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兩人見麵,弘晝詢問怎麼解決財政問題。劉統勳想起海望,就一肚子氣。索性也不說調動甘肅清軍前去白帝城的事情,而是給了建議,“皇上,不如學諸葛亮,屯田吧。”
“屯田?”弘晝愣住了。
“要在岐山縣屯田?”弘晝皺起了眉頭。岐山縣,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地處關中西部,寶雞市境東北部。北接麟遊縣,南連太白縣,東與扶風、眉縣接壤,西同鳳翔、陳倉毗鄰。
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就曾經在岐山那邊屯田,以減輕蜀漢軍隊往來運輸糧草的沉重壓力。
“未必在岐山。”劉統勳連忙解釋。他祖籍雖然是山東青州人,卻是在漢中出生。那時候劉統勳的父親就在漢中當官。所以對於陝西的了解遠比對他祖籍的山東了解的多太多。
現在的西北土地貧瘠,人口也不多。還是有不少地方能夠用上。此時這麼多清軍本也無處可用,更是能壓死滿清的負擔。與其被這些人吃垮滿清朝廷,還不如讓他們屯田。這樣出則為兵,入則為民。也算是人儘其用。
弘晝有與劉統勳聊了一陣覺得這辦法還行。就把另外幾名軍機大臣叫來商議。大臣們基本表示同意,不過此時列席的納蘭·爾康問道“皇上,若是綠營屯田,這八旗可要屯田?”
這話問的眾人一時不吭聲了。八旗製度在關外的時候就是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平日裡種地,並且在旗主監督下進行各種軍事訓練。出兵之時就可以隨時拉出一支能打的軍隊。
等滿清入關之後,為了隔絕滿漢,八旗軍才成了現在這種完全由朝廷供養的八旗子弟。納蘭·爾康的提問其實很好,若是朝廷要屯田,這八旗軍是不是也要參加呢?
畢竟此時光是河北八旗的人口,隻怕就有當年整個關外八旗的總和。這些人還是等朝廷發糧食,朝廷也負擔不起。
劉統勳心中對這位納蘭家的年輕後生很是看好,雖然劉統勳今年也就34歲而已。隻比納蘭·爾康大了五六歲。
弘晝覺得有了思路,也沒了上朝時候的焦躁。微微皺眉想了片刻,弘晝歎道“八旗是否屯田,再議。不過前去白帝城的援軍,派誰。”
此時劉統勳心情大好,就格外認同起戶部尚書海望的建議。索性提出了用甘肅清軍前去援助,這樣可由甘肅給開拔錢。哪怕是少點,起碼甘肅那邊還好些。這樣朝廷治下的清軍若是往隴右去,也是正好。
據說曹操擊敗了西涼馬超後,又拿下了漢中。群臣建議他進軍巴蜀,曹操說了句‘得隴而望蜀’,表示了拒絕。
這裡麵的隴,就是隴山。也是泛指西涼。古代以西為右,也就是指隴山以西,黃河以東的地界。就是甘肅省隴山、六盤山以西,黃河以東一帶。
有了這個思路,弘晝也覺得心情好了很多。自他當了皇帝以來,終於感受到最大的痛苦並非是手下們不給力,辦不成事。而是身為皇帝的弘晝自己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做。
雖然有這麼多大臣輔佐,弘晝卻沒辦法從這些人的諸多建議中找出一個切實可行的。因為大臣們拿出來的方案都是引經據典,聽起來無比高大上。可具體執行起來,立刻就拉稀擺帶,露出沒啥可操作性的本質。
此時弘晝終於能夠借用古代名人的智慧,而不是眼前這幫家夥們的建議。弘晝感覺安心了不少。畢竟麼,諸葛亮可比自己眼前的這幫官員靠譜得多。
有了計劃,弘晝立刻下令執行。滿清在西北經營很久,西北清軍一直是滿清最強的人馬。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都十分忠勇。加上弘晝咬咬牙,把最後的家底都拿出來些,讓劉統勳押送這些開拔錢去了甘肅。
這邊劉統勳風餐露宿,催著人日夜兼程。這剛走兩天,還沒走出陝西,就見道路上塵土飛揚,竟然是有隊人馬沿著大路衝來。護送銀子的清軍連忙攔在車前,小心戒備。
衝過來的馬隊見到劉統勳這支人馬不僅多是八旗兵,還打著龍旗。連忙停住,為首的跳下馬到了近前叉手行禮,“請問對麵的大人是朝廷哪路人馬。”
劉統勳喊道“我乃欽差劉統勳。”
對麵的武將聽到這話,連忙跪倒行禮,焦急中帶著驚喜的喊道“原來是朝廷欽差,俺乃是西寧將軍麾下,此次前來是請朝廷發兵援助!”
兩天後,劉統勳又回到了西安。既然甘肅回子造反,他也沒辦法再去甘肅。這邊弘晝與眾大臣仔細看完了西寧將軍送來的求救信,又詢問起起來求救的將令。
朝廷西征之時也少不了調用一部分西寧將軍的人馬,這些人作為清軍精銳,一部分就負責在遠征時候保衛弘晝的安全。所以河北戰役雖然失敗,西寧將軍的人馬並沒有損失殆儘。當弘晝回到西安後,一部分還回到了甘肅。
然而甘肅亂民聽聞朝廷大敗,甘肅清軍折損許多人馬。就開始作亂。
他們並沒有對官軍下手,而是對甘肅的漢人動了手。先圍攻屠殺了好幾個漢人大鎮子。
從那邊逃出來的少量漢人跑去西寧求助,西寧將軍還將信將疑。派人去看了,才大驚。那些鎮子居住的漢人都有萬餘。本是極為熱鬨繁華所在。等清軍趕到,那些鎮子竟然被屠戮殆儘。便是清軍,看到每個鎮子上萬餘屍體,也受不了這樣的修羅場。
尤其是各鎮子都有好多堆積如山的屍體堆。這些人明顯是生前被人聚集在這裡,然後一起被屠殺掉的。可見凶手們是何等的凶殘。
之後亂民們趁著甘肅清軍遭遇重創之時,先在各地屠戮漢人村落,之後又合兵一處,圍攻西寧。
得知事情到了這般地步,弘晝猛然站起身,“這等大逆不道之事,怎能饒過。下令點起人馬,朕要禦駕親征!”
眾人都愣住了,不明白弘晝這是禦駕親征上癮了不成!之前禦駕親征關外,又轉而進攻直隸。此時又禦駕親征,難道弘晝對禦駕親征就沒有任何不安?
就在群臣遲疑之時,就聽弘晝繼續說道“此次出兵沒有開拔錢。不過這些亂民如此凶殘,漢人百姓被屠戮如此慘烈。朕就許給官兵,待得滅了逆賊,一人在甘肅給三十畝地。自此恢複我大清八旗舊製,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凡是繳獲的財物,朝廷取三,官兵取七。斷不讓大夥受窮。”
聽到這裡,納蘭·爾康立刻搶先一步跪倒在弘晝腳下,“主子出兵,奴才願為先鋒!給主子逢山開路遇水搭橋。”
前來求助的西寧將軍麾下將令也激動的撲倒在地連連叩頭,隨即膝行到了弘晝麵前,卻被侍衛一把拽住。不過這位也沒有怕,他提淚橫流的哭道“皇上萬歲!皇上萬歲啊!有皇上來救俺們,俺就為皇上拚死!俺要為皇帝拚死!”
劉統勳對於亂民素來是主張殺儘,此時雖然也知道弘晝的目的中有很多是為了屯田,卻也極為讚同弘晝的決定。劉統勳也跟著跪倒“皇上,臣願意隨皇上出征!蕩平賊子!”
其他大臣也沒了其他辦法,隻能附和。當天,弘晝的旨意,以及甘肅亂民作亂的事情就開始向清軍講述。清軍雖然對華夏軍已經沒了再戰的勇氣,但是對於亂民還有足夠的信心能贏。
更重要的是,弘晝許下的獎賞也的確誘人。很快,各軍將令都向弘晝稟報,各軍人馬都願意西征,評定甘肅亂民。
弘晝隨即下令,裝備尚且齊備的就先隨他出征。其他人馬稍加準備,等前鋒奪了武器,就囤積起來分給後續人馬。總之絕不讓清軍赤手空拳的作戰。
滿清坤隆四年九月二十七,氣溫比往年還暖和了不少。滿清皇帝弘晝連續禦駕親征,率軍進入甘肅平定亂民。這消息也被華夏軍在滿清朝廷裡的內應以最快速度傳遞給了華夏朝皇帝霍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