這是一個秦地和楚地交界的地帶。楚地的貨物通過這裡運往秦地,而秦地的貨物又交換到楚地。古樸的小鎮商業繁華,而丹江岸邊又異常寧靜。
夫妻二人買下一片竹林,搭起了茅屋。一旦研發出新的陶瓷產品,就發往鄧窯和景德鎮批量定製。夏季,兩人到大山中的避暑勝地去當一回閒雲野鶴。冬天,兩人一同到天涯海角當一回候鳥,領略異域風情。
散淡逍遙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影響鄧窯和景德鎮陶瓷的突飛猛進。有一天,夫妻二人來到大理遊玩,那裡的土著王熱情地招待了他們。雙方在通商方麵也談得很愉快。
神仙妹妹看到大理人用的銀器很有特色,包括祭用的禮器,日常用的鍋碗瓢盆,裝飾用的壁掛和首飾,突出了地方風味兒。她就設想了借鑒異域風情銀飾的個性風格,對鄧窯和景德鎮陶瓷的改良。
大理土著王妃向神仙妹妹贈送了她珍藏的銀飾三件套裝插花銀瓶、鏤花銀盤、鑄造酒杯。
二公子特彆喜愛那個鏤花銀盤。他覺得,可以將鏤花的工藝移花接木地嫁接到陶瓷的製作中。
當然,對三件套裝銀飾愛不釋手的神仙妹妹,回贈了土著王妃一套精致禮盒畫像石、畫像磚、陶狗。這可是寶貝啊!在這方獨立王國中,已經是稀世珍寶了。這種寶物,隻能在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宮中才能見到啊。
大理土著王欣喜若狂地說道“天使,上天派來的使者,給本王送來了吉祥物。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二公子作為皇家大師,受到大理土著國王的隆重接待,再說與人為善是他的特性,有什麼願望不能滿足對方呢?他乾脆利落地回答道“國王不必客氣,凡是我能辦到的事情,一定會讓你稱心如意。”
大理土著國王向二公子和神仙麵在敬了一杯普洱茶,這才爽快地說道“你本王就不繞彎子了,咱們打開窗子說亮話,以後我的銀飾賣到你們那裡;你們的陶瓷賣到我們這裡,這可是惠及雙方的好事啊。”
雙贏,的確開辟了互通有無的通道。二公子細細地品嘗了普洱茶,滿口答應道“這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告彆大理,二公子攜夫人回到丹江岸邊和景德鎮,研發出了鏤空雕花陶瓷。並且,配成了插花瓷瓶、鏤花瓷盤、貼花酒杯三件套裝禮盒。
散發著異域風情的陶瓷三件套裝被送到皇宮,讓整個皇宮為之一亮。上上下下無不誇讚皇家大師才華橫溢。整個京城沸騰起來了,鄧窯和景德鎮的陶瓷風靡一時。於是,民間也爭相搶購,二公子的生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然而,他的聲譽鵲起,卻整天找不到人。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成了二公子確立下的傳家寶。什麼事情不用他們夫妻二人親曆親為,兩人隻管搜集藏在民間的文化遺產,加以開發。
久而久之,人們漸漸地淡忘了紫衣家族的二公子,也不再記憶起神仙妹妹,隻知道鄧窯和景德鎮的陶瓷。
對於梅花玉杯的銷聲匿跡,人們也不再追究到底在哪裡,隻是把梅花玉杯的故事當成一種文化,綿延地講述給後人聽。
就這樣,在日月星辰的交替中,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在興旺衰敗的交替中,在記憶與遺忘的交替中,梅花玉杯的故事繼續枝繁葉茂
時光的轉換一日千裡。紅豆和白麗輕輕地晃動了一下電腦的鼠標,東方魔幻城進入三國鼎立時代。
他們跟蹤著梅花玉杯的詞條,到了丹陽。這裡已經物是人非。十六歲的諸葛孔明躬耕於田畝之間,讀書於茅廬之中。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儘管曹操與董卓打得烏煙瘴氣,他卻如閒雲野鶴,潛心觀測著天象。
登上半月台,亂雲飛渡,清晨寥落。少年諸葛孔明心存憂慮。突然,一道流星發出的銀色光芒閃亮無比。之後,有一隻金鳳凰棲落在梧桐樹上。
諸葛孔明小心翼翼地繞過半月台,看那金鳳凰有何貴乾?
這隻金鳳凰一身金色羽毛,口中銜著一棵靈芝。在梧桐樹叢中尋覓著什麼。並且不時地發出“嘎嘎”的叫聲。想必要祥瑞的事情發生。他心中大喜。
天上的祥雲飄動著,諸葛孔明透過密集的梧桐樹葉要看個究竟。忽然,狂風大作,將文弱書生諸葛孔明吹到在半月台上。
那金鳳凰“嘎嘎”的叫聲淒慘可憐。等到諸葛孔明瞪大眼睛再看時,那隻金鳳凰的輪廓已經模糊不清。
是鳥?還是人?一眨眼的功夫,金鳳凰好像變成了一位黃衣少女?
梅花杯傳奇83
108尒説108。更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