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王國聯盟,第二大王國,是人類世界的三分之一。
與第一大王國,聖十字王國不同,巨人王國就像是它的名字一樣,是由複數的王國城邦以巨人王國為中心組建而成的同盟王國。
實際上巨人王國聯盟是繼承了至高王子的意誌。
至高王子反叛至高聖國,建立起異種族王國與至高聖國對抗。雖然結果是在天翻地覆中被放逐到了垂直地獄中,但他的所作所為並不是毫無價值的。
至高王子是最初的反抗者,讓後來者知曉【反抗】的存在。儘管失敗了,也為後來人指出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有一個民族,也就是吉艾恩斯人受到了至高王子的影響,建立起了王國,也就是巨人王國的前身,古巨人王國。
作為混血種族的吉艾恩斯人從社會結構上來說,天然就是習慣和與自己體格完全不同的人類生活在一起,所以自然而然的古巨人王國吸引了大量不喜歡至高聖國宗教形式的人類。
一個龐大王國的雛形便因此出現了。
而在遭到天翻地覆的攻擊,古巨人王國失去了一半以上的土地後,最後一位古巨人王國的皇帝決定了將大王國改為同盟王國。
那位皇帝由衷的希望,如果古巨人王國引來了可怕存在的攻擊,不要牽連那些無辜的人。
最初的同盟王國因此誕生
到現在為止,同盟王國已經存在了一千年以上。在漫長的時間中,不少王國城邦其實已經成為了巨人王國的一部分,接受了巨人皇帝的冊封成為了領主,隻是根據最後一位古巨人皇帝的律法,始終以同盟對象的禮節對待。
這裡不得不提到巨人王國與同盟王國間的契約,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基本上是庇護者和受庇護者的關係。
吉艾恩斯人天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在人類民族中,甚至把亞人算入其中都是數一數二的強大。
成年的吉艾恩斯人能輕鬆的製服獅子,甚至一般的受賜福者都無法在力量上與頗有天賦的吉艾恩斯人對抗。
不管是開墾土地,還是作戰,甚至建築領域,鍛造領域,吉艾恩斯人都極為擅長。
吉艾恩斯人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食量,力氣大吃的也多,每天的吃飯時間都和開宴會一樣。
與巨人王國同盟的好處,便是得到吉艾恩斯人的援助,強大的騎士團,數量少但是效率極高的開荒部隊等等。
壞處就是得承擔吉艾恩斯人的夥食問題。
當今有不少領主城主看繼承了一千多年的契約,都會默不作聲的將這份契約繼續。
他們也有著一條專門用來展現發展史的長廊,而長廊的儘頭,王國的開始是一群人與一群格外高大的人共同開宴會的場景。
那便是簽定同盟契約的場景。
那對於如今的同盟王國而言,不會是數千年前的一個故事。
巨人王國每年都會舉辦宴會招待同盟王國,就和不會改變的節日習俗一樣。
同盟王國的國王帶著自己的孩子們參加宴會,每年都不會缺席,而孩子們長大後,其中的國王會繼續帶著自己的孩子們參加宴會,孩子們中的國王又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們參加宴會。
一年年的習俗,一年年的宴會,讓數千年完成契約的宴會即便到了如今也記憶猶新,就像隻是去年的事一樣。
而同盟王國們都知道,宴會一直缺席著一個民族,那是古巨人王國最初的盟友,不,應該是朋友——寶礦人。
隻吃石頭和礦石的寶礦人,和食量巨大的吉艾恩斯人簡直是絕配。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寶礦人成為了傳說中的民族,直到最近的天翻地覆才重新出現。
而如今,寶礦人將會出現在宴會上,巨人王國同盟將真正意義上進行第一次的同盟宴會。
“哦~真熱鬨啊。”布萊澤站在巨人王國王城的巨大鐘樓上,用望遠鏡看著街道。
不到半天的時間,【赫爾墨斯的旅帽】便將王城裝飾的像那麼回事了,各個同盟王國的代表們正通過傳送塔抵達這裡。
皇家騎士團的赤龍旗幟在街道上飄舞著,同盟王國的代表們可是貨真價實的領主,國王以及他們的家眷們,以及重要的大臣,在安全上自然要格外注重。
當然除了巨人王國同盟的王族以外,還要保護寶礦人,至今寶礦人都是一些人的獵殺對象。
除了皇家騎士團外,巨人王國的其他騎士團也都到位了。往年可沒有辦法讓騎士團們都到齊,各個騎士團們都需要去看守泰坦惡神留下的腳印。
泰坦惡神留下的腳印就像是被打開的地獄大門一樣,會不斷的產生怪物,巨人王國的騎士團們會看守著腳印,直到腳印消失。
而泰坦惡神被打敗後,騎士團們又得去建立防線,應對百胎恒河造成的汙染環境。
布萊澤放下了望遠鏡看向了王城中心的巨大城堡,那是王族們的目的地。
他也算是見過,聽說過其他王國的國王城堡了,其中以卡美洛奢華,至高聖國的舊聖都即便到了現在也有一股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
但巨人王國王城的城堡絕對是最實用,無比巨大的城堡中,其中國王和皇後的房間,皇子皇女們的房間隻占了指甲蓋那麼大一點的地方。
剩下一半的空間是宴會場地,另一半是武器庫以及演武場,巨人王國的王族們將【人不需要住那麼大的房間,隻需要和自己的青梅竹馬住在一起就可以了】發揮的淋漓儘致。
也托這個的福,不管同盟王國來多少人,都能在同一個空間下一同享受熱鬨的宴會。
太陽逐漸西行落下,王城反而亮了起來,張燈結彩的,無比熱鬨。
宴會雖然是王族的事,但是並不妨礙普通人們一起慶祝。
“辛苦你放哨了。”一個人來到了巨大燈塔上,站在了布萊澤的身邊,紅發在夜風中飄舞著。
布萊澤側頭,笑著打招呼。
“晚上好,瑪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