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德國空軍和陸軍,卻有著極為精良的訓練和經驗,在質量上的優勢,大幅抵銷了蘇聯的數量優勢。
再加上大量具備經驗的紅軍軍官和指揮官,在年蘇聯內部的大清洗期間,被所殺害,三分之一的蘇聯紅軍軍官和幾乎全部的高階將領,都被處死或流亡至西伯利亞,改以大批具備“政治經驗”卻毫無作戰經驗的軍官替代。
蘇聯軍隊中的五名元帥,就有三名遭處決,三分之二的軍團和師指揮官,也遭遇相同下場。總共加起來,被處決的蘇軍將領和指揮官,高達了30000人。這造成了蘇軍內部充斥大量年輕而訓練貧乏的軍官。
在1941年,蘇聯紅軍的軍官裡,有百分之七十五,尚未任職超過1年。蘇軍軍團指揮官的平均年齡,比德軍師指揮官的平均年齡少了整整12歲,這些軍官在戰場上,往往缺乏積極行動的意願,而且很大一部分根本沒有能力勝任其職位。
大多數蘇聯軍事單位在戰爭爆發時,都保持和平時期的狀態,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蘇聯空軍的戰機都緊密排列在跑道旁,而非疏散開來,戰爭一爆發,全都被德國空軍的轟炸部隊輕易摧毀。
由於有之前的德與蘇簽訂過的互不侵犯的條約,蘇聯空軍一直到戰爭爆發前,都被禁止攻擊德國的偵查飛機,而任由大量德軍偵查飛機進入蘇聯領空勘測。使德軍得到了很重要的軍事情報、蘇軍布防情況、重要的軍事設施等……
蘇聯空軍雖然擁有數以千計的戰機,但大多都極為老舊,比如,而先進的機型,如米格飛機和拉沃契金則數量稀少。
蘇空軍中很少有戰機,能擁有無線電。擁有無線電的戰機也常出故障,而缺乏訊息加密的設備,則讓德軍得以輕易竊聽。同時蘇聯飛行員的空戰經驗和技術都極為落後……
德蘇開戰前,蘇聯紅軍部隊的部署,相當疏散而且未經準備,部隊之間往往無法互相聯係,而且也缺乏運輸工具,把有效戰力集合起來。
雖然,蘇聯紅軍有非常多先進的火炮,但這些火炮很多都沒有配備彈藥。火炮單位,同樣缺乏運輸工具而無法迅速部署。
蘇聯軍隊的坦克單位數量龐大,且裝備良好,但卻極為缺乏經驗和後勤支援,維修保養的水平也非常差勁。蘇的坦克單位,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戰場,而沒有任何燃油、彈藥、或人員補給的安排。通常在經過一次作戰後,坦克便毀壞或報銷了。
在戰前,蘇聯的宣傳機器,總是不斷宣傳紅軍的強大,宣稱任何針對蘇聯的侵略,都會被輕易擊退。
斯大林剛愎自用的個性,使他無法接受任何逆耳的屬下建議,加上他對於互不侵犯條約的盲目信心,在1941年初,他越來越高估蘇聯的實力。
在1941年春季,斯大林的情報機關,不斷的發出德國即將展開侵略的警告,但都沒有被斯大林重視。
儘管斯大林和其幕僚也意識到受到德軍攻擊的可能性挺大,但由於斯大林對於紅軍實力的迷信,蘇聯決定避免挑釁希特勒。
這一連串的錯誤,造成的後果是開戰時,蘇聯邊界的部隊都沒有進入警戒狀態,甚至在遭受攻擊時,也必須先向高層請求許可後,才準許反擊!
雖然蘇聯在4月10日,開始實行局部的警戒,但這在德軍攻擊展開時,根本沒有發揮作用。斯大林也拒絕徹底動員軍隊。
在當時,41的紅軍基地,集中於接近邊界不到200公裡的地方,依據紅軍的指令,燃料、裝備、火車等等也大量被囤積在那裡。然而,由於紅軍在戰術理論上進行的草率更動,這些部隊的戰力被大為減弱。
原本,蘇聯在1938年開始采用的戰術是以標準的線狀防守戰線緊連其他國家,步兵部隊會在防線上,堀壕架構堅強的防禦工事,而坦克則會配合步兵行動以支援。但是,1940年法國戰役的結果引起極大震撼,當時在世界上規模排名第二的法國陸軍(第一為紅軍),在不到6周內,便被德軍徹底擊敗。
蘇聯對此德軍閃電戰打敗法國的結果,進行了分析,但分析的資料並不全麵,分析結果認為“法國的崩潰,是因為過度依靠戰線防守,而缺乏裝甲部隊支援所造成的。”
蘇聯決定不再重蹈覆轍,遂取消了堀壕防守的戰術,改用將步兵部隊集中為大規模機動隊伍的戰術。
所有的蘇軍坦克,都被集中至31個龐大的機械化軍團,宣稱這樣一來,每個軍團都會比德軍的裝甲軍大。不過直到戰爭爆發,很少有蘇聯軍團達成這種規模。
蘇聯所預測的情況是一旦德國發起攻擊,德軍先鋒的裝甲部隊,便會被機械化軍團所切斷和殲滅,接著機械化軍團會和步兵部隊一同殲滅剩餘的德軍步兵……
……
然而,蘇聯方麵的一切的預想,隻能是預想。
在德軍大舉入侵蘇聯時,得到了驗證。
德軍在1941年6月22日,突襲蘇聯,帶給蘇聯紅軍的最大震撼,並非是突襲的時間,而是同時進攻蘇聯領土的德軍數量之多和配合之緊密。
約有320萬人的德軍地麵部隊,投入了西線的攻勢,伴隨的還有數十萬的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意大利的協同部隊,芬蘭軍隊則從北邊發動攻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