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雍正五年十一月二十五,天空中飄著小雪花。光線並不強烈的天空下,霍崇開始了戰前動員。戰士們聽到了自己的統帥霍崇高聲喊道“打贏一起活!”
“打贏一起活!”戰士們跟著喊道。
“打輸一起死!”霍崇繼續用口號簡單直白描述當下局麵。
即便牽扯生死,正因為牽扯生死,這簡單描述的內容恰恰是軍人最能理解的。
這些戰士大多追隨了霍崇好幾年,確信在大夥麵前站立的乃是霍崇本人。統帥和自己同樣置身於這次膽大包天到超出想象力的行動中。
對於死亡的感覺反倒讓戰士們相信這一戰不會失敗,眾人一起喊道“打輸一起死!”
“服從命令,聽從指揮!”霍崇對如何作戰給與了最後的指導。在這種時候,如果每個人隻想著怎麼贏,那就死定了。
對於喊過好多次的內容,戰士們順暢的跟著喊道“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再把口號喊兩遍,霍崇一聲令下,“換裝!”
部隊脫下外衣,那是厚厚的棉衣棉靴。靠著這些裝備,大夥不僅在冬季走了這麼遠的路,還在不得不野外宿營的夜晚裡扛了過來。
此時脫下棉衣,綁緊兔毛裡襯,穿上橡膠底皮靴。寒冷中套上從滿清那裡繳獲的棉甲,眾人都被這冰涼的甲胄弄得精神起來。
“帶領巾!”霍崇繼續命道。同時開始將鮮紅的紅領巾帶上。
所有人都帶上了紅色領巾,在這昏暗的天色下,看著醒目多了。
準備完畢,霍崇喝道“敵人在圓明園!出發!”
部隊在熟悉道路的向導帶領下直奔目的地,圓明園。
天理教的副舵主以及他的幾名手下已經看傻了眼。從他們最初的反應來看,應該是覺得霍崇要玩花活兒,等著天理教先動手,他們趁機看局麵。
然而霍崇本就沒這個打算,所有行動都是為了戰鬥。天理教副舵主也能感覺到這強烈的殺氣,整個人都被震住了。等霍崇的部隊走出去一段距離,這位副舵主才明白過來。他連忙對身邊的人吩咐,“趕緊去稟報總舵主,霍爺動手了!”
等人跑出去,副舵主一路小跑,追上霍崇,“霍爺,咱們爺們接下來如何?”
“我們要去打圓明園。你若是想去,就跟著。不想去,就回去找總舵主。”
“霍爺!怎麼要打個園子。打皇宮不好麼?”副舵主追問。
“那園子裡頭住著王公大臣,打了圓明園,清軍當然要前來援救。”霍崇解釋道。
副舵主聽完想了想,大概是還不放心,就說道“俺跟著霍爺先去看看。”
霍崇也不搭理副舵主。天理教的這個情報水平也就這樣了,雖然有殺皇帝搶龍椅的心,卻連雍正並不住皇宮,而是住圓明園的事情都不清楚。
但是霍崇並沒有小看天理教。若是說傻,隻從事後看,人人都是大傻瓜。
傻的地方從來不是具體想怎麼做,而是以為結果會按照自己所想的一樣。
其實世界本就有其規律,隻要按照規律做,具體變成什麼樣根本不用考慮。
長信道長一直稱讚霍崇是有道之人,霍崇也覺得長信道長是個真正的修道之士。兩人對於世界的看法其實完全南轅北轍。之所以雙方都給對方極高評價,不過是因為長信道長與霍崇都相信,自己不過是知道了一點點‘道’,距離知道世界,距離知道‘道’本身,差得遠。
如果把世界看做一個大舞台,長信道長與霍崇都隻是這個舞台上的過客,按照自己所相信的道理做事罷了。
寒風漸漸弱了,讓直奔圓明園的大漢軍隊感覺好了一點。眾人接近這座皇家園林還有幾百米遠,守衛園林的清軍們已經注意到這支隊伍。滿清的棉甲主要是八旗穿戴,此時已經有守衛清軍趕了過來,攔在隊伍麵前。
那一小隊人中為首的喝道“你等是……”
呯呯呯。槍聲響起,幾人在這亂槍攢射中立刻被打倒在地,眼見死掉。
霍崇喝道“圓明園內,一個不留,全殺了!”
到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圓明園占地麵積35平方千米,建築麵積達20萬平方米。在1727年,圓明園的規模可遠沒有這麼大。
圓明園始建於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給皇四子胤禛的賜園,康熙為之題匾“圓明園”,“圓明”為雍正法號。
1722年雍正即位以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聽政”。
乾隆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萬春園。才形成了後來圓明園的規模。
此時圓明園麵積遠不到一平方公裡。最長的地方不過六百米,寬不過三百米。
和乾隆的農家樂審美觀相比,雍正的審美觀無疑是正常高層該有的感覺。所以圓明園就是個簡單的園子。花草水塘,就了就行。
所謂‘街景’,根本不在雍正考慮之內。
如果圓明園真的有乾隆時代的規模,霍崇大概就沒勇氣發動這次斬首行動。35平方公裡,幾百人衝進去,就跟一小把鹽撒進池塘,進去就化了。用處極為有限。
但是一個六百米長,三百米寬的一個院子,三百多人還能起作用。
這邊的侍衛們見一隊穿著八旗那種棉甲的軍隊衝過來就殺人,哪裡知道這是誰人的部隊,更不知道這是哪個營的兵馬。
馬上組織抵抗的同時,有人進去給雍正報信,有人跑去九門提督那邊通稟。一時間,‘有人造反’,‘京營叛亂’之類的呼喊聲不絕於耳。
此時雍正已經回到了圓明園,大門已經完全關閉。見到這隊人衝過就殺人,連小門也關上了,外麵隻留下幾十名清軍抵抗。
三百人對付幾十人未免太簡單,一通槍過去,就打的幾十人紛紛倒地。
大漢軍隊都知道此時隻關乎生死,再無絲毫留情。過去立刻補槍,隻求儘數殺死,不留後患。
先控製了南大門,部隊立刻按照計劃一分為三。兩隊向著東西兩門殺了過去,力求控製住大門。
爆破隊已經拿了爆破物過去。霍崇這邊拿出了威力最大的先進產品,塑化炸藥。
算名字聽著極為現代感,其實並非如此摩登。這玩意就是把硝化甘油中混入富含孔洞的矽藻土,使得硝化甘油進入矽藻土內。
這種炸藥極為安全,火燒都不會有事。
但是一旦用雷管引爆……
隊伍早就親自見識過塑化炸藥的威力,這邊工兵人員在厚實到仿佛無法摧毀的大門上固定炸藥包。其他人都已經躲到安全的地方去。
沒多久,劇烈的爆炸讓地麵都在顫抖。霍崇都覺得內臟受到衝擊,一陣的惡心。
忍住這樣的感受,霍崇直奔大門處。就見厚重堅實的朱漆大門竟然沒被炸碎,可見木料到底有多麼優良。
然而這種木門本就不是為了應付現代戰爭,雖然冷兵器時代,它們能夠堅持好一陣。但是在好幾斤烈性炸藥的衝擊下,朱漆大門上被炸開了一個大洞,通向圓明園內的道路就此洞開。
楊明德班長也在隊伍之中,大門被炸開,他跟著戰友們從中間就衝了進去。穿過彌漫著刺鼻硝煙與塵土味道的門洞,就見門洞裡頭橫七豎八倒了不少清軍。看樣子這幫人完全沒想明白躲在堅固的大門口已經完全沒用了。
抽出四支左輪中的一支,楊明德將開始擊斃眼前那些被震到在地的尚在掙紮的侍衛親軍。戰士們一同動手,很快就貫徹了‘圓明園內,一個不留,全殺了!’的命令。
衝出門洞,就聽到槍響。原來是城牆上的侍衛親軍正躲在上頭向下開槍。
各個排長指揮著班長們馬上還擊,片刻就把城牆上頭的敵人殺的七零八落。等霍崇和炮兵們一起進了圓明園,城牆上奔走的軍人脖子上都有著醒目的紅領巾。
圓明園並非是簡單的由圍牆給圍出一大片空地,在空地上修建建築。圓明園作為一個地理名稱,整個園子內由好多圍牆隔成一個個的單獨院落。
正準備向裡麵殺,外麵拖出來幾個官員。官帽此時已經掉落,露出他們的金錢鼠尾。加上官員們一個個麵露驚恐,看著有點像是戲台上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