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恐怕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隻不過是抓了一個賣國的仇鸞,為什麼就會引起那麼大的連鎖反應。
如果當年庚戌虜亂的時候他就把仇鸞給殺掉,會引起那麼多的動蕩嗎?
當然不會。
這就是陸遠帶來的蝴蝶效應。
原時空中,仇鸞賣國的罪證是在仇鸞死後才被爆出來,因此無法連累到嚴嵩,而且在庚戌虜亂之後,嘉靖對仇鸞和嚴嵩是寵信的,他哪怕懷疑兩人有勾結導致了庚戌虜亂,也不願意把這種事捅破。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先是內閣統一意見執行改稻為桑的事讓嘉靖感受到了壓力和緊迫感,緊跟著又得知了仇鸞暗通嚴嵩向陸遠通風報信的事,這讓嘉靖開始懷疑仇鸞、嚴嵩、內閣、陸遠已經達成了某種不可告人的政治同盟,其目的就是為了架空他這個皇帝,甚至是改朝換代。
仇鸞握著京營兵權,陸遠有南方兵權,內閣又管著全國的行政係統,這些人聯手,換皇帝太容易。
如此一來,嘉靖隻能先把仇鸞抓起來,因為他需要換一個更可靠的人來掌管京營。
兵權毫無疑問是應對變數是最重要的。
天底下的事就是這般,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和假設,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前因後果做聯係的。
現在嘉靖將仇鸞一家下入了詔獄,引起了嚴嵩的恐慌,為求活命,嚴嵩選擇了絕不算錯誤也談不上正確的應對方式。
那就是尋求包括陸遠、張治、徐階這內閣三人的幫助來合力逼死仇鸞。
想要實現這個政治目的,那嚴嵩就得先把徐階保下來。
作為內閣首揆,甭管嚴嵩願不願意,這一次出頭鳥、急先鋒的身份他是必須要接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