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死王事之英烈遺骨啊,功臣之後存亡續斷之類,劉榮本也應該考慮到。
但最終,劉榮依舊堅持將這種看似榮耀,實則分明就是看不起人的照顧政策,作為獨屬於貴族子弟的侮辱性照顧。
原因很簡單,其他群體,壓根兒就不需要這樣的政策。
——這可是漢室!
是“士為知己者死”六個大字,能切切實實落到實處的漢室!
彆說這樣的照顧分了,隨便哪個街坊鄰居的中傷,惹得當事人以死自證清白,在這個時代是稀鬆平常的事。
民間尚且如此,廟堂之高就更不用提了。
不用說旁的,就一點:漢家的丞相,為什麼隻有自然老死任上和被粗暴罷相這兩種結局?
為什麼不能多出第三種抉擇,比如某位和天子不對付的丞相,識趣的乞骸骨,又或是天子與其友好協商,以相對平和的手段完成相權更替?
答案,便是令後世人理解不能,在這個時代卻再尋常不過的“氣節”二字。
說難聽點,其實就是麵子。
——自有漢以來,以蕭相國作為開端,曆代漢相無不是或老四任上,或罷官貶黜!
憑啥到了我這兒,就得自覺乞骸骨,又或是“光榮退休”?
不行!
絕對不行!
要麼,讓我也和蕭何蕭相國、曹參曹相國那樣,一直乾到老死;
要麼,就讓我和周勃周丞相、張蒼張丞相那樣,因為不畏強權、不以諂媚事天子,而被昏君罷黜!
絕沒有第三條路!
若不然,這事兒傳出去,我還怎麼做人?
稍微有點口德、有點節操的,或許還會說我這是“才能不足”,不配終老丞相任上;
碰上嘴沒個把門兒得、和我有點仇的,更是能在三言兩語之間,把我貶成“連被罷黜都不配皇帝親自出手”,甚至連和天子對著乾的骨氣都沒有,隻能唯唯諾諾的乞骸骨的小人、懦夫!
畢竟桃侯劉舍這樣的丞相,不單在當今漢室,而是遍觀華夏上下五千年,那都是數一數二的少見。
他可以不要臉;
桃侯家族,有不要臉的資本。
“不要臉”三個字,也確實能為桃侯家族,帶來比“要臉”還要大的多得多的利益,或者說是補償。
但在這個時代,像桃侯家族這麼不要臉的功侯家族,真的找不出第二家了。
在這個人人都要臉,人人都視名譽更甚於生命的時代,當眾把自己剖腹,就為了證明自己隻吃了一碗粉——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是不會引起任何人的質疑的。
在這個時代,要想證明自己隻吃了一碗粉,那就應該把自己腸子掏出來!
稍有不同的是:在證明過後,這個果真隻吃了一碗粉,且因剖腹必死無疑的人,將從此成為天下人心中的傳說。
至於那個汙蔑此人吃兩碗粉,卻隻付了一碗粉的錢的小人,則將就此被釘在曆史恥辱柱上,祖祖孫孫、子孫萬代,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所以,哪怕是劉榮這種本身沒啥毛病——法理堅固,地位穩固,權柄在手,且沒有太大性格缺陷的六邊形全能戰士,在麵對朝中重臣時,往往也不敢把話說得太難聽。
這就好比後世,無論事實如何、責任如何劃分,隻要是汽車司機撞死了行人,就必定要承擔部分責任的所謂“上路三分責”;
一樣的道理——無論是誰的錯,無論劉榮有沒有冤枉人家吃了兩碗粉,隻要最後對方自殺了,那劉榮就要強忍著惡心,接受“登基三分責”的普世價值,為那個本就該死的敗類、反賊,流兩滴鱷魚的眼淚了。
就像太祖高皇帝,曾哭梁王彭越“蓋英雄也,悔從皇後之言,以小人之術誅殺之”;
比如太宗趙文皇帝,曾哭淮南厲王劉長:太祖皇帝八子,今獨遺朕與淮南。
今淮南驟薨,朕肝腸寸斷,以為,孤家寡人矣……
如果這都不夠抽象,那就來個最抽象的。
——先帝老爺子,哭過吳王劉濞!
沒錯;
就是那個一棋盤,砸死人家王太子的先孝景皇帝,曾在吳楚七國之亂平定之後,哭著哀悼過吳楚之亂的始作俑者!
至於原因,還是那句話:天大地大,人命最大。
老劉家的天子和老六家的匹夫,那肯定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毫無可比性。
但在老劉家內部,宗親對宗親的時候,最關鍵的就不再是對錯了,而往往是“死者為大”這四個大字。
先帝當然是“對”的,是正義的、神聖的。
但劉濞死了。
且不論他乾了什麼,什麼吳不吳楚之亂——關鍵是他死了。
哪怕是叛亂失敗後,於敗逃被人借了項上人頭,那也畢竟是死了。
既然死了,那先帝老爺子即便對各路平亂大軍,下大了血腥味極濃的“深入多殺為要”的核心綱領,也不得不假惺惺的抹把淚,然後感歎幾句:吳王濞,宗親長者也;
其薨,朕哀痛不能自已,以為國失臂膀矣……
就是這麼抽象!
雖然還不至於說是誰死誰有理,但也起碼是“死了平白多占三分理,對方平白多生三分心虛”的情況。
在這樣的情況下——在這種民風剛烈的時代,也就隻有那些如蛀蟲般,趴在國家身上吸血的貴族,才會覺得這是一份榮耀。
再有,便是其他群體,本身也不需要通過科舉的渠道,來達成個人的誌向;
漢家也不需要在科舉上照顧其他群體——對於這些群體,漢家有無數其他渠道,來提供更體麵、更尊重他們的照顧。
比如烈士遺孤——劉榮的羽林、虎賁兩部都尉,至今都還維持著隻接受英烈之後的單一兵源。
剩下的各個群體,也都有著各自相應的、符合他們身份的受照顧渠道。
於是,此事便在朝堂內外全當沒看到,以及公侯貴戚沾沾自喜當中定了下來。
之後兩輪科舉的題目,劉榮也不出意外的大包大攬。
——二輪科舉,主要偏重更近一步的文學素養,以及算術在具體政務操作中的應用。
三輪,更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