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老大雖然歡喜,卻不敢完全相信。清軍首領也看的出來,索性叫過手下,“把船錢給他們,雙份!”
說完,清軍統領轉回頭喝道“你可挺好。俺是要你把俺們送到見到城牆所在,若是半路就跑,小心你們的狗命!”
船老大嘴上唯唯諾諾,心中卻是老大的看不起清軍統領。這廝雖然是軍官,卻好像以為這夜裡行舟不過是常見一樣。若不是水手們餓了這麼久,著實手中沒了錢。但凡手裡有一點點,誰肯玩命呢!
然而在外行人眼中,譬如這清軍統領眼中,水手們好像貪生怕死一樣。
若不是錢沒到手,船老大是很想與清軍統領說道兩句的。
秦淮河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彙合成秦淮河乾流。
主乾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南京主城,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由於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所以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
由於秦淮河從江寧城西水關流出,所以被清軍認為是江寧城西。
清軍這邊將工錢給了船老大。船老大知道此時,局麵,趕緊向管理各船的頭頭發旗號,趕緊進入秦淮河,向江寧城前進。同時派出小船,將工錢帶離大船。
官府的人已經恨不可靠,官兵就更不可靠。這些錢留在大船上是完全不靠譜。
船隊沿著秦淮河北上,行進了沒多久,就見前麵出現一大片蘆葦蕩。清軍統領叫過船老大,“就在這裡停下。”
船老大一聽有些訝異,這和之前說的不一樣啊。但是船老大也不傻,靠城牆越近越是危險,此時停船不是壞事。當即下令船隊靠岸。清軍們此時也接到號令,紛紛下船。
蘆葦蕩好大一片,清軍們卻不畏懼。好像很熟悉一般,紛紛進入蘆葦蕩,很快就不見蹤影。船老大趕緊下令船隊各船都調轉船頭,後隊變前隊,儘快從這並不寬闊的秦淮河中開出去。
清軍並沒有走遠,有人隔一段時間就將船隊動靜並報給清軍首領,等得知船隊已經開往江上,副官不解的問道“副統領,為何不讓他們往城那邊開?”
“他們都鬼的很,若是讓他們往城那邊開,他們就知道咱們是想讓他們勾引賊軍出來。”副統領冷冷的說道。
“那麼……”
“不必擔心。賊軍們定然已經知道這支船隊所在。不會讓他們輕易離開。隻要賊軍出來追趕,追的越遠,對咱們越好!”
聽副統領這麼講,八旗軍官們恍然大悟,有人已經跟著副統領冷笑。
然而副統領卻喝道“我等為了朝廷效力,此次是命都不要,隻為突襲江寧。大夥定然要死戰,決不可貪生怕死。咱們大多都是江寧的,這江寧城哪裡那麼好攻破。大夥一會兒可要拚命!”
這邊船隊眾人都玩了命的向前劃水。然而秦淮河水量根本不能與長江相比,大夥累了這麼久,體力大大不如從前。此時雖然儘力,速度卻上不去。
就在後隊前部剛出了秦淮河口,進入長江,卻見長江上有船上豎著噴吐了濃煙的煙囪。船身兩側各有一個大輪子,大輪子不停旋轉,拍出一丈高的水花,竟然逆著長江飛馳而來。
船隊中有人聽說過賊軍有這樣一種奇妙的船隻,然而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見到。可不等船隊有什麼反應,這噴吐著煙霧,如同怪物般的船已經攔在船隊前麵。
接著就見船上幾聲炮響,水麵上隨即爆發出巨大的水柱。
船隊眾人都是吃水上飯的,一看這架勢,就明白了若是自己的船挨上一炮,當即就要沉沒。各個嚇得臉色發白。
還有其他兩艘噴著煙霧的船在後麵趕來,前麵已經堵住航道的船上,一眾人等高聲用江寧話喊道“對麵的人聽著,俺們不想傷人性命。就想問你們,你們是官軍,還是槽幫!”
船隊的槽幫眾人是聽明白了,卻不知道對方是什麼意思。正遲疑間,就聽對麵扯著喉嚨喊了一段槽幫切口。雖然切口與日常的話已經完全不同,然而所說的內容與前麵那段完全相同。
不僅如此,切口裡麵還報了家門。竟然是江寧、江西、湖北的槽幫裡麵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下槽幫眾人稍微鬆了口氣,至少敢和對麵的這這幫人對話了。大夥吆喝一陣,總算是搞明白了意思。
原來這些槽幫的人投奔了華夏朝廷,華夏朝廷擋住大夥,隻是要詢問槽幫的眾人到底運了多少清軍,那幫清軍現在去了哪裡。
至於槽幫的這些水手,華夏朝廷表示並無為難他們的意思。這幫人靠運輸官兵賺錢,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投奔華夏朝廷的槽幫告訴這些槽幫兄弟,運人的話,不妨派人到槽幫日常停船碰頭的地方,與自己槽幫兄弟們見個麵,交個底。
另外就是千萬不要參加官軍,雖然在船上的時候大夥還好說話。一旦槽幫兄弟投奔了清軍,為清軍打仗。那就不再是兄弟,而是互相廝殺的敵人。
兄弟,要講兄弟義氣。敵人,那就是你死我活,非得互相殺戮不可。
講完,華夏朝廷的船隊就讓開道路。運輸清軍的槽幫兄弟們不敢相信有這等好事,各個如同漏網之魚,拚命往外劃船。
等船隻進入長江,先往長江北岸劃,脫離危險境地。之後就開始逆流而上,想從華夏軍奇怪的船隻身邊遠遠逃走。
船隊終於經過一番折騰,脫離了危險境地。然而船隊的老大卻叫停了自己的船,看了看已經安然脫離危險的兄弟,又看了看遠處影影綽綽的華夏軍船隻,船老大命道“掉頭,咱們回去和那幫兄弟們見見麵!”
“老大?你說什麼呐?”二當家被嚇到了。
“人家都放了咱們,難道不見個麵麼!”船老大不快的問。
槽幫的船隊老大決定與投奔華夏朝的槽幫兄弟見麵,抵達江寧城下的清軍準備與戰鬥。
統領此次戰役的富察·傅清則命令清軍登陸,繞陸路先前往容苟。
句容是江蘇省鎮江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蘇南,東連鎮江,西接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
以山取名。明弘治《句容縣誌》、民國《今縣釋名》均注明縣內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似“已”,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又名句曲。古代句勾二字相通。因此逐漸寫成句容。
二、以山、水取名。清乾隆《句容縣誌》轉載明萬曆(句容縣誌)稱“句容有句曲山,山形如‘已’字。箕距三茅絳嶺,襟帶九曲秦淮,縣治四麵山水環抱,儼若城池。”清《茅山誌》載江水之東,金陵之左,右間有一小澤(今赤山湖管委會),周時名其源澤,為曲水之穴。澤東為句曲山,形如“已”字,故名句曲。山源曲而有容,故其境為句容裡。觀《赤山湖誌》縣境北、東、南三麵環山呈“勺”形,“勺”上之水注入赤山湖,湖為“口”,四岸有所容,所以叫句容。還有一說,是以秦淮河取名的。境內寶華山東南側係秦淮河發源地之一,山水由縣城之東北繞經城南流向西南進赤山湖而入秦淮河,彎曲成“勺”狀,縣城為“口”處於“勺”中,為“句”字;縣城有高地,古之稱為“容山”,因而縣名為“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