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年三月初九,霍崇在臨淄這座春秋戰國時期最大的城市,臨淄城內叫來了江鬆。
有過上次的叫到,山東本地人江鬆已經不在乎當下有些奇妙的關係。霍崇作為山東造反的大反賊,是要被官府剿滅的優先對象。
江鬆自己就是官府的人,還是官府這邊與‘霍崇搶掠官府餉銀’案件有深刻關係的人。
這樣敵對的雙方,卻能頗有互信的坐在一起說話,本就是一件很不正常,確也沒啥不正常的事情。
聽完霍崇簡單介紹了事情經過,以及審問經過。江鬆的臉色已經陰沉很多。
“霍爺……”
“叫俺霍先生吧。俺覺得被人喊霍爺,聽著就跟俺要打家劫舍一樣。”霍崇稍微糾正了一下。
如果可以的話,霍崇是希望能夠完全改變彆人對自己的稱呼。滿清時代從上到下都充滿了森嚴的登記製度,這種製度又充滿了野蠻的部落氣息,體現在文化上,就是稱呼的野蠻化。
四爺、八爺、十三爺、十四爺。這些稱呼在滿清時代的人看起來,根本沒啥問題。但是放到整個中國文明史裡麵,就是特麼野蠻到相當程度的稱呼。
皇室成員被這麼稱呼,可以說是毫無體麵的瞎扯淡了。
體麵呢?體麵何在啊!
江鬆一時不習慣用‘霍先生’來稱呼霍崇。畢竟稱呼彆人先生,在滿清時代是一個又體麵又文雅又尊重的稱呼。而霍崇擁有的力量,以及霍崇這反賊身份,讓江鬆覺得霍先生三個字真的不太好出口。
不過眼下局麵就是如此。霍崇本人不僅在此時擁有對江鬆的優勢,還給了江鬆幫助。遲疑片刻,江鬆說道“霍先生,可否讓俺去審問一下俘虜。”
“請自便。”霍崇很爽快的答應下來。
江鬆在濟南府就以辦案著名,抓盜是他的長處。隻是霍崇從來不乾非法的事情,所以江鬆雖然知道霍崇的名頭,卻沒機會對霍崇下手。
此時與霍崇合作,霍崇根本對於到底抓誰毫無顧忌。江鬆就能充分審問,各種刑訊拷打。那些手段看的旁邊負責監視的大漢政權年輕乾部們瞠目結舌。完全想不到竟然有這麼多折磨人的手段。
經過一天多幾乎沒日沒夜的審問與拷問,江鬆得到了結論,就請求霍崇能否將一部分‘從濟寧逃難出來的人’送到濟南府的地界上。
霍崇很欣賞江鬆的態度。如果不提立場的話,這時代的官員裡頭也有那麼少數頗值得結交的人。譬如江鬆就是其中之一。甚至不少官員出於強大的壓力,甚至被逼出了氣節。
從霍崇起兵到現在,攻占的所有城池裡,那幫官員們無一棄城而走。哪怕是因為不敢作戰,不上城頭防禦。但是官員也沒跑,而是選擇自殺,或者等著被抓。
在這方麵,以前霍崇嘲笑那兩廣總督清朝葉名琛,這家夥無力對抗英國,卻也不走。硬是被英國人虜回了殖民地印度,關在動物園的籠子裡麵,賣門票供人觀看。
以前覺得那幫人可笑,此時自己就成了殺戮滿清官員的人,霍崇卻覺得滿清官員在這方麵倒是真的有點意思。至少比國民黨那幫官員在抗日戰爭裡頭的表現好不少。
之後霍崇開會總結。先表演的卻是這一路上,尤其是蒙陰縣這邊的負責人李中泰。李中泰能夠動員民眾向部隊運力,這就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李中泰是動員而並非是強迫,這是更好的表現。
兩萬多人分段運力,加上從其他地方調集的人力,讓幾十萬兩銀子與百十萬斤的物資得到了良好運輸。
看著雷虎有點不愉快的神色,霍崇轉頭對雷虎說道“大家都覺得,俺才是最辛苦的那個。尤其是打仗的更覺得如此。若是彆人,我就會講點道理。至於雷虎你麼,漢朝討伐匈奴,史書上可是寫清楚了,漢朝到底沿途死了多少馬匹。你覺得那些馬匹是死在戰鬥之中,還是死在搬運物資的路途上?”
雷虎聽了這些,算還有些不快,卻表示了對霍崇的讚同,“先生說的是,後勤對於戰爭影響很大。”
“對。現在的戰爭不再是拎根棍子就能上的地步。雷虎,現在的戰爭比拚的乃是內勁。誰能動員起民眾,搞好內部的生產,誰就更有內勁。你用過火炮,應當知道這東西到底多有用。我之所以沒有一開始就給你派遣更多運力,就是想讓你有機會做個比較。”
雷虎聽完,臉色完全凝重起來。甚至有點不高興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