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此大張旗鼓,似乎想要告訴什麼人:我漢家,又要有大謀了似的?”
三個老夥計聯袂走入宣室,卻聞曲周侯酈寄人未到而聲先至——大老遠變傳來那極具辨識度的豪邁嗓音。
打自三十多年前,那場令天下人都感到驚駭的諸呂之變後,作為‘賣友求榮之輩’的曲周侯酈寄,很少有如此有精神、如此豪邁的時刻了。
——實在是當年,那件事對於酈寄的打擊實在太大,也太過於傷害酈寄的感情了。
真要說起來,酈寄那也是開國元勳來的!
太祖高皇帝封曲周侯,封的可不止初代侯酈商一人的武勳、功績。
而是把酈商、酈寄父子二人的功績給合並在一起,整體封了個曲周侯,以父親酈商為侯,兒子酈寄為侯世子。
雖然說不清這父子二人,誰功勞大些、誰功勞小些——家族得封曲周侯,誰是mvp、誰是躺贏狗;
但毋庸置疑的是:為酈氏一族換回的曲周侯爵,酈寄是有份兒的,是有貢獻在其中的。
說有一半那或許有點誇張,但有個至少兩到三成,大抵還是貼合事實的。
二十啷當歲的年紀,跟著做將軍的老爹,一起南征北戰、反秦抗楚,酈寄自也有著屬於自己的驕傲。
——老子英雄兒好漢,在當時的漢室,尤其還是開國元勳群體當中,可是極為少有!
更常見的,是老子英雄兒軟蛋。
開國十八功侯如此,太祖高皇帝始封一百四十七家元勳侯如此——就連太祖高皇帝自己,也同樣如此。
這讓酈寄如何不驕傲、如何不自豪?
但隨著那場巨變,酈寄所有的驕傲,幾乎都被踐踏的體無完膚。
漢二十七年,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劉邦駕崩後的第十五年,呂太後駕崩。
適時,呂產、呂祿為首的諸呂外戚王侯,知道家族過往十數年的所作所為,必然被長安朝堂內外的元勳功侯所不容。
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真正將漢家的大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而酈寄,很不幸——便是諸呂逆賊之首:趙王呂祿的至交好友。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至少在酈寄的角度上來看,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
——酈寄,是有功於社稷,和父親合力闖下基業的準元勳、二世侯;
而呂祿,也同樣是呂氏外戚二代子侄,雖於國無功,卻也因呂太後的緣故,而位高權重。
大家都是‘功侯貴戚’這個圈子裡的同齡人,玩兒的好一點、走得近一點,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可壞就壞在呂祿這個‘貴戚’,剛好就是當時,惹得‘天下人’群情激奮的呂氏子侄、諸呂王侯不說,還剛好是呂氏當時的話事人。
結果呂太後一死,呂氏一族決議發動政變,酈寄這個‘呂祿’之友,也就這樣稀裡糊塗的被卷了進去。
當時,朝中功臣、關外諸侯裡應外合,決定兩麵開花,一舉三處呂產、呂祿為首的諸呂逆賊。
關外響應的諸侯,是當時關東最富庶、最強大的齊王劉襄。
而朝中,負責在長安搶先一步發動兵變的元勳功侯,是以陳平、周勃二人為主。
說來此二人,也算是和酈商、酈寄父子出生入死,一同創下大漢基業的老熟人、好朋友。
功侯大臣共誅諸呂,於情於理,都敢帶上同為開國元勳的酈氏父子。
結果到了要動手的時候,意圖竊奪呂祿手中兵符,以借此掌握北軍兵權的絳侯周勃,卻把主意打到了酈氏父子身上。
——直到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又對父親酈商無比孝順,周勃二話不說就把酈商捉拿。
而後,便找來大孝子酈寄,以酈商的性命相要挾道:你父親的命,掌握在我的手裡;
如果不想失去自己的父親,你這小子,最好按照我說的來做。
酈寄能怎麼辦?
就算本身不是什麼大孝子,在當今漢室、在這個時代的普世價值下,作為侯世子的酈寄,都不可能不管父親酈商死活。
尤其當時,老曲周侯酈商還年邁抱病!
於是,酈寄自是隻能予取予求,向周勃表示:隻要能放了我父親,讓我做什麼都行。
酈寄當年,真的是這麼想的!
隻要能確保父親安然無恙,酈寄寧願去死!
但周勃卻顯然不會讓酈寄這麼輕鬆死去。
周勃告訴酈寄:你和呂祿是朋友,現在呂祿想要憑借手裡的兵權,集諸呂之力發動政變,顛覆漢家的宗廟、社稷。
我要阻止他,就必須把他手裡的兵權搶到手。
所以,需要你去把呂祿手裡的兵符騙出來給我,這樣,你的父親就安全了。
酈寄能怎麼辦?
父親的性命掌握在周勃手中,酈寄又怎能不言聽計從?
無奈之下,酈寄隻能按照周勃的指示,去找到了友人呂祿。
——酈寄告訴呂祿:太祖高皇帝,與呂太後共同安定天下,先立劉氏九人為宗藩,後又立呂氏三人為諸侯;
這,都是經過朝中大臣議定,並向天下諸侯公開宣布過的事,諸侯都認為理應如此,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現在呂太後駕崩,天子年幼,主少國疑;
——你呂祿身佩趙王印璽,不立刻回封國鎮守邊牆,卻為呂太後任命為上將軍、在京師掌重兵!
你呂祿異姓而王,已經是很讓人眼紅的了,如今又在長安掌了兵、掌了權,又怎麼會不被人誹謗、中傷呢?
就連關東的宗親藩王們,也難保不會因為距離太遠,而誤會你呂祿此舉,是想要在朝堂之上擁兵自重,欺壓年幼的天子啊!
我們是朋友,我自然不會害你,跟你說些掏心窩子的話。
要我說,你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上將軍的將印懸在正堂,把手裡的兵權交給周太尉;
再讓梁王呂產把丞相印信,還給丞相陳平。
你二人無官一身輕,又沒有威脅到年幼天子的權利、兵馬,再老老實實回到各自的封國,豈不就讓旁人無法攻訐你們了嗎?
齊王劉襄起兵反叛,打起來的旗幟就是‘誅滅諸呂逆賊’。
隻要你們這麼做,齊王的險惡意圖不就被天下人所熟知、你二人的忠義,也就被天下人所知曉了嗎?
無奈之下,沒有了舉兵理由的齊王劉襄,最終必定隻能引兵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