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年輕氣盛。錢清心裡給羅義仁這麼一個評價。羅義仁自己並不在意,他已經知道自己會有什麼評價。當下的關鍵不是評價,而是在於能獲得什麼。
錢清心中盤算片刻,隨即問道“小羅,你看不起天下人麼?”
“錢司令,天下人怎麼想,我管不到。若是我看得起天下人,天下人就會按照我想的去做,請放心,我一定會非常看得起天下人。人人都會趨利避害,然而什麼是利,什麼是害。他們大多茫然無知。大多數人覺得肚子餓了就是害,有好衣服穿,看著擁有了好多東西就是利。以我看來,天下人大概就這麼認為。”
錢清有些不快,“你覺得大家都是傻子麼?”
羅義仁不知道錢清這不快是裝出來的,還是故意的。到這等時候,也沒什麼好退縮,羅義仁索性把這段時間所知都講了出來,“大家不傻,傻的是他們以為自己不傻。陛下講經營,還說提高生產力。就能看出陛下的誌向有何等高遠。我聽過一句話,不殺窮漢不富。原本隻是覺得這話說得對。跟隨陛下學習之後,這才明白。富人要從窮漢身上剝奪兩次,也就是兩層。先要把窮人的安身立命的生產資料奪走,之後再把窮人束縛在鄉裡。窮人為了活命,隻能再出售他們自己的生產力。兩層剝完,士紳再勾結官府,對敢於推翻這製度的窮人進行殘酷鎮壓,這局麵就成了。所以說,不殺窮漢不富,並非是出於惡意,恰恰是出於精妙的計算。”
錢清聽了這話,先是不說話,隨即輕笑一聲,“你這套說辭若是拿出去講,卻不知道要弄出多大的腥風血雨。”
羅義仁心中大喜,果斷答道“錢司令,這天下沉珂,早就得徹底顛覆。若是那些士紳官員們沒有造孽,怎麼會有今日的報應。”
聽到這裡,錢清已經確定羅義仁這廝絕不是什麼好人。便是霍崇這樣的家夥,也隻是先在內部進行培訓。羅義仁這樣的家夥卻是懷揣著徹底顛覆天下製度的心思把霍崇講述的東西都給挑明。
錢清自己就是從被壓迫的命運中掙紮出來的,所以隻是拿自己做個對比,錢清就明白這樣的憤怒會帶來什麼。霍崇是想當皇帝,或者是真的要徹底摧毀這個舊世界,其實對錢清毫無分彆。
如果不談錢清對霍崇的個人忠誠與感激,隻要霍崇對滿清實施猛烈打擊,錢清就會追隨霍崇。因為在認識霍崇之前,錢清本人就與滿清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那些窮苦百姓也一樣,當窮苦百姓們明白了他們的窮困並非是命運不濟,或者是某些壞人的惡意。他們的不幸是源於非常現實的人與製度,不幸導致的憤怒必將造成腥風血雨,非得將這些作惡者們徹底毀滅不可。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錢清感覺自己最近的殺意其實消散了不少。便是如此,如果滿人與滿清官員都被殺光,錢清不僅不會給與任何慈悲,也不會感到任何遺憾。
當然,此時的事情並非是考慮那些滿人或者滿清官員,錢清歎道“唉,小羅。你前途可期。不過我看你未免太急。便是做官,也是一點點升官。你真的在一兩年裡就升到高位,你以為能站穩麼?”
羅義仁覺得目的已經達到,也不談升官的事情,隻是問道“不知錢司令要我先從哪裡做起。”
“你說要在兩淮征召人馬,那龔宇也覺得有這等心思。你們兩人都要去。不過我先告訴你,激發仇恨很重要,可歸根結底,還是得讓大夥過上好日子。”
羅義仁坦然答道“這個自然。陛下有句話說得好,可以在很長時間裡麵欺騙少數人,或者在很短時間裡麵欺騙大多數人。卻不可能在長時間裡麵欺騙大多數人。兩淮當地百姓生活酷烈,他們可不傻。若是傻子,早就被折騰死了。”
“明白就好。你的具體職務之後會告訴你。你先回去準備。”錢清結束了會談,就前去見了霍崇。卻見工部的眾人從霍崇這邊出來,看著他們一個個熱絡商議,定然是從霍崇這裡得到了什麼指點。
見到霍崇,錢清將自己對羅義仁的判斷講了出來。霍崇聽完,看著很有些感慨。可錢清追隨霍崇這麼久,早就明白霍崇的各種細節。就問道“先生欲言又止,是怕我聽了評價之後不高興麼?”
“我知道你深恨滿清官員。不過這天下人才濟濟,羅義仁的確讓我歎為觀止。想來滿清那邊會有不少人才。說這個,你定然不高興。”
錢清就喜歡霍崇這樣的坦率,隨即答道“當然不會高興。不過先生若是招降納叛,我也不會反對。畢竟天下早些拿下也不壞。”
“不是我招降納叛,而是會有專門的人招降納叛。你可知最近政工部門出了些事情,很多人都覺得這政工部門很不對頭。不知道怎麼安排。我已經有了打算,把政工部門的稱呼給取消掉。給政工部門一個更好的稱呼。禮部。”
“禮部?”錢清愣住了。中國傳統的官僚體係分為六部。吏部、工部、戶部、刑部、兵部、禮部。
禮部作為曆史悠久的一個部門,又是在中國這樣文化深厚的國家,的確是一個非常非常清貴的部門。
然而清貴就意味著其實沒啥特彆的地位。禮部裡麵最重要的兩件差事,一件是負責科舉。一件是負責各種大典。把政工歸於禮部,這可就有點不倫不類的味道。
霍崇知道錢清便是聰明,卻也從未見過現代國家的部門。索性將自己的打算講給錢清聽,“我準備取消禮部之外的各部,隻留下禮部這一個稱呼。以凸顯禮部的重要性。”
“竟然是這樣?”錢清明白過來。現在各部當中都對於政工人員沒啥熱情,而且政工人員還有個問題,就是他們本身的職權。很多人是把政工人員看成監軍之類的職務,實際上政工人員本身是要承擔工作。這就造成了非政工人員覺得政工人員的工作是敷衍了事,而政工人員則認為自己乾的那麼多,卻沒能得到相應的尊重與權限。
“廢除五部,隻留下禮部。禮部裡麵也不再是官職,而是一種認同……說白了就是結黨。不過曆史上的結黨,都是以私人集團或者地域人員結黨。禮部則是以政治理念結黨,凡是認同我們理念的,就要被培養成為禮部的人員。而且禮部並非是官身,而是另外的身份,譬如,禮部成員,得每個月交費。”
“……這,這不合禮數吧?”
“交費並非是收禮,而是用這錢組織學習。場地,禮部人員……”霍崇稍微解釋了幾句之後,突然想明白了錢清的疑惑在哪裡,“你這還是以為禮部是官身,禮部不是官身,而是一種認證。而且你以為禮部的人數要達到全天下人當中的多少?你說說比例。”
錢清思忖了好一陣才明白過來,試探著說道“若是懂得道理的,不說萬裡挑一,也得千裡挑一吧。”
“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全天下能夠二十個裡麵挑一個。若非如此,哪裡能將我等的理念普及下去……”
錢清整個人都呆住了,即便跟著霍崇十幾年,錢清也沒辦法想象二十個人裡麵就有一個人是禮部的人,這樣的禮部會是個什麼模樣。
不過跟著霍崇見識了這麼多事情,錢清果斷答道“先生,我不知道你是怎麼想。不過先生怎麼想,我就會為先生做。”
先得到了錢清的支持,霍崇很滿意,“很好。我等就先召開委員會議,把拆分五部的事情提出來。”
與霍崇想的差不多,委員會裡麵對於拆分五部非常支持。更多的部門就意味著更多的職位,如果隻有六部,就隻有六位尚書與六位侍郎。拆分成十幾個部,就有了十幾位尚書與幾十位侍郎。這吸引力是極大的。
甚至禮部本身也遭到了拆分。原本負責科舉的部分也拆分出來,成了教育部。
這幫委員會的家夥們並沒有意識到霍崇留下禮部的想法,甚至連私下碰頭的陳銘泰與羅義仁都沒怎麼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