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長平烈侯_朕這一生,如履薄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33章 長平烈侯(1 / 2)

對於竇老太後派自家子侄——尤其是兩個最拿得出手的當代子侄,不請自來的參加這場意義重大的國家戰略商討會議,劉榮並沒有什麼太強烈的不滿。

在劉榮看來,外戚這個東西,和異姓諸侯、宗親諸侯,乃至於後世的閹黨一樣。

都是特殊曆史時期,亦或是特殊曆史背景下,必然會發生,且必須承擔曆史使命的群體。

誠然,外戚之禍,諸侯割據之弊,閹黨亂政之患,都意味著這些群體的存在,對封建王朝帶來的負麵影響,

但從唯物的層麵上來講,凡事皆有兩麵性。

對於後世,那些處於封建王朝鼎盛時期的政權而言,諸侯藩鎮,固然是禍患根源。

但對於如今漢室,尤其是漢初,乃至於更早的宗周而言,以諸侯王為載體的封建製度,卻是華夏文化在那一時間階段最先進、最巧妙的構思。

跟明朝的皇帝說諸侯割據,遺禍天下,那除了朱重八重感情、不願意聽這些不利於兒孫的話之外,絕大多數明皇,都會認可這個說法。

但你要是跟漢高祖、漢文帝,更或是周天子說分封製不行?

那你隻怕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了。

外戚,其實也是一樣的。

對於更晚的後世王朝而言,外戚這個東西,真是一無是處,根本讓人想不出有什麼好的。

但對於尚處華夏封建文明、封建社會早期的漢家——至少是西漢前半頁而言,外戚天然具備的血脈加成,絕對是漢天子無法忽視的重點。

在劉榮看來,諸侯藩王也好,外戚、宦官也罷,其實就像是‘華夏文明’這個學生,從幼兒園一點點考上小學‘中學,直到上大學、讀研究生的路上,不可或缺的過程。

——處於幼兒園階段的周天子,就是覺得分封製天下第一好!

但到了小學階段的秦漢,華夏文明這才意識到,分封製也不全是好處,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弊端顯露的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隨著華夏文化完成‘幼兒園到小學’的學曆晉升,分封製本身帶有的積極作用,也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就好比加減法,幼兒園的小孩子需要掰著手指頭算,確實很好用。

但到了小學,簡單的加減法已經可以心算得出結果,再去掰手指頭,無疑就是在浪費時間了。

而漢家現階段,還遠沒有達到‘視外戚為洪水猛獸,飽受其弊,卻絲毫不需要用到其利’的程度。

如今漢室,還是能從外戚群體的積極方麵,得到許多正相反饋的。

以至於即便出了呂太後、呂氏外戚那麼一大家子的典型反麵教材,漢家對外戚也依舊不是喊打喊殺,而是慎而用之。

原因無他:利大於弊爾。

再者,竇老太後此舉雖然略顯唐突,但考慮到來的兩個人,如今在朝中的職務、身份,其實也就沒那麼不可接受了。

竇嬰自不用說。

早在太宗皇帝晚年、先帝早年,就已經是聞名天下的大儒,哪怕拋開外戚的身份不談,一個博士官之類的二千石虛職,也還是擔得起的。

後來,以大將軍的身份平定吳楚七國之亂,竇嬰有了武勳傍身。

文名、武勳,再加上外戚身份,若非漢家自呂太後以來,對外戚子弟頗多防備,且太宗皇帝年間,章武侯竇廣國拜相失敗一事‘珠玉在前’,早在哪個時候,竇嬰其實就已經夠格做亞相禦史大夫,並為擔任丞相做準備了。

而今,已經貴為漢相的竇嬰,無論是職務,還是傍身的武功勳,以及對軍事方麵的了解,都足以讓竇嬰,有資格出現在這場關乎漢家未來的國家戰略會議之上。

真要說到起來,就竇嬰這麼個身份地位,這場會議劉榮沒有主動召竇嬰與會,反倒是竇老太後,要好好揪一揪劉榮的耳朵了。

至於另外一位:太仆南皮侯竇彭祖,情況也相差無多。

——當朝九卿的身份,雖然不是‘非參加這場會議不可’的程度,但光憑這一個身份參加這場會議,也沒人會覺得什麼不對。

尤其竇彭祖,還是九卿中,與軍事事務關聯相對較深的太仆。

雖然不像衛尉、郎中令那般,與國家軍事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卻也因掌天下馬政,間接影響漢家騎兵部隊建設的緣故,而和軍事事務有著不淺的淵源。

再加上本身,劉榮也不排除外戚參與國家大事——尤其現階段,還不覺得外戚群體‘非解決不可’;

對於竇嬰、竇彭祖二人的出現,劉榮也就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了。

隻臉不紅心不跳間,與兩位表叔打過招呼,並敷衍的解釋一番為何沒有召見二人,並對二人不請自來表示接受,劉榮很快便將議題擺上了台麵。

——軍臣老兒又是和親嫁女,又是讓右賢王伊稚斜兼任日逐王;

兼掌——甚至是重點掌控西域事務!

很顯然,這是要拿西域當血包、當回血的泉水,來和漢家打一場長達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拉鋸戰了。

更顯而易見的是:劉榮不想打拉鋸戰。

漢家的每一位公卿大臣,文官武將,乃至每一個有識之士,都不願意和匈奴人,打這樣一場曠日持久,兩敗俱傷的拉鋸戰。

事實上,在任何兩個主權之間,占據戰略優勢,且戰略優勢必然會越來越大、早晚都會取得全麵勝利的那一方,往往都不希望戰線延長,並最終演變為無休止、無止境的拉鋸。

——勢均力敵,才應該考慮如何取勝。

占據優勢,且隨著時間推移,勝算必定會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能幾乎達到‘必勝’的高度,那需要考慮的,就不再是如何取勝,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儘快去的勝利了。

劉榮政治水平不低,但軍事層麵,卻是不足以與此刻殿內,除竇彭祖以外的軍中將帥所媲美。

彆說欒布、酈寄等國之宿將,亦或是韓頹當這種騎兵將領——就連竇嬰這麼個在軍中‘鍍過一層金’的前任外戚大將軍,其在軍事方麵的水平,那也不是劉榮能輕易碰瓷的。

畢竟再怎麼說,竇嬰那也是正兒八經帶過兵,正兒八經把手底下的二十萬大軍,給調度的井井有條,沒有出大亂子的。

雖然整場吳楚七國之亂,竇嬰所部都沒有哪怕一級斬獲,也沒有參加哪怕一場最小不過的斥候遭遇戰;

但一場戰爭的洗禮,給竇嬰帶來的軍事層麵的財富,遠不是劉榮窩在長安未央宮,搞幾舉沙盤推演,翻幾遍先賢兵書、前線奏報就能比擬的。

對於這種事,劉榮一向看的很看。

——皇帝,可以是大將軍,但並不是非得有做大將軍的才華。


最新小说: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 透視眼亂看?我真不是故意的 挺孕肚大院團寵,野痞糙漢輕誘哄 大秦:征戰諸天萬界 勸媽改嫁,我帶著拚夕夕重生八零 努力敗家後老公成了首富 親曆靈異小故事合集 開盲盒成就最強領主 狂肝熟練度,我的技能竟然成了仙術! 禦獸:卷到極致便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