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遠東,漕運、織造、建廠、興業、釀酒、建港口,這段時間鳳陽、廬州又新辦了光華書院的分院,建了醫學院,將來連教育、醫診都是遠東的。
政治、經濟、軍事捆在一起的江南,不是現在虛弱不堪的中央政府可以對付的。
但是寧願腐爛也不能降價賣。
您看看陸少傅,他們陸家名下竟然隻有一百多畝職俸田,還是因為皇上欽賜不能賣,要不然早都被陸少傅租賣給那些佃戶了,陸少傅為什麼就看不上田地,因為陸少傅的眼界高遠,知道靠著從那些佃戶身上吸血吸不到多少。
誰讓沈家是鬆江巨富呢。
他都替徐階乾多少年白手套了,怎麼會不懂兼並這種事。
這不該查嗎。
沈傳名頗為詫異的看向李崇,沒想到後者來找自己說了這麼一件事。
而官紳、生員們家中的囤糧,早都已經多到腐爛掉。
“這麼一來,我沈家可就把鬆江上下的鄉紳都得罪死了,這種事不能乾。”
“英明無過舅父。”李崇也不藏掖,訕笑一聲後大方應下:“現在鬆江窮,百業待興,所以之前陸少傅在南京弄的那次招商會,南京沒有一家商號願意來鬆江,可鬆江的情況那麼好,上海將來又要開埠,發展前景何其光明。
沉思許久之後,沈傳名鄭重點頭。
那就是從現在開始,要積極的爭取在陸遠麵前露麵的機會。
背後站著的那位陸少傅這麼做,難道不會考慮到?
隻要賑災糧一發,哪有百姓會造反的。
是了,這不是陸遠一個人的,遠東和幾乎九成的江南黨官員捆綁在一起,怎麼鏟除?
如今汪逆禍禍完之後,李崇帶著鬆江府戶曹加上戶部清吏司的官員重新核查造冊之後,鬆江的田畝還剩多少?
實在是比不上啊。
耳聽得幾人的話,李崇不由側目。
十萬畝地不是少數,即使有李崇親自坐鎮,效率上快了不少也足足用了十幾天才完成,合並造冊一萬五千戶,接近十萬百姓分到了田地。
既要名也要利。
“既如此,那就按照你說的來做,這件事就不和你姨父說了,咱們先去做,替你將今年陸少傅交代的考成法之事辦好,爭取讓明年好好露一次臉。”
除了這個標準的糧稅之外,明朝還有火耗稅的存在,每石要增收五鬥六升,也就是說要增收百分之五十六,相當於三十稅一點五六,如此又是五萬六千石。
沈傳名撇著大嘴不信:“這種事怎麼可能出現?”
糧價跌,其他的日常所需若是漲價,士紳們該如何保全家產,他們隻能賤賣田地來換取銀錢供日常所費,田地越來越少,士紳賴以挾持朝廷的本錢就越來越少,一旦等到那一天。”(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