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羅義仁知道孔不更的心思,他一定會大大的不以為然。然而此時羅義仁完全沒有彆的想法,正竭儘精神對著一眾禮部預備成員講課。
“……所謂封建,分諸多層次。基礎就在生產力水平。在道路不通的古代,自然是邦國。若是事事都由朝廷管理,且不說朝廷有沒有那麼多人管理,光是往來的速度就跟不上。朝廷隻能分封,由各國治理地方,又令等秦朝確立中央統一,修建道路,確立郵政。而秦朝的生產力的確比周朝提高很多,這才有了大一統國家的基礎。然而漢初也依舊沒能繼續大一統,而是采取了分封製度。這才有了之後的許多事情……”
羅義仁對自己的能力,才學都很自信。此時在眾人麵前表現,更是有自信。
下麵聽課的眾人表現得不是很讓羅義仁滿意。同學們對於此事的反應很是跟不上。
好在備案有,羅義仁很快就切入到現實世界中來。
“人是怎麼建立起社會關係的?靠的是身體接觸。因為孩子們不能得到照顧,就必然活不下去。所以,本能的讓自己更夠跟著周圍環境走。這也是咱們個人必須和周圍的人抱團的原因。”
“羅老師,可孩子們哇哇大哭,快煩死人了。”有學員問。
看來不少聽課的人都是有孩子的,聽到這話,眾人裡發出一陣笑聲。
羅義仁也有孩子,聽到這話,歎口氣,“唉。雖然孩子很煩,但是他們若是因為肚子餓了,或者有什麼不舒服才哭。還真的有大人把孩子打死不成?我可沒見到。”
這麼一說,眾人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之後羅義仁不說理論,先從表現入手。把人類從小就開始形成的眾多抱團反應與大夥溝通。
等兩邊的基礎點都與這幫禮部預備人員達成,羅義仁才進了一步,“所以封建製度也不僅是一種朝廷的製度,也有人類本身的需求決定的。這是生物性在社會意義上的某種投影。譬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咱們自家的床邊,不會接受陌生人睡覺。哪怕那個陌生人根本無害,咱們也不會答應。大家覺得呢。”
華夏朝廷內的官員大多都不是有錢人出身,讀書並不多。然而這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在曆史上大大有名的話,雖然眾人並不知道,卻也感覺非常對頭。
這不是基於曆史知識,而是基於身體反應。
羅義仁也沒有放鬆,而是繼續跟進,“所以我們的培訓要培訓大家成為有學有術的人。下節課就是關於和人接觸時候的範圍。下課。”
果然,下一節課是操演課程。這邊的教官上來就開始教授如何是一個危險距離。
這個危險是包括從拳腳、兵器在內的危險程度。而眾人要學習,起碼是接觸如何一個距離是合適的。而課程講完,就要學習‘拒絕’,也就是推搡。
所謂推搡,就是保證對方在自己安全的範圍之外。
許多人並沒有學過這些,經過這麼一學,不少人都有了很多新鮮的感悟。
羅義仁這邊奮力完成他的課程。在沒有自己課程的時候,就參加到包括拓展訓練在內的各種集體項目之中。
有了安全距離,以及推搡在內的拒絕課程。團體行動中就有了合作培訓。
在這樣的正反兩方麵的課程之後,禮部學校就提出了‘分清敵我,分清敵友’的培訓。
至於誰是朋友,誰是同誌。這樣的事情要講,然而到底怎麼領悟,也是一個自我領悟的層麵。
自然有人觀察這些自願加入禮部的成員,他們的表現都有人紀錄歸納。
之後就有其他課程。操演訓練培育的是大夥如何保持一個‘合理有禮’的距離。而羅義仁等的課程則是講述曆史的進程與三觀。
羅義仁每天都根據學員的表現來調整課程,越是調整,越是發現溝通時候有沒有一個想通基礎的重要性。
同樣的問題,若是大家都有過經驗,自然很容易就能完成。但是沒有這個基礎的話,那就是雞同鴨講。
等課程講的過半,羅義仁跑去軍校找了霍崇。霍崇在軍校的培訓上抓的很緊,畢竟軍隊這種組織更適合選拔禮部成員。
見到軍校內生龍活虎的模樣,羅義仁覺得文官出來的禮部預備成員好像還是差口氣。
霍崇此時正在與人談話。交談的對象沒有穿軍裝,聽霍崇一口一個馮大哥,羅義仁覺得眼前的老年壯漢應該是已經差不多退休的馮玉寬。
馮玉寬這邊說的是進出口的事情,“霍兄弟,這搪瓷缸不能多給出口些麼?”
霍崇聽到這話,覺得馮玉寬真心是懂行的。
搪瓷曆史悠久,起源於玻璃裝飾金屬。古埃及最早出現,其次是希臘。6世紀歐洲嵌絲琺琅、剔花琺琅、浮雕琺琅、透光琺琅、畫琺琅相繼問世。8世紀中國開始發展琺琅,到14世紀末琺琅技藝日趨成熟,15世紀中期明代景泰年間的製品尤為著稱,故有景泰藍之稱。
然而霍崇使用的卻不是那種當做工藝品的技術,而是采取了鑄鐵搪瓷。
滿清的弘晝放棄京城,帶走的都是官員和重要成員。並沒有把工匠都帶走。
以著名的高超工匠出名的霍崇趁機派人去京城招收琉璃廠那邊的工匠。大部分工匠因為害怕被滿清殺頭,沒敢來。卻還是有人來了。而且隨著京城生計越來越差,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有了這幫人加入,又糅合了江南燒瓷器的工匠加入。霍崇這裡生產搪瓷由工藝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礎。
當然了,這也有華夏朝廷的重工業進步。那些放置超過一年的鐵消除應力之後,加工成了機床。機床又生產出了能夠直接加工熟鐵的衝床。熟鐵終於能夠被很好的加工成圓形杯子形狀。
“馮大哥,這個咋說呢。我會讓人儘快提高產量。”霍崇勸道。
“霍兄弟。這是個好機會啊。咱們大力出口搪瓷用品,我看你這邊都做出來了很多彆的搪瓷用品。那種大的,出口到倭國……”
“那種是醫用的。放手術器械的。”霍崇連忙解釋道。
由於有了新的瓷釉,金屬加工也有了進步。霍崇是努力想借著這個產業推動耐火材料、窯爐、塗搪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加快了搪瓷工業的發展。
但是很多事情總得有很好的用處,譬如歐洲人就能理解搪瓷托盤上放手術器械。然而倭國並沒有外科手術技術,這種大規模製作的廉價貨送去倭國,還真有點自取其辱的意思。
“我說不過你,我就想說,霍兄弟,你得幫我。不然那些小子們天天找我,我也受不住。”
搪瓷是塗燒在金屬底坯表麵上的無機玻璃瓷釉。在金屬表麵進行瓷釉塗搪可以防止金屬生鏽,使金屬在受熱時不至於在表麵形成氧化層並且能抵抗各種液體的侵蝕。搪瓷製品不僅安全無毒,易於洗滌潔淨,可以廣泛地用作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飲食器具和洗滌用具。
霍崇也是在許多產業中選中這個當做對歐洲出口的一個突破性的新品種。其實不太想向倭國銷售。
然而馮玉寬說的這麼可憐。霍崇也沒辦法。想了一陣才答道“馮大哥,我隻能給你一些小茶缸。就如這種。”
說完,就把一個直徑大概十厘米的給了馮玉寬看。
馮玉寬覺得還行,卻有些疑惑,“為何不能給大的。”
“倭國人在這些精細活上真比咱們強。咱們在小杯子上作畫,比較容易。也更美觀。”
聽霍崇說的如此細致,羅義仁是真心覺得佩服。沒想到霍崇的知識點有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