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戲演完了。華夏朝廷的觀眾按照禮貌給與掌聲,隻是參加的人員並沒有特彆熱心。高龐更是心不在焉。說起來這也算是皇帝賜戲,又牽扯到政治鬥爭。絕不會是讓大夥隻看個樂嗬就完事。
果然,等戲看完,這邊來的人就給高龐等官員送來了霍崇寫的東西。高龐看了看封皮,上麵寫了《關於乾部隊伍建設的活動建議》的標題。打開看,卻是關於乾部隊伍定期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卻不限於,團體建設,拓展運動,觀看節目,心得報告等項目。
看來這場戲明顯也是乾部隊伍建設中的一部分了。高龐邊想邊繼續翻,就見下麵是霍崇寫的一份‘戲評’。翻開一讀,高龐就讀了進去。
華夏朝廷沒有私人幕僚,卻有配備秘書。秘書見高龐讀的認真,趕緊問道“總督,是不是先開會?”
“開會?什麼會?”高龐不快的問。說完,他突然想起來,趕緊翻看前麵的。霍崇是要求看完戲之後立刻講這出戲。
霍崇在命令後做了解釋,剛看完還有印象,若是過幾天就忘記了。
想想也是這個道理,高龐趕緊下令開會。會議人員聚集起來,高龐就說道“都督下令,開會。會議內容就是那出改稻為桑的戲。”
眾人當即露出抗拒的神色,高龐輕輕點了點桌子,“不用怕,我不會先說我的看法。都督寫了他的評論,我來給大家讀。”
便是如此,鬆江知府王維昌還是說道“非得這麼急?”
高龐當即把霍崇的命令讓眾人傳閱。看著熟悉的霍崇的字,眾人知道高龐沒開玩笑。雖然不少人對高龐有意見,卻反倒讓他們不敢拒絕。如果高龐根據這個告一狀,霍崇發怒的話,大夥沒任何人能承擔得起。
見這幫武將為主的家夥們不得不老實,高龐拿起霍崇的影評念起來,“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若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定然會對革命事業造成很壞影響。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確定一個基本概念。矛盾無處不在,包括大家互相看著不順眼,就是矛盾的表現方式。但是矛盾的內在屬性決定矛盾本質。就如炸藥包內在填充的火藥,決定其引發必然是爆炸一樣。至於何時點燃炸藥包,則是外部因素。內在屬性決定矛盾本質,外在因素決定矛盾何時被引發,在內外作用下,矛盾才會呈現。諸位同誌,我聽說之前因為鬆江縣的事件引發大家的不快,特此寫了這出戲。雖然這出戲描述的乃是明朝的事情,然而曆史總是有借鑒意義。而且空對空的講,又說不明白。針對眼前事情講述,則會因為大夥不同的認知以及立場,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麵。故,以此戲為案例,進行乾部隊伍建設活動……”
天黑了,陳銘泰坐在書房裡,隻覺得心煩意亂。白天看的這出戲定然是華夏朝廷編的新劇,講述的是明代發生在浙江的事情。
陳銘泰有點欣賞這樣新穎的表演模式。說書人講述那些沒辦法在戲劇裡直接表現出來的內容,至於其內在的激烈衝突,則是由戲劇來演繹。
正如說書人所說,嚴嵩為首的嚴黨提出改稻為桑的政策的那一刻已經注定失敗。因為大明朝廷內部已經存在反對嚴嵩的勢力,不管嚴嵩說什麼做什麼,是對是錯,都會遭到反對。
陳銘泰回想著說書先生的評價。嚴嵩的手段越是正確,反對者就會越多。心中不得不承認相當中肯。讓嚴嵩做出政績,隻會增加嚴嵩在朝廷裡的發言權。錯誤決定要反對,正確決定更要反對。
有了這樣的上層矛盾,接下來的一切都變得光怪陸離。地方上主持改稻為桑的知府已經命注定要死。
陳銘泰有些想不下去,殘酷的政治鬥爭令人思之不寒而栗。在內心的不安中,一個念頭突然冒了出來。霍崇把這樣的事情編成戲劇給他的部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
想了一陣也沒能想出答案,陳銘泰準備回屋睡覺。卻見到女兒的房間裡竟然還有燈光。
過去敲門,就聽到屋裡有動靜,那是把某些東西快速收拾的動靜。陳銘泰猜測女兒大概並沒有放棄報考華夏官府公務員的努力,雖然惱火,卻不知道為何發不出來。最後隻能讓女兒早點睡覺,彆瞎折騰。
第二天上午,好幾人前來拜見陳銘泰,都是書院的人。高龐給所有書院的先生都發了請柬,這些先生們見到陳銘泰,所談內容無一例外都是昨天那出戲。
陳銘泰都覺得有些疲勞,正想請幾位該去哪裡去哪裡,一位就歎道“陳兄,難道霍崇就準備用這辦法來馬上治天下麼?”
這話還算有見地,陳銘泰之前並沒有這麼想,便問道“怎麼講?”
“那霍崇手下固然有高龐這樣的狀元,更多都是沒讀過書的。讓他們讀四書五經也來不及,便用這等演戲的辦法講述故事。你看高龐下令讓人學霍崇的什麼軍歌,想來霍崇也都是這樣的辦法。”
其他人眼睛一亮,覺得這思路頗為正確。不過另外一位先生生出疑惑來,“這麼教,豈不是讓那些人學到這些手段麼?”
陳銘泰搖搖頭,“我以為,霍崇隻是想通過這些戲,讓他的手下明白。霍崇自己對這些手段熟絡的很。彆想用這辦法糊弄他。”
“陳兄所說也有道理。不過陳兄覺得這霍崇到底有多大能耐?呃……我不是說他能殺皇帝,能讓黃河北歸這種能耐。我所指的是霍崇治天下的能耐。以前真沒看出來,霍崇竟然挺懂權術。”
不等陳銘泰回答,已經有人嘲諷道“若是真懂權術,怎麼會把這些當成戲來演給人看。真以為彆人傻麼?這就是把人教壞的路數,霍崇手下遲早得奸佞滿朝。”
陳銘泰見這些人先爭執起來,倒是不太想摻乎到如此沒品位的爭論裡去。然而這幫書院的先生們談來談去,最終談論的都成了把朝廷醜事公之於眾是不是對的。
這內容是把陳銘泰惡心到了,索性不怎麼客氣的下了逐客令。
請走了這幫人,陳銘泰叫來仆人,讓他去買點酒。這種時候喝兩杯感覺會好點。卻見仆人神色和平日不太一樣,陳銘泰就詢問這老仆,向陳銘泰隱瞞了什麼。
老仆人先是否認,然而陳銘泰怎麼會看不出自家老仆人的反應。老仆人看抵擋不了,趕緊講述緣由,竟然是陳銘泰的女兒私下請老仆人去見高龐,要公務員考試的題庫。
陳銘泰氣的想罵人,然而最後還是沒罵出來。他讓老仆人不要索要題庫,卻要去見高龐。
本以為自己要見高龐,一天就能見到。不成想老仆人回來稟報,說高龐約在三天後見麵。這讓陳銘泰心中大為不快。
這一個個翅膀硬了,就不聽話啦!高龐當年就是這樣倔強,麵對被逐出門牆的警告,這廝就跑去山東向當時還沒成氣候的反賊頭子霍崇求教。現在是自己女兒又想當霍崇手下的官。高龐又拖延見陳銘泰的時間。
陳銘泰突然有些悲從中來,難道自己已經老到可以被年輕人這麼看不起麼?
高龐當然沒有小看自己老師的意思。當下的局麵讓高龐看到一個契機,通過乾部隊伍建設活動,高龐發現自己能和這幫武將們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
霍崇的分析很有趣,也很有用。首先就是明辨敵我。
那出戲裡麵雖然朝廷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然而引發矛盾的外在因素是本地種桑養蠶的一個大戶。這大戶並不知道朝廷的事情,更沒有挑撥矛盾爆發的打算。種桑養蠶大戶之所以跳起來鼓動地方百姓鬨事,大概是因為他覺得人人種桑養蠶,會讓大戶的桑葉賣不出去,生絲價格下跌也會影響大戶的利益。
便是軍人也能理解這種利害關係。或者說正因為他們是軍人,所以對於利益,對於攻守,對於占據有利地位的直覺就更強烈。
看了這出戲,又分析了內在矛盾之後。這些家夥們更認為之前要用狠辣手段鎮壓地方百姓是對的。
高龐明白了這幫人的感受之後,就向他們解釋霍崇的十大關係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