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崇沒想到錢清竟然也對這件事有了興趣,忍不住苦笑,“清兒,我所圖的又不是袁崇煥,而是東林黨。”
錢清點點頭,“我知道。隻是以前不明白大明怎麼就這麼突然間土崩瓦解,還覺得清軍很厲害。現在打了這麼多年清軍,覺得清軍不過爾爾。此時雖然相信先生所說,東林黨從國家角度來看就不是好人,然而不成想這幫人竟然如此廢物!崇禎死時說,大明的朝臣都是亡國之臣,此言竟然是真的!”
霍崇覺得國家弄到這個地步,崇禎當然要負責任。隻是曆朝曆代之中,在正史中記載的亡國之君,隻有商紂王與崇禎是自殺殉國。與滿清覆滅時候的醜態相比,崇禎還真的是剛烈英武。所以批評崇禎的話就說不出口。
正不知道該怎麼講,就聽錢清稍稍壓低了些聲音,“先生,我對此事在意,也是為了咱們的孩子。他們斷然不能讓袁崇煥這樣的家夥的給坑騙了。這才想聽陛下說說。”
霍崇心中一震,扭頭看向錢清。
軍中的發型有規定。男子統統是軍中短發,就是三毫米圓寸。從最高統帥霍崇,到普通士兵,全部一樣。
女性則是齊頸短發。錢清是端莊的鵝蛋臉,留著這樣的短發,看著還是小姑娘一樣。然而聽著錢清的話,卻是一種充滿了母性的感覺。而且錢清的目光沉穩堅定,雖然成親不多久,感覺就頗為不同。
一時感動,霍崇卻說不出安慰的話。隻能把這件明末著名的事件再給錢清講了講。
按照為袁崇煥辯解的那幫人所說,‘十三日,侵晨,報奴全軍過石門驛,公令馬步兵儘出城外列營。營甫定,有奴騎二百餘,分四隊紮我軍之東南,相持兩時,並不件賊大兵。公令我發炮,賊聞炮即四隊排為一字,忽退去。竟日無一騎複至,使我欲戰而無可戰。’
即便是華夏軍因為路徑依賴的關係導致近戰並不令霍崇滿意,也絕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麵。華夏軍仰仗著火器優勢,向來是隻要能與敵人進行大規模野戰,就哪裡遇敵,哪裡破敵。斷不可能出現‘欲戰而無可戰’的局麵。
錢清曾經率軍與鄂爾泰嶽鐘琪不交戰,那也是因為錢清不想打成擊潰戰,想追求更大戰果。而且當時在濟寧,擊潰敵人並不是主要目的。
霍崇歎道“清兒,我之所以要整頓部隊,就是不想讓部隊把某種看似萬全的戰術當成金科玉律。若是如此,咱們華夏軍早晚也會弄出戰無可戰的混賬事情!”
薊門天險,不是現代人說的。這是古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既然稱為天險,必然是非常難通過過的。一個人可以說謊,一群人也說謊?事關家國大事,舉國上下一起說謊?但就是被潛越了,仔細看看當時守薊門的上級主官是誰,他和袁有什麼矛盾。潛越薊門之前,為什麼兵被調走了?明知薊門失守,為什麼大軍拖拖拉拉。
好一句戰無可戰,麵前根本沒屁人,鬼跟你戰?再者,薊門失守,王已經死了,趙率教也死了,京城危在旦夕,居然在擺了一天陣,然後戰無可戰。
大軍回援,連斥候都不派?連多少人跟自己對峙都不知道。
很明顯,再蠢的主官,也知道派斥候去查探一下敵情吧。可以肯定,以遼東兵馬征戰多年,肯定知道這一條的。遼東兵馬整天吹天下無敵,難道連個斥候都派不出去?肯定也不是。
錢清打了這麼多年仗,聽霍崇簡單分析了這麼些,也已經明白了霍崇的擔憂。她慢慢的點頭,感歎道“先生說的是。若是咱們的部隊隻會在平原放排槍,的確是遲早會如此!”
“所以關鍵不在於是不是打了敗仗,而在於是不是能根據局麵努力爭取勝利。更重要的是,這勝利到底是將領的勝利,還是人民的勝利。若是將領的勝利,他們當然就不會把士兵的生命放在眼裡。他們打了勝仗,升官發財去了。死的那些人隻是他們的墊腳石。若是如此,人民的犧牲又算是什麼?!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好鐵不撚釘,好漢不當兵。這話真的是胡話麼?當然不是!誰的命不是命,憑什麼給彆人送死!”
霍崇說完,心情更是不高興。想了想,就讓人叫來禮部宣傳口的負責人,詢問最新宣傳的《東林黨》《龍門客棧》以及相關的幾部戲劇準備的如何。
就見宣傳口的家夥抓耳撓腮,一臉的為難,霍崇心中大大的不快。就逼問這家夥,到底準備了多少。
禮部畢竟是禮部。見到霍崇這反應,宣傳口的不辯解,不推脫,滿臉羞愧的答道“陛下,這些總是沒有商議出要點。所以總感覺不對頭。請陛下指點。”
霍崇並不在意這樣的反應,若是這些人能夠寫出在21世紀工業黨眼中脈絡清晰,有層次有深度,甚至是深入淺出的劇本來,霍崇倒是會意外。既然這家夥說了實話,霍崇就命道“把人叫來,我親自和他們談!”
劇本拿來粗略瀏覽,霍崇就氣樂了。這完全是說書先生的範兒啊,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所有人都特麼一球樣。
當然了,也不能說禮部的人並不努力。他們的確試圖著寫出點啥來。然而完全沒搞明白敵我矛盾是什麼。既然事情搞不明白,那就隻能歸結於好人壞人,忠臣奸臣。
霍崇這邊命人立起了好幾塊大黑板,把需要準備的文具準備好,就先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眾人都趕來。霍崇先問道“都吃飯了麼?”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最終隻有兩人說道“沒吃。”
“把飯吃了。餓著肚子,乾活不專心!”霍崇和以前一樣的走起了流程。
等眾人都沒餓著肚子的,霍崇這才把潛越薊門的著名案例拿出來給大家講。
“若是說袁崇煥是後金的奸細,這個的確過了。畢竟麼,大家看現在滿清覆滅就在眼前,他們當中的大學士可有人投降的?一個都沒有!因為他們在滿清那邊拿到的利益比咱們多。那些人才不肯拋下那豐厚的家業,跑來咱們這次從頭做起。所以不要把袁崇煥塑造成一個心思深沉的壞人。我們要說人民能懂的話,那就得從基本的人心做起。咱們再看這個案例!”
祖大壽可是袁督師的親密戰友啊!祖大壽原本是想給袁崇煥辯解,卻在不經意間,揭發袁崇煥讓皇太極“潛渡入薊”,使得真相大白臣在錦州哨三百裡外,蹤跡皆知,詎意忌臣知覺,避臣邀截,乃從老河北岸,離邊六日之程,潛度入薊。督師袁崇煥檄調,當選精兵統領西援。十一月初三日,進山海關。隨同督師星馳,途接塘報,遵化、三屯等處俱陷。則思薊州乃京師門戶,堵守為急。初十日,統兵入薊,三日之內,連戰皆捷。又慮其逼近京師,間道飛抵左安門外紮營。二十日、二十七日,沙鍋、左安等門,兩戰皆捷。城上萬目共見,何敢言功?露宿城壕者半月,何敢言苦?
說白了,祖大壽的辯解邏輯就是,袁督師知道皇太極在老河,可皇太極太狡猾,袁督師“不小心”就讓皇太極“潛渡入薊”了,但最後袁督師還是趕來京師,並連戰連捷,所以袁督師冤枉啊!顯然,祖大壽覺得袁督師讓皇太極“潛渡入薊”不是什麼大罪過,嘴巴一溜,就把真相說出來了。因此袁崇煥被皇太極潛越薊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要知道袁崇煥可是“合四鎮兵十五萬三千有奇,馬八萬一千有奇”,這全國精銳在手,結果硬是被皇太極“潛渡入薊”,連牽製作用都沒有,擱你是崇禎,你也要給氣炸了。
聽霍崇講完這些,這幫禮部宣傳口的要麼沉思,要麼不知所措。霍崇就問道“潛越薊門,這是個發生的事情。我們要講的不是這件事本身如何,如果隻講這個,就是小孩子為了圓謊,就隻能繼續編造。同誌們不要覺得袁崇煥等人是啥不得了的人,真的那麼不得了,他們就把事情搞定了,而不會說這麼多屁話!這件事隻有一個要點,就是關寧軍不肯為國效力,為什麼關寧軍不肯為國效力?理由隻有一個,也是任誰都能明白的道理。關寧軍的地位在於關寧軍有人馬,如果關寧軍死戰,拚光了,這些關寧軍的將令們以後拿什麼保障他們的榮華富貴!就從誰都能明白的利益入手!”
有人問道“陛下,那就是關寧軍們不好麼?”
霍崇歎道“階級鬥爭,一抓就靈!把關寧軍內部分析一下麼!”
經過一上午的分析,黑板上寫了不少內容,哪些紙片上寫了各種人物以及組織關係的特點,貼在各個要點上。
然後霍崇指著關寧軍幾個重要人物的點,“咱們覺得關寧軍是壞人,然而關寧軍將令看來,他們都是大大的好人。為什麼是好人,起碼他們沒有投奔後金。朝廷有命,他們也去了!這就是他們以為自己是好人的根本!”
下麵一陣苦笑,大家除了哭笑,也沒啥能表達此時心情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