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朝,全國書院約一千五百家,江西一省便有兩百八十七家,數量為全國之最,其次便是浙江、南直隸、廣東、湖廣等省地。
而在明朝之前的曆朝曆代,江西都是各個朝代書院最多的省。
《中國書院製度》一書中對書院的發展曆史做過調研研究,其中提到“書院製度起於唐末五代,書院以白鹿洞書院為最早。”,白鹿洞書院便是在江西九江廬山,因唐代李勃在此馴養一白鹿而得名白鹿洞,後於南唐升元四年改名廬山國學。
後王安石變法,大刀闊斧提出要‘改科舉,興書院’,後變法失敗,蔡京執政時期則是‘固國本,廢書院’,書院的政治發展遭受到削弱。
陸遠先對書院的一些曆史發展情況做足了功課,隨後便開始自己巡視書院的行程。
而他的第一站就是號稱書院之首的白鹿洞。
院師賀向元領著書院內十幾名講師迎候,並充為向導,為陸遠介紹起這白鹿洞書院。
“我們白鹿洞書院推崇生擇師,以此振奮學生好學求知的興趣。”
賀向元六十餘歲,不過精神頭好的很,可比壯年,說起話來聲音也洪亮清晰。
“而今我白鹿洞書院有各科藏書一千七百餘本,涵括經史、天文、禮樂、典章、陰陽、術數、地理、水利、邊塞、兵法、戰陣、縱橫、醫藥等,擁有座師二十七人,學生六百四十餘名。”
跟在賀向元旁邊的老頭適時搭了一句話。
“自我大明開國以來,僅從我白鹿洞書院走出的進士便有一百一十四人,冠絕全省。”
一個書院,出了一百多名進士,相當於後世一所民間大學出了一百多個正處級以上乾部。
畢竟進士最差也是知縣。
陸遠一邊參觀一邊讚許:“為國朝培育如此多的棟梁之才,此堪稱國學之聖地了。”
“不敢不敢。”賀向元嘴上說著不敢,臉上的笑容卻是燦爛之極。
“貴書院有師生近七百人,這日常所耗也非少數,衣食補給之物可有困難之處,若有賀公可同陸某說,陸某自當為賀公處置。”
陸遠關心道:“畢竟陸某也身為江西士林一員,若是能有略儘綿薄的地方自不會推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