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陝北軍事重鎮。
這裡是大明朝陝西的北大門戶,也是大明與蒙古之間軍事衝突爆發最頻繁的地區。
洪武北伐時期,朱元璋將王保保趕出中原,後者敗退東勝州鄂爾多斯),後再敗北遁,明收複漠南內蒙)置設東勝衛。
明在漠南的統治政權僅存在三十年,隨著靖難爆發,朱棣忙於內戰,蒙古趁機重奪漠南,朱棣五伐蒙古,雖多次擊敗韃靼、瓦剌,但仍未能收複漠南,不得不在榆林一帶修築長城和要塞,大明由此從戰略進攻轉為防守。
成化年,榆林衛設置,成為大明九邊重鎮之一。
城關上,幾杆大纛旗獵獵作響。
‘陝甘總督’‘前軍都督府左都督’。
這兩麵旗幟表明了身份,大明陝甘總督馬芳此刻就在這裡。
馬芳的人生堪稱傳奇,可以說是從奴隸到將軍,不過官運談不上亨通。
因為馬芳當年和嚴嵩、仇鸞的關係很不好。
這也是馬芳屢立戰功,但多年一直待在總兵位置上難以進步的原因。
帝室南遷的政治變革之後,馬芳沒有任何表態,但一直老老實實接受朝廷的領導,儘到了一個合格軍人的職責。
那就是不摻和政治,老老實實守土衛國。
沒有表態就是最大的支持,也因此,多年寸步未進的馬芳迎來了升遷。
軍改之後,馬芳出任陝甘都司都指揮使,隆慶六年加陝甘總督、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授一級將官銜,和戚繼光同級。
今日馬芳來到榆林便是視察榆林防務。
榆林衛指揮使譚傑陪同。
“將軍。”
榆林城頭,譚傑陪著馬芳巡視關防,向後者介紹榆林防務情況:“這兩年邊市繁榮,邊關的衝突磨擦少了許多,不過末將已經探查到,俺答最近一直調兵遣將,似乎要有大動作。”
“這兩年北地大寒,咱們這裡不好過,蒙古人也不好過。”
馬芳眺望北方:“靠著邊市那點貿易量,不夠的,俺答早晚還會入寇。”
“將軍說的是。”譚傑點頭:“不過如今我大明早已今非昔比,宣府、大同、寧夏、榆林連成一條線,防務固若金湯,俺答想要再複刻當年庚戌虜亂的破關劫掠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有信心是好事,但決不能掉以輕心。”
馬芳提醒道:“俺答練兵頗有心得,其部天生騎射,弓馬嫻熟,加之來去迅即,進退自由,咱們多是步卒,應對起來還是吃力的,更要防範他們小股滲透,害我邊民。”
“是。”
譚傑應聲,隨後言道:“將軍,末將想,既然咱們守備吃力,為何不主動出擊,今非往昔,咱們兵強馬壯、糧草充沛,完全可以主動出擊,先打俺答一個措手不及。”
“那不是咱們該考慮的事。”馬芳擺手道:“是攻是守,朝廷自有決斷,朝廷沒有進攻之心,咱們就要守好國門。”
譚傑不再多言,陪著馬芳轉了一圈後下城。
剛打算回轉軍府落腳,數騎奔來,臨近時勒停住,當先一騎容貌年輕,可襟口處的銀製銘牌上兩條金線兩枚金星卻是閃閃發光。
二級校官。
銜章製早已深入人心,馬芳認出來也是大概猜出了來人的身份。
這個軍銜在邊軍中並不少見,但如此年輕能有這般身份的可就沒人了。
來人隻能是南京來的。
果不出所料,來騎翻身下馬,徑直來到馬芳麵前抱拳。
“末將大都督府政治部潘逸見過馬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