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團隊與海軍方麵持續商談,直到航母將要出發前的最後一刻,海軍才同意放行,得以讓第16架b25擠上大黃蜂號甲板,參與空襲行動。
整個行動始終采取高度保密措施,參與行動的所有成員直到大黃蜂從舊金山出發之後,才被告知此次任務的內容。
1942年4月1日,16架經過改造的b25轟炸機和每架5名機組成員,再加上地勤維護人員,總計71名文職和130名作戰人員,從舊金山的阿拉米達登上了大黃蜂號。
每架b25配備了4枚特彆定製的公斤)炸彈。
4枚炸彈中,3枚填裝,1枚為子母燃燒彈。這種燃燒彈呈長條棒狀,上百根捆綁在一起掛入投彈艙。
在投出機艙後,會分散開來,大麵積燃燒目標。
在行動出發後,由全體作戰人員合影留念時,杜麗特中校頗具深意地在5枚炸彈的尾翼,係上了日本的“友好”獎章——都是在戰前由日本政府授予美軍官兵的獎章。
杜麗特非常明白地告訴大家,用炸彈順路幫個忙,讓這些個虛偽的獎章統統滾回老家。
轟炸機的防護方麵,由於戰鬥機航程短無法護航,防護就隻能仰賴機艙上方的兩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和頭部的一挺762毫米口徑機槍,機腹和尾部的機槍均已拆除。
所有的16架飛機,按照實際起飛的順序,簇擁著排列在大黃蜂甲板之上,大黃蜂本身的艦載機,隻能存入甲板下的機庫。
1942年4月2日上午10時,大黃蜂帶領的第18機動艦隊,駛離阿拉米達。
數天後,由威廉哈爾西中將指揮,擁有企業號航母的第16機動艦隊,在夏威夷以北海域,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
企業號上的戰鬥機和巡邏機,為大黃蜂號和整個艦隊空中保護……
第16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後,一並向西航行,全程無線電靜默。
4月17日下午,補給艦為艦隊補充完燃油之後,與8艘驅逐艦向東後撤,航母和巡洋艦繼續向西,以20節的速度,朝日軍控製的海域快步前進。在那裡,16架b25準備起飛。
4月18日清晨7:38,美軍機動艦隊距離日本本土尚有650海裡(1200公裡)。就在此時,正在該海域遊弋的日軍巡邏船日東丸23號,發現了他們,隨即向日本發送無線電預警。
美軍納什維爾號將其擊沉,日東丸上除了船長自殺之外,11名船員中5人生還,被救上了納什維爾號。
令杜立特沒有想到的是,艦隊尚未抵達起飛地點,竟如此早地被日軍發現了。
因擔心接到警報的日本,很可能已出動兵力前來阻擊,艦隊若再往前行就會非常危險。
杜立特和大黃蜂號艦長馬克·米切爾決定,所有b25立即起飛——比原計劃提前10小時,意味著b25將多飛310公裡。
待16架b25依次排開發動引擎之後,留給杜立特起飛的滑行距離隻有467英尺(142米)。
16架b25在8:20至9:19之間的一個小時之內,全部成功起飛。
第16架b25,原本隻隨同機隊進行觀測和拍攝,因計劃有變,杜立特決定16架b25全部用於轟炸。對美軍來說,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陸基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執行任務。
b25b列陣完畢,進入起飛姿態……
起飛後的b25陸續飛往日本,航程初期采取2到4架為一組,之後則各自散開,貼近海麵低空飛行,以躲避日軍雷達。
6小時後,16架b25於東京時間正午時分,陸續飛抵日本上空,轟炸了東京的10座軍事和工業目標橫濱2座,橫須賀、名古屋、神戶和大阪各1座……
雖然,一部分b25遇上了防空炮火,以及日機的追擊攔截,卻沒有任何b25被擊落,僅joyce中尉的10號機輕微受傷,機身被打出了洞。
16架轟炸機中,隻有holstro中尉的4號機因機槍失靈,日機死纏不放,將炸彈扔入東京灣,未能實施轟炸。
轟炸結束之後,16架轟炸機中的15架,沿著日本南部海岸向西南飛往中國東部,按照杜立特的計劃,浙江境內的幾座尚未被日軍占領的機場,會亮起燈塔,指引他們降落,然後經加油後,再飛往重慶——國民黨的戰時首都。
幾座機場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衢州。另外1架則因為燃油消耗過快,在明顯撐不到中國海岸的情況下,前往海岸更近的蘇聯。
事實證明,計劃沒有變化來得快。15架b25飛往中國時,麵對意想不到的挑戰夜幕降臨、燃油所剩無幾、再加上急劇惡化的天氣。
唯一慶幸的是。飛往中國的航程中,他們始終是順風,使他們的航速提高了25節,否則他們根本無法在7小時內抵達中國上空。
但處境還是非常嚴峻,一片漆黑的夜幕,再加上糟糕的天氣,有些飛機遇上濃霧,有些則遇到大雨,使得機組成員根本弄不清機場方位。
在燃油即將耗儘的節骨眼上,機組成員們意識到計劃降落的機場,已無望找到,選擇在陸地上空,棄機跳傘或是沿著海岸實施海麵迫降……
而飛往蘇聯的8號機則在海參崴以北40英裡(65公裡)的機場降落,b25被蘇方沒收,機組人員遭到扣押。蘇聯並沒有為難york上尉等5人,對他們與其說是扣押倒不如說是“克裡姆林宮客人”般的優待。
儘管如此,美國尋求將5人帶回國的外交努力屢遭失敗。
最終,york一行5人被轉移至距伊朗邊境僅32公裡的阿什哈巴德,他們賄賂了一名搞走私的阿富汗人,由他帶著5人越境進入伊朗,之後抵達附近的英國領事館。在英國外交官的幫助下,經由印度搭機返回美國。
杜立特和他的機組成員,中國的國統區上空,被迫棄機跳傘安全著陸後,得到了中國民兵和平民的幫助,其中包括美國神父johnbirch。
和其他機組成員一樣,杜立特棄機跳傘後,著陸在了稻田中的一處糞堆上,幸運地保住了之前受過傷的腳踝。
想到其他15架飛機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也大部中杜立特的命運一致……
空襲結束後,著陸在中國境內的絕大多數美軍空襲日本的機組人員,都得到了當地中國百姓和軍隊的幫助,最終抵達安全地區……
然而,幫助和保護過他們的中國人卻因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甚至是無數的生命……
為了感謝中國百姓們的無私幫助,臨彆之時美國兵往往會把手頭上有的物品全都贈予他們,不管是吃的、穿的、還是用的。
而不幸的是,恰恰是這些物品,使鄉親們在之後的日軍到來後,蒙受血光之災……
日軍隨後立即發動了浙贛戰役,恫嚇和警告中國平民,不許幫助墜機的美國飛行員。
日軍所估計的,美軍空襲機組成員,降落在中國地區的周圍50000平方公裡範圍內的所有機場和滑行跑道,均被摧毀。
戰役中日軍針對中國百姓,特彆是查出攜有美國物品的平民施加暴行,甚至動用了細菌武器……
這次空襲的消息一經發出,美國上下一片歡騰……
之前從珍珠港遭襲,到日本接連占領東南亞領土和島嶼,媒體報道的一向都是壞消息,在這個時候,就特彆需要從前線傳來的勝利消息來鼓舞人心,無論勝利來自於多麼小的一場戰鬥。
杜立特空襲也對日後二戰的戰略形勢,產生了影響。
空襲使得日軍意識到了本土防禦的脆弱,隨即從各條戰線上,召回部分部隊安排本州島的防禦。
在印度洋上,由南雲忠一大將指揮的主力航母作戰群,擁有五艘速度極快的大型航母,所攜帶的艦載機隊也屬帝國海軍中最強的一支。這支艦隊的存在,沉重打擊了英國皇家海軍和盟軍在印度洋的物資運輸航線。南雲的艦隊曾一度挺進至最西麵的錫蘭(今斯裡蘭卡),對部署在那裡的英國港口和皇家空軍機場實施了數次空襲。
然而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為了防守本土,將南雲的艦隊召回了日本,從而一下子緩解了對印度洋上英國皇家海軍的壓力,更使得戰備物資得以較安全地由商船,運抵印度後再輸往中國。這樣看來,杜立特空襲迫使日本下了一著敗棋。
從美軍航母可以安然無恙地靠近日本本土這一點來看,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大失職也是無法推卸的。
遭到空襲之後,日軍得知實施攻擊的轟炸機並非艦載機,而是大型的雙引擎陸基轟炸機。帝國海軍最高司令部,苦惱於搜尋可能用作這些陸基轟炸機起飛的島嶼,卻始終沒能搞清楚陸基的敵機究竟從何而來。
日本海軍司令山本五十六,考慮到本土防禦力量的脆弱,由於在夏威夷到日本本土之間的海域確實存在島嶼,如中途島等等,山本認為必須拿下這些島嶼,否則無法排除美軍利用這些島嶼起飛陸基轟炸機,再次空襲日本的可能性。
於是山本下定決心,集中力量以占領中途島……
中途島海戰一觸即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