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罵罵咧咧,卻還不敢大打出手。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自己人身上。
山東巡撫與清軍討伐軍的總兵們都認為自己要用這個正義和正確的借口去壓製對方。卻唯獨沒想到,這個雙方都心知肚明隻是個借口的說法竟然正確以及準確描述出真實局麵的現狀。
天亮了。
清軍吃早飯的時候就發現不太遠的地方升起了不少炊煙,這讓清軍感覺不對頭。總兵們紛紛派出人馬,前去查看是怎麼回事。
守門的山東本地官軍聽到這個理由,當即表示要派人一起去。這可惹惱了總兵們,大家都是體麵的高級武官,哪能受這個氣。總兵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體麵的應對,‘老子不去了!’
便是到了此時,清軍也沒想到霍崇的軍隊真的打過來了。
再過了一個多時辰,當大量軍隊排著整齊隊列出現在清軍大營視野內,清軍兩位總兵聽說之後也沒真當回事。隻有來自江蘇的總兵才覺得得看看到底是哪一路人馬過來。
派出去的人沒能回來,大漢軍隊一頓排槍就解決這幫暈暈乎乎靠過來的清軍。
這場後世稱為第一次濟南會戰的戰鬥就在大漢軍隊完成了前期準備的局麵下全麵展開。
此時的清軍與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代的清軍相比,還真的不算爛。
確定果然有敵人發動襲擊,江蘇、河南的總兵迅速整頓好隊伍出營。連山東二十七營剩下的所有部隊組成的山東清軍反應也足夠迅速。
三個大營沒有集結在一起,而是向著不同方向擺開陣勢。
霍崇在第殲滅登州鎮總兵那次戰鬥中留守在淄博,隻是看了戰報,主持了戰後總結會議。
此次算是霍崇第一次指揮萬人級彆規模的戰鬥。眼瞅著對麵清軍整齊的陣列,刀槍步兵、弓箭手、火槍手整齊排列。
騎兵隊在側翼準備。那些盔甲鮮明的軍官們在軍中醒目位置。光是看,還真感覺對方挺有威壓的感覺。
這邊霍崇的軍隊裡麵的組織就簡單的多。四千火槍隊,四千長矛兵。尤其是這四千長矛兵還是那幫新來的,霍崇也不指望他們衝鋒陷陣,他們能夠在戰鬥中穩穩當當站好,作為四千火槍隊與八百火炮手的活動拒馬工事就好。
至於八百火炮手,則是16人一個炮組,構成的50個炮組。
每一個炮組都負責一門三斤炮。此時霍崇還沒搞出來蒸汽機,沒辦法用高爐冶煉鑄鐵。鑄鐵與清代冶鐵爐冶煉出來鐵水的最大區彆就在於流動性。
鐵水流動性不足,直接導致了澆鑄出來的火炮的密度不均勻。
哪怕是同樣的厚度,火炮自身密度不均勻就會產生很大的內部應力。火藥燃燒之時,炮膛內部承受到巨大壓力,內部應力的作用下,很可能直接導致火炮自己炸膛。
這也是霍崇聽過的講座裡,那些戰史專家的評價。其實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與英軍之間的火器本身沒有出現巨大代差。但是英國工業實力讓英國解決了鑄鐵問題,造出來的火炮在同樣口徑下,重量輕得多。使得英軍可以行動速度比清軍快得多。
另外就是英軍火炮輕便,炮管厚度自然薄了很多。炮管薄,意味著散熱快。清軍火炮打幾炮就得停歇十幾分鐘散熱。英軍則可以幾分鐘內就充分進行新一輪的射擊。
同樣數量的火炮,英軍的使用效率又比清軍高得多。
加上英軍火炮的炮兵射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比清軍更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不說彆的,當時英軍炮兵指揮可都掌握了從死敵拿破侖那邊學來的‘拿破侖射擊參數’。
沒錯,拿破侖在成為皇帝之前,就已經是一位出色的炮兵專家。針對炮兵做出了許多射擊技術的創新。
雖然霍崇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裝備,但是霍崇相信,自己這十六人一組的炮隊起碼比滿清的炮兵要先進的多。
就在此時,清軍的步兵們隨著號令開始進發。霍崇所在的位置乃是河南總兵的正麵。就見參加過之前戰鬥的老兵們一個個握著火槍,精神煥發。
而那些新來的山東民眾就沒有這樣的勇武,即便沒有驚叫,沒有逃走。從他們身上依舊能感受到強烈的不安。
就在此時,霍崇這邊的十五門炮開始轟擊。這下,山東老鄉中終於傳出了低聲的驚呼。
這沉悶的炮聲帶來的壓力,可不是那些春節的炮仗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