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隻能選擇的道路(四)_革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革清 > 第288章 隻能選擇的道路(四)

第288章 隻能選擇的道路(四)(2 / 2)

可京城家家戶戶都沒吃的,彆說當下管的這麼嚴,根本不許這些人沿街乞討。就算是他們去討飯,也沒吃的了。

張京官從沒想到自己竟然能親眼看到有人餓死在他眼前。以前見到的屍體,說是餓死,直接死因大概能歸於病死。活生生餓死,是真的從所未見。

一想到這裡,張京官心中就沉重的幾乎無法呼吸。他端起熱乎乎的土豆燒酒一口灌下去,以前的時候這麼個喝法,很快就會醉倒。然而今天不知為何,三四杯酒下肚,腦子反倒更靈活起來。

即便麵前是個不懂朝政的漢子,張京官也忍不住說出了心裡話。

或許正因為麵前是個啥也不懂的漢子,張京官才敢說些心裡話吧。

大清京城的糧食無法完全依靠直隸地區,或者直隸以及周邊各省的運輸。想要滿足京城的糧食供應,漕運占了大頭。

所以漕糧被稱之為“天庾正供”,朝廷向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東八省征收漕糧,額定400萬石。除去改征折色及截留他用的部分,實際征收一般在300萬石左右。漕糧是宮廷及王公百官、京師八旗兵丁的主要食糧來源,因而漕糧的征、運受到清政府的高度重視。

江、浙、皖、贛、湘、鄂六省所征漕糧為征米,是漕糧的主要部分,作為八旗旗人兵丁餉米和王公百官的俸米。其中22萬石為糯米,又稱白糧,從江蘇省的蘇州、鬆江、常州三府與太倉州,以及浙江省的嘉興、湖州二府征收,供應內務府、光祿寺,也作為宮廷和紫禁城兵丁、內監與王公官員俸米等。

小麥主要征於河南,供內務府宮廷之用。豆(黑豆)征於山東、河南二省,作為京師官兵畜養馬、駝的飼料。

每年這大批漕糧,都是由水路,主要是大運河北運至通州,在通州卸船以後,將其中一部分運往京師,分倉儲存。其中輸送京師糧倉的部分,稱為“正兌米”,供八旗兵丁餉米;留儲通州倉的部分,稱為“改兌米”,是供王公百官的俸米。王公百官的俸米,須自行前往通州領取。以上幾項,以入京倉的八旗甲兵之米糧數額最大,每年約240萬石。

自打霍崇造反之後,山東糧食進京受到極大影響。朝廷彆說從山東運糧,反倒要為圍剿山東霍崇的官軍糧草。這就使得河南的糧食也需要向山東運輸。

今年戰爭格外慘烈,山東霍崇已經占據山東全境。更出兵在直隸與河南禍害。朝廷不僅指望不上山東、河南的糧食,因為直隸南部官府也遭到霍崇人馬的屠戮,直隸自己都收不上來糧食。

霍崇又掐斷了運河運輸,漕運徹底中斷。自入秋以來,本就不富裕的糧倉已經麵臨著徹底被搬空的威脅。

一旦糧倉搬空,可不是說裝滿就能裝滿。京官們再小,也不是沒見識的。張京官很清楚此時的威脅所在。

清代漕運較之明代的一個重大變化,是改軍民交兌為官收官兌。將所交漕糧交給運漕糧的運軍稱為“兌”。所謂軍民交兌,是指交漕糧之戶將糧運至本州縣碼頭,交兌給運軍,由運軍代為北運,但漕糧納戶須貼給運軍耗米(補貼費)等。

清初也曾沿用這一舊製,不久,因運軍借機向漕糧納戶隨意勒索,此項費用大增,民不堪其苦,遂於順治九年改為官收官兌,即納戶將漕糧交與所在州縣官,與各省運軍互不相見。

朝廷糧食供應中斷,為了與盛京叛賊作戰,又調動了十二萬綠營從河南抵達京城。消耗的糧食不僅沒有減少,糧食支出反倒增加了。

此時與京城接壤的還有山西。想在冬天通過太行八陘運糧,大概就可以洗洗睡了。在夢裡啥都有。

要是有人能從九萬綠營並沒有進京城駐紮,甚至沒有前往豐台大營接受京營統一管理。弘晝決定將這支經過戰火考驗的綠營兵作為自己的可以隨時操控的一把刀。

雖然眼看朝廷在今年並沒有如前幾年動輒損失幾萬乃至於十萬大軍,可朝廷卻被一步步逼入死地。不是被殺死,而是被餓死。

說了一通,張京官看向李兄弟。就見李兄弟傻愣愣的聽著,眉頭皺起。

看來這些窮人是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張京官心中又吐露心聲的輕鬆,也有無人相助的無奈。又喝了一口土豆燒酒,正拿起最後剩下的兩個兔子腿中的一條咬了一口,就聽李兄弟說道“張大人,是不是還會死更多人?俺得埋更多人?”

張京官一口肉幾乎咽不下去。可吐出來又不合適,隻能隨便嚼了幾口,吞下去。

想到自己以後每天都要這麼往外頭運屍體,不知要運到什麼時候。張京官真的是食不下咽。

最後的兔子腿被李兄弟包起來,連同沒喝完的半瓶酒被李兄弟一起強塞給張京官。張京官作勢拒絕,最後還是收下。

缺糧的不僅是百姓,連低階京官們都麵對這樣的局麵。低階京官生活本就貧苦,此時在大夥中更是流傳著‘隻能靠吃土活下去’的自嘲。

彆看或者兔子腿與半瓶酒不多,在當下局麵之中,填兩三個燒餅,兩條兔子腿,已經能撐起三個小京官的一次‘酒會’。

張京官道彆之後走出去一陣,突然想起什麼,又轉了回來。李兄弟沒想到這麼快又見麵,一臉的驚訝。張京官壓低聲音問道“你可否再給我弄些……”說著,點了點手中的紙包。

李兄弟滿臉為難,吞吞吐吐。張京官說道“最近埋屍體的差事,俺都交給你來做。”

在紫禁城內,弘晝看著隻放了兩個菜的桌麵,心中七上八下。減少皇上夥食的命令是他下的,如果是以前,定然不會如此。

據說在康熙年間,一頓飯從看菜開始上桌,擺的都是看著就有胃口,其實並不吃的飯菜。真正的飯菜都是禦廚根據皇帝胃口做的那些。也就是四五道,最多七八道。

然而就如十三叔過世前所說,皇爺爺康熙與皇阿瑪雍正的分彆就在於此。康熙是皇帝,大家都要通過效忠來換取利益。雍正卻需要對手下進行打擊,乾掉不聽話,還上聽話的,來推行政令。

康熙一頓飯幾百上千兩銀子倒是沒什麼,因為這些錢自然有下頭的人去賺。雍正卻得自己先想辦法撈錢賺錢,充實國庫,再進行各種細致算計之後將銀子花出去。

這就是康熙與雍正的不同。如果不是十三叔的話,沒有人會從這個角度把問題講給弘晝,弘晝自己大概也不會考慮到這些。

然而現在弘晝知道了這些的同時,又發現知道了沒用。

從道理上講,弘晝依舊是天下的皇帝。除了山東陷落霍崇之手,關外落入盛京叛賊之手,天下照樣是弘晝的。叛賊擁有的地盤根本沒辦法與弘晝擁有的比較。

可現實中,霍崇隻是摧毀了京城周邊,掐斷運河。盛京逆賊隻是奪取山海關與灤州,就已經將絞索套在弘晝脖子上,讓弘晝感受到窒息般的痛苦。

十三叔過世前按照規矩上了遺表,又寫了一封密信。遺表遵守了身為臣子的所有的禮儀。密信中更是掏心掏肺的告訴弘晝,若是不行,就西遷。西安坐擁表裡山河,又連通巴蜀。西北清軍素來精銳,又極為忠誠。守住關中,坐看關東等地廝殺。一旦有機會就通過山西的太行八陘與河洛殺出來,就能恢複天下。

天下本就是大清打下來的,頂多再打一次。若是折損在京城,那就萬事皆休。

弘晝看著飯菜,心中想的都是十三叔的密信所說。雖然絕不想這麼做,卻發現局麵正在向那種方向發展。

屋裡寂靜無聲,終於有太監小心的打破了沉寂,“皇上,吃飯吧。這菜都熱過一次了。”

“再熱一次。”弘晝冷冷的命道。

十二月十六,天雖然沒下雪,依舊陰雲密布。張京官指揮著十輛車跟隨著皇宮出來的車輛走。等著開門的時候,運送便溺的車夫們聚攏在一起擠暖和,張京官就聽車夫們低聲說道“這宮裡的禦廚都哭了,說是聽說過餓死當兵的,沒聽說餓死火頭軍。可他們這些禦廚竟然要餓死。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切。就這味,哪裡還有油水足的味道。”

聽這說法新奇,立刻有車夫問道“啥叫油水足?那是啥味?”


最新小说: 三國:我帶黃巾闖天下 邊軍:從女囚營開始 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 透視眼亂看?我真不是故意的 挺孕肚大院團寵,野痞糙漢輕誘哄 大秦:征戰諸天萬界 勸媽改嫁,我帶著拚夕夕重生八零 努力敗家後老公成了首富 親曆靈異小故事合集 開盲盒成就最強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