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清!
“清姐,是不是有什麼好事?”老六萬茜看到錢清,訝異的問道。
“大姐,你遇到什麼事了?這麼高興?”倆倆看到錢清的時候,有些歡喜的問。
等見到了薔薇,錢清雖然嘴上沒說,心裡頭卻想看看薔薇會怎麼說。然而薔薇一聲不吭,直到分開,都沒說話。弄得錢清有些失望。
坐到辦公室辦公沒多久,薔薇偷偷摸了進來,低聲問錢清“大姐,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好男人?”
錢清被這話氣的想罵人!老娘身邊的好男人這麼多,還需要遇到什麼新的好男人?
可薔薇這話並無惡意,錢清當然知道這點。最後也沒說什麼。
在女人之間,什麼都不說,往往蘊含著比說了更豐富的含義。薔薇看出這件事比想象的要麻煩點,最後就什麼都沒說。
錢清也不想說什麼。對於長信道長的相助,錢清完全沒想到。現在想來,在華夏朝廷中的確沒有誰比道長更合適。不過最重要的是,霍崇的神色中並沒有拒絕的意思。
至於霍崇的為難,錢清既有怨懟,也能理解。甚至有些心疼霍崇。
華夏朝廷這麼大一個攤子,足以讓霍崇用儘心思。然而婚姻大事!尤其是牽扯到錢清成親的大事,霍崇要是不當回事。錢清隻會難過吧。非得影響到霍崇的心思,把他從華夏朝廷的大事中拉出來才行啊!
在華夏朝廷與錢清之間,錢清認為哪怕隻是幾天時間,也得把自己放到朝廷之前!
不過心裡麵各種想法,一看到霍崇還在為朝廷的事情忙碌,錢清就把這股子較勁的心情放到了一邊。
或許是習慣了這樣的工作,或許推翻滿清也是錢清的必須,又或許隻是願意為霍崇分憂。總之,錢清得到霍崇的命令之後,滿腦子都是霍崇命令本身,“先生,為何要突襲京城?難道京城還有什麼不得了的大人物麼?”
“京城的檔案,弘晝離開的時候會帶走一小部分,極小的一部分。絕大部分還在京城。盛京那幫人肯定對這些沒興趣。我們要趁著沒有大亂的時候,去搶回來。這次作戰的時間可不會短,把這麼多東西搜出來,沒有一個月甚至兩個月,可不容易。”
聽霍崇這麼講,包括錢清在內的不少人都很是不解。
看著這幫家夥,霍崇隨手從後麵的書櫃裡抽出幾本書,一人給扔了一本。大夥身手都不錯。輕鬆的接住了書本。
霍崇知道錢清一直堅持跑操訓練,而其他幾名將令,他們的將軍肚可是最近才消失。身手也是最近才恢複。
然而大家都已經努力了,霍崇並沒有翻老賬,“你們掂量一下這個書,覺得有多重。你們再猜猜,咱們大概要從京城運回多少本這樣的書。”
華夏朝廷的書都是印刷廠印製,用的紙很便宜,鉛字油墨印刷之下,字跡小而清晰。一本書拎著輕飄飄的,大夥覺得有二兩左右,在這個普遍是16兩依舊橫行的年代,也就是50100克。
“如果是這樣,你們起碼得運回來幾百萬本這樣的書,搞不好,一千萬冊也有可能。其中很多還是孤本,還有檔案什麼的。幾十萬斤,百萬斤也不是沒可能。這些東西尤其要打包什麼的。不容易。”霍崇對此非常在意。據說這時代,關於袁崇煥的資料還沒有被毀掉。這無疑是霍崇比較在乎的一件公案。
聽到這個數字,與會的一幫人都有些懵了。百萬是多少,這幫家夥們是有概念的。參加過十萬人規模的戰役,見識過十萬人以上的敵人。百萬已經不是無法理解。
錢清忍不住問道“要是如此,派去五萬人能行麼?”
五萬人的數字得到了普遍的認同,的確是五萬人才能搞定這麼複雜的問題。一千萬除以五萬,等於200。一個人拾掇200本書,已經很不容易了。
眾人立刻開始討論起關於運輸和整理的問題,霍崇心中歡喜。好歹這幫家夥們是真的管用,能用了。至少在霍崇下令之前,他們就能按照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設計解決問題的思路。
既然大夥能乾,霍崇也不插話,隻是讓大夥去乾就好。結果錢清卻趁著大夥沒走的時候問了個問題,“先生有沒有想弄到的字畫之類?”
霍崇有些不爽,“這等事,我要是說,我沒什麼想留給自己的,你們可否相信?”
眾人先是點頭,然後又搖頭。三師弟,也是現在的警備司令部的司令鐵牛,就說道“大師兄,你不拿,那幫王八羔子們可是要拿。俺知道大師兄的意思,俺覺得大師兄若是想保住那些東西,總得拿到手裡才行。”
鐵牛這話一出,連錢清都連連點頭。霍崇也覺得很無奈。論身份,李鐵牛沒怎麼當過前線指揮官。卻也不是沒有戰爭經驗。在好幾次單純的平原中排隊槍斃的戰役裡,負責給霍崇警衛的部隊也投入了戰爭,三師弟李鐵牛的表現中規中矩,即便談不上可圈可點,也毫無可指摘的部分。
現在李鐵牛的身份相當於九門提督。掌握禁軍。他這番話說出來,讓霍崇感覺鐵牛的政治認知,搞不好還在他的軍事才能之上。
如果霍崇不把那些優秀的文物攬在手中,並且把這些文物放到博物館,搞展出什麼的。下麵的人就絕不會把這些文物當做一個公共物品,隻會把這些給私有化。
想到這裡,霍崇歎口氣。有些道理是可以說的,但是做起來,就不能按照那個道理來做。因為這個道理並沒有相應的懲罰措施。如果沒有懲罰的道理,大概還不如什麼都沒說呢。
或許是這個問題太過於鬱悶,錢清找了個更輕鬆的話題,“先生就沒有想給自己找的東西?”
“我有好奇的東西,卻沒有非得拿到手的東西。因為看到真正的內容之前,我已經有了定論。那就是關於東林黨的定論,這群家夥都是王八蛋。至少在我這個不站在地主階級立場上的人,認為東林黨都是王八蛋……”
眾人有些對於霍崇的態度有所了解,有些並不了解。卻還是聽著。
東林黨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官僚階級政治集團。由明朝吏部郎中顧憲成創立,直到明朝滅亡,共經曆近40年時間。
萬曆三十二年,也就是西元1604年,顧憲成等人修複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與高攀龍、錢一本等講學其中。
東林講學之際,正值明末社會矛盾日趨激化之時。東林人士諷議朝政、評論官吏,他們要求廉正奉公,振興吏治,開放言路,革除朝野積弊,反對權貴貪縱枉法。這些針砭時政的主張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同情與支持,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兩者之間因政見分歧發展演變形成明末激烈的黨爭局麵。反對派將東林書院講學及與之有關係或支持同情講學的朝野人士籠統稱之為“東林黨”。
霍崇對此的態度十分明確,“千萬千萬不要把個人拿出來講。咱們都知道,要是某個人身上隻有缺點,沒有優點。這是真神仙。這是絕對的大神仙。大家都明白吧?”
眾人稍一思索,連連點頭。一個無用的人能活下來,可是不易。至於全是缺點,就更加不易了。
“隻要是個人,就得有點可取之處,甚至說過點可取的話。若是把這個單純拿出來講,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是被局麵逼得無能為力。所以這等事宜粗不宜細。我的看法隻有一個,就是這幫東林黨們,有沒有任何真正有效的推行過向江南士紳收稅。如果他們從沒真正有效推行過,他們說過什麼管屁用!畢竟這幫東林黨中不少人是官員,如果這些官位上,是那幫能真正推行向江南士紳收稅的官員,局麵就大大不同。占著茅坑不拉屎,就能證明這幫人是反對想江南士紳,以及向整個大明士紳收稅的家夥。”
霍崇有點擔心大夥不明白,然而大夥卻都明白了。看來是不是實際工作出來的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