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辦法,老十四隻能讓手下把老八請到後屋,自己進了正廳。在老十三要求下,正廳的門關上了。
老八慢慢的等,心中盤算著自己的計劃。被救之前,老八已經感受到了周圍死亡的氣氛越來越濃厚。就在萬念俱灰之際,沒想到有人竟然送來消息,會有人來救老八。
即便是這樣完全沒頭沒腦的消息,也讓老八心中有了些期待。然而老八萬萬沒想到,前來救老八的竟然是霍崇。而救老八不過是霍崇的附帶,這家夥的真正目的竟然是刺殺雍正。
回想發生的事情,老八再次生出一股悸動。這悸動隻比他第一次聽到發生的所有事情時候的悸動少了不多。
從道理上講,霍崇為了活命,必須要殺雍正。可這是弑君,殺皇帝的事情完全超出了老八的想象之外。老八聽聞是霍崇親自帶隊進京刺殺雍正,這人的膽子真的是比天還大!自己之前偷偷勾連霍崇的時候隻是把霍崇看做一把能用的刀,卻沒想到霍崇竟然是這樣的人物!
思前想後,老八整理著自己思路。
然而等了好久,竟然沒見到老十四談完。
等了一個多時辰,才聽到腳步聲想。就見老十四臉上還有淚痕,大概是和老十三談事中又忍不住哭過。
“八哥,你現在我這裡休息。不用擔心,沒人敢動你。我現在就進宮麵見太後,八哥,你等我回來。”
說完,老十四出門就跟隨老十三去了。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太後下旨,恢複了老八和老九宗室身份。聽到這道旨意,大臣們都鬆了口氣。這道旨意是在表明愛新覺羅家已經不要內鬥,至少表麵上恢複了要安定團結局麵的態度。
之後太後又下旨,任命老十四為九門提督。對這個任命,有些官員心中並不讚同。但是旁邊的怡親王都沒有說什麼,這幫大臣們也懂事的閉上了嘴。
太後親老十四,這是公認的事情。老十四當過大將軍王,在外頭放過兵,當個九門提督根本沒啥不稱職。要是非得反對,那就隻能揭開老十四和老四之間的舊事。此時沒人願意觸黴頭。
之後又聽太後任命老十三為內閣總理大臣,這讓群臣算是放下了心。不管太後如何親兒子,隻要怡親王還是朝廷裡最有權勢的大臣,就不會起什麼大變化。
眼見太後就要退朝,這邊有人出列,大聲說道“啟稟太後,臣有奏。”
眾人看過去,竟然是國子監祭酒孫嘉淦。看到這人出列,一眾大臣們神色都有了點波動。
早在雍正元年,這個孫嘉淦就上奏過,‘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
這三項無疑都有嫌疑和雍正對著乾。雍正氣壞了,直接把召集大臣,把孫嘉淦的奏折給大臣看,嗬斥道“翰林院乃容此狂生耶?”大學士朱軾侍,徐對曰“嘉淦誠狂,然臣服其膽。”雍正良久笑曰“朕亦且服其膽!”
之後雍正就讓這‘有膽’之人出任國子監祭酒。
然而就在一次科舉之後,雍正詢問群臣,天下有幾種人。
群臣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位國子監祭酒卻上前答道“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名往。普天之下,人分兩種,一種為名,一種為利。”
這下群臣大驚,都屏息凝神看著孫嘉淦這有膽之人。大家覺得雍正定然要對孫嘉淦痛下殺手了?
果然,雍正用他明顯嘲諷的語氣問孫嘉淦,“孫愛卿是為名之人,還是為利之人”
群臣都等著看好戲,公然在朝堂上承認自己當官是為名或者為利,都隻會落得很糟糕的下場。
沒想到孫嘉淦擦了擦額頭上的汗,說了四個字“臣不愛錢!”
雍正一愣,被逗得哈哈大笑。自此,對孫嘉淦就格外青睞。而孫嘉淦果然做官清廉,大臣都知道孫嘉淦是要大用的。
現在這個有膽,愛名,又頗有才學與幽默的家夥出列。群臣都很期待他能說出些讓大家期待的話。
“何事啟奏?”太後開口問道。
孫嘉淦跪倒在地,“太後,臣請問,由何人為皇上治喪?”
老十三沒有說話,心中著實滿意。隻要正式開始為雍正治喪,接下來自然就要提及繼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太後心疼老十四,如果太後能做主,自然是要兄終弟及。
但是太後本就沒什麼政治人脈,隻要時間上來不及,太後還是掀不起什麼風浪。
不管多少人質疑雍正得位不正,但是當下的大清,雍正的兒子弘晝繼位無疑是最正統的人選。當下必須儘快讓新君登基,才能讓大清在皇帝被刺殺的衝擊下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