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天子榮三年,春三月。
在反攻高闕之後的第十九日,匈奴右賢王攣堤伊稚斜,便無比果決的做出放棄高闕,轉戰雲中的決斷。
當然,並非大張旗鼓的從高闕撤退,轉頭去攻打雲中。
——就像是真的存在,且感應到了伊稚斜的意圖,並願意配合伊稚斜;
自伊稚斜做出轉戰雲中的決定後,似乎真的存在於冥冥之中的‘撐犁天神’,居然讓正處於開春時節的高闕一代,飄起了接連三日的大霧!
搞得程不識、郅都二人,在高闕是心驚肉跳,膽戰心驚,生怕這突如其來的異常天氣變化,會使高闕出現變數。
但二人均不知道的是:伊稚斜,是一個無比果決的人。
作為一個在幕南長大,由一個在漢人邊地,能治小兒夜啼的大人物——前右賢王親手培養成人的新一代右賢王,伊稚斜非常清楚:軍事決策,開弓沒有回頭路。
當一個決策已經被做出,那就應該心無旁騖的推進下去,而不是進行到一半,再去考慮這個決策是對是錯。
因為沒有意義。
撤銷一個已經作出,甚至已經在推動的軍事決策,其危害性、危險性,甚至遠高於將一個明顯錯誤的決策徹底貫徹下去。
因為錯誤的決策,往往並不是沒有成功率,而是成功率不高。
錯誤的決策之所以‘錯誤’,在軍事層麵,往往隻是被錯誤評估了成功率。
比如去年的高闕,匈奴人覺得不可能丟,這就等於說是過分高估了守住高闕的成功率。
而高闕被漢家所奪,也並不意味著高闕原本是完全沒有可能守住的、漢家是百分百會奪下高闕的。
大概情況是:匈奴人守住高闕的機會,即便在漢軍占儘天時地利人和時,也依舊高達八成乃至九成以上!
但凡小心一點,高闕就幾乎不可能被外部攻破。
結果匈奴人稍稍誤判了一點,將這八成、九成,誤判成了無限接近於十成——更或直接就是十成十、必須必。
將隻要小心點,高闕就丟不了,錯估成了無論怎麼疏忽大意,高闕都不可能丟。
事實上,即便占儘天時地利人和,漢家也依舊花費了巨大的代價,並僥幸憑借運氣,極其戲劇性的奪去了高闕。
但無論如何,哪怕是錯誤的評估、錯誤的決策,成功率也總是存在,絕不可能徹底為零。
——項羽破釜沉舟,韓信背水一戰,如此微乎其微,堪稱肉眼不可見的極小成功率,最後不也成了?
從事後的角度來講,固然是項王霸氣無雙,韓信用兵如神。
但在事成之前,怕是這二人自己心裡,都不是百分百有底氣。
說白了:華夏上下五千年,曾破釜沉舟的,不止一個霸王項羽,玩兒背水一戰的,也不止一個韓信。
項羽破釜沉舟,向死而生,並非是‘因為他是項羽,所以他成功了’,而是因為他成功了,所以他才成為後來,青史留名的霸王項羽。
當年一旦沒成,反秦將領項羽戰死巨鹿,後世誰又會知道項羽是誰、又哪來後來的西楚霸王?
華夏上下五千年,那就沒有新鮮事兒。
無論項羽之前,還是項羽之後,玩兒過破釜沉舟的將領,那必然是數之不儘。
但隻有項羽成功了,所以,他成了項羽。
其他人都沒成,都失敗了,所以他們成了‘他們’,連名字都不配為後人所知。
放在軍事決策上,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做出‘破釜沉舟’的決策之後,一直到戰爭結果塵埃落定前,你都無法確定你會是下一個項羽,還是又一個籍籍無名的‘他們’。
但決策已經作出,你該做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為自己爭取更大的成算、更高的成功率。
說不定最後,你和敵人都已經窮途末路了,剛好就是你強提上來的這一口氣,就讓你成了第二個項羽。
反之,如果你在已經決定之後,還想著‘啊呀,那可是項羽啊,我哪能做成隻有他做成過的事啊’之類,那即便你真是項羽在世,也必定會差最後一口氣,意外淪入‘他們’的行列。
還是那句話。
對於非穿越者、重生者的將領而言,一場戰爭的結局,永遠是無法得到百分之百的預測的。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直到戰果落地的那一刻,誰都說不好戰爭最終的勝利者是誰。
為了獲得勝利,必須進行周密、嚴謹的計劃,籌措,以求在準備階段,占據更多的理論勝算。
而在計劃籌備完成,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時,就不應該再去想‘哎呀,早知道就不這麼決策了、早知道就不這麼計劃了’之類,而是應該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
好比一個決策,你在戰前得出的判斷,是這麼做有五成的勝算。
結果你誤判了,這個決策的勝算隻有兩成。
你怎麼辦?
答案是:執行下去,更為堅定的推進下去,去爭取這兩成的成功率。
那如果在此同時——在你意識到原以為有五成勝算的決策,實際上隻有兩成的同時,又出現了一個隨機變化,成功率足有六成,比你原計劃的成功率還高!
怎麼辦?
答案依舊是:心無旁騖,把你誤判為五成勝算,實際上勝算隻有二成的決策,堅定不移的執行到底。
為什麼?
因為那個成功率六成的方案,隻會在你最初的籌備、決策階段,才會有六成成功率。
一旦你最開始沒有選擇那個方案,成功就不再是六成了。
舉個更好理解的例子。
你是個商人。
某一年,你判斷當年下半年的市場,有五成的可能性奇缺襪子。
於是,你決定在上半年低價囤一批襪子,等市場出現緊缺的下半年,囤積居奇,高價賣出,狠狠轉一筆。
結果你剛囤貨,市場又傳出消息:下半年,官方有高達八成的可能,對襪子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一旦官方下場,襪子價格就會血崩。
這批襪子,是你以一塊錢一雙囤起來的,打算賣五塊一雙。
現在,市場出現了風聲,襪子價格應聲跌到了五毛。
你如果現在賣出,每雙襪子都要虧五毛,總成本要搭進去一半。
如果不賣,等下半年,萬一官方真下場了,襪子的價格可能會跌到一毛,你要搭進去九成的成本!
這種時候,你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