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_雍涼風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雍涼風雲 > 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

第五十三章 馮翊道徒、智擒苻重(1 / 2)

雍涼風雲!

由於苻重兵變,截斷洛陽周邊交通,預備前往淮北的七萬軍隊,退返陝城就糧後滯留當地。這之中既有中兵,也有洛州兵,為免卷入叛亂,保險起見隻好原地待命。因為事前準備不足,一時間,陝城至函穀關下,堪稱人滿為患。

元末明初詩人唐珙《韓左軍馬圖卷》中,“長河凍合霜草乾”與“中軍餓守函穀關”兩句用在此時也極為應景。

竇衝請命入洛,走陸路顯然不利於掩藏行跡,至於水路,更是難走。

苻丕任征南大將軍之前,常年鎮守蒲阪,因此在掛帥攻打襄陽時,將蒲州水軍抽調大半,留下的水軍還要維持沿河軍事防禦,以及關東往關中的漕運。

魏晉時氣候轉寒,苻重兵變時,雖隻是十月下旬,但黃河已開始流淩,而在陝城東向河道峽穀,本就有相傳大禹治水時以神斧劈就的人、神、鬼三門,此時乘船入洛,風險極大。

《三國誌魏書文帝紀》中就有記載,黃初六年(225年),魏文帝曹丕親率大軍至廣陵故城,臨江觀兵,誇耀武力以震懾吳國。平阿人蔣濟時為尚書隨行,以水道將有阻塞,不利行軍,作《三州論》勸諫,但曹丕不聽,結果數千艘戰船因為河道結冰無法前行。

當時正值東漢——南北朝寒冷期,《資治通鑒》中記載,東晉成帝司馬衍在位初年,渤海灣北部,平州肥如、昌黎、平郭沿海,連續三年冬季封凍,冰上可供車馬乃至數千人的軍隊往來。

為了出人頭地,竇衝決意冒險,出長安後的第一站,他來到渭北的萬年縣。此時的萬年令是太子洗馬慕容寶,可竇衝要尋的卻另有其人,在主動向苻堅請命前,他去藍田拜會了隱士王嘉及其弟子,以呂氏故舊的聯係換得支持,再往萬年邀當地望姓寇氏襄助。

馮翊萬年寇氏是寇恂(東漢開國功臣,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後代,東漢末年為割據漢中的五鬥米道首領張魯治下豪宗,後來張魯主動歸降曹操,受到寬待並嫁女於曹氏子,其麾下徒眾數萬戶被北徙,充實到鄴城、長安、洛陽等地,五鬥米道也因此在北方由上至下、或明或暗的傳播開來,又稱天師道。

寇氏因為是徙戶,與蜀漢滅亡後被遷到河東的薛氏類似,在三輔遭到當地衣冠望族的歧視,其家世代信奉天師道,西晉末年以來,在萬年、下邽聚眾築壘,聯結鄉裡,為當地強宗。北宋時,促成宋、遼訂立澶淵之盟的宰相寇準,就是這一族後人。

自西晉末年以來,各地叛亂者多有借道教名義起事,因此遭到統治者厭惡。而在後趙之世,來中原弘法受挫的佛圖澄,投效霸主換取庇護,先後輔佐石勒、石虎這對叔侄,在朝中被尊為大和尚、國師,於各地建寺近九百所。

為此,天師道在北方受到壓製,但佛圖澄並未利用權位在後趙境內禁絕道教,與世代信奉天師道的馮翊寇氏也就結下善緣。王猛年少時為釋道安推薦,師事於佛圖澄,後來隱居華陰,評析率軍北伐駐兵灞上的桓溫,就是借助寇氏在三輔的宗教勢力,在徒眾中扮做運糧民夫混入桓溫軍營。

不過前秦時,因為信奉天師道的緣故,寇氏在仕途上難得高位,主要的三支分掌族中權柄。寇登自苻健時起,曆經五公之亂至今,一直擔任蒲津監。寇明留居萬年,聚眾自守,把控當地渭河北岸,被推為壘主。寇修之為天師祭酒,三輔天師道徒眾首領,結交豪望勳戚。

佛圖澄病重後,化名麻襦的王嘉預感後趙大亂將起,本就是隴西人的他回到關中,借天師道之名隱居於終南山(位處秦嶺中段)。苻健立國之初,王嘉的弟子張靖率先追尋而來,仿效秦始皇時“長人見於臨洮”,即十二金人故事,在家鄉新平宣稱“苻氏應天受命”雲雲,以為祥瑞,結果討好苻健不成,反遭懷疑用心被關入牢獄。

同年,因大雨不止,黃河、渭水泛濫,之後又起蝗災,趁著百姓自發遷徙的混亂,王嘉舊時徒眾得寇氏之助陸續遷入關中,反過來也擴散了天師道在三輔的影響力。而且,蒲津監寇登還出麵假作巨人木屐、足跡上報朝廷,為張靖圓謊,苻健多方顧慮之下,以此為台階將張靖赦免。

與呂隆同窗的寇讚、寇謙兄弟就是寇修之的兒子,竇衝入洛遊說呂光時,十一歲的呂隆已經升入太學,與十五歲的寇讚、十三歲的寇謙成為同窗,寇氏因為循家族傳統信奉天師道,名後通常加一之字,俗名寇讚之、寇謙之。

時人重家諱,即避免與父、祖名諱相同,而作為天師道標識的之、道等字則無需避諱,所以用這些字眼來取名極為常見,如王羲之、王凝之、王蘊之,三代人皆是如此。

前秦滅仇池國後,將其宗室遷徙到關中,作為安撫,苻堅庶長子苻丕聘娶楊氏女為妻,加上楊氏祖上也是略陽氐人,曾在隴右定居,很快就融入勳貴階層。而在普通的仇池氐人眼中,更將苻堅視作威名赫赫的豪傑、首領,遠強過隻知內訌的楊統、楊纂叔侄,因此有著很強的認同感,不似前燕慕容氏那般潛藏著強烈的複國情緒。

苻丕之妻,即為前仇池末代國君楊纂之女,他以征東大將軍、雍州刺史、長樂公在蒲阪鎮守時,麾下僚屬分為三個係統,在軍府、州府之外,還有其封國官員,如軍府左司馬楊膺,州府左長史楊輔、右長史王亮,長樂國侍郎薑讓。

楊膺是苻丕妻兄,也就是大舅哥,楊輔則是楊統之子,雖為楊膺族叔,卻因父輩嫌隙延續,兩家互不對付。王亮出自京兆王氏,為建威將軍王撫之子,薑讓出自天水薑氏,為隴西太守薑衡之子,這二人相當於由長安委任、配屬,意在加強對宗藩的監控。

西晉末年,白馬氐首領楊飛龍無子,於是以外甥令狐茂搜為養子,楊茂搜繼任首領後,為避齊萬年之亂,率部回到仇池立國,死後長子楊難敵繼位,依族中習俗與弟弟楊堅頭分領部曲。

前秦時分為五支,實為同族,分彆為楊難敵、楊堅頭兩兄弟的後代,最早逃來的是楊佛奴、楊佛狗兄弟,二人的父親楊宋奴是仇池第三代國君楊毅之弟。

楊難敵死後,楊毅繼位不久,楊堅頭長子楊初叛亂殺死堂兄楊毅奪位,楊宋奴成年後又謀殺楊初,但奪位失敗,被楊初之子楊國所殺,之後楊國又被叔父楊俊殺死奪位,其子楊安也逃來前秦。

前秦滅仇池時,先後投降的楊統、楊纂叔侄,前者是楊俊的少子,後者是楊俊長子楊世的兒子。

深受苻堅信重的大將楊安,與娶了苻堅次女的楊定,以及楊纂、楊輔、楊盛,為同輩族兄弟。而娶了苻堅長女的楊壁,血緣則遠的多,要追溯到東漢末年的白馬氐首領楊騰的次子一脈,楊騰也就是楊飛龍的高祖父。

仇池、武都二郡毗鄰漢中,巴郡、漢中本就是五鬥米道起源之地,氐人又向來崇奉鬼神之說,也受到一定影響。陳壽在《三國誌張魯傳》中就記載張魯“以鬼道治民,自號師君”,作為仇池國統治階層的楊氏與天師道關聯頗深,尤其是與其他幾支同族關係一般的楊安。楊安常年在外領軍,又子嗣不豐,其妻妾為此隨寇氏學道,若不是淝水之戰後前秦國中變亂,兩家已經結為姻親。

楊安奔秦時,元妻及兒女未能逃出,在仇池遇害,先至前秦的楊佛奴、楊佛狗已居高位,他在最為惶惶、落魄之際,受到苻堅厚遇,此後一生忠心效命。滅仇池後,苻堅善待楊統、楊纂,楊安也沒有絲毫抱怨,他大半輩子儘在戎馬倥傯中度過,繼娶後所得的幾個兒女也都年幼夭折,隻養活一個女兒,因出生時以素錦包蓋,就取了小字帛兒。

襄陽攻克,楊安病逝時,楊帛兒才十三歲,尚未及笄,她幼時即受家中女眷影響,誦讀道書、打坐練氣,還曾在國子學與前秦國中貴族子弟一同受教。寇謙之、呂隆相繼升入太學後,楊帛兒也改為去往宮中學官,由於父蔭待遇與宗女等同,並兼修禮節,與苻蕾、苻桐等人為友。

通過一層又一層的人脈關係掩護,竇衝才得以避過苻重耳目,由蒲津入河東,再由孟津入洛陽,秘密抵達呂光私邸。


最新小说: 撿來的後娘,您的嫁妝有點多 執魔仇儘 星際萬人嫌,靠躺平治愈星際大佬 陛下,你管這叫沒落寒門? 鬥羅:死遁歸來,修羅場裡當團寵 影帝他當眾抱走了死對頭 從十二形拳開始肉身成聖 京圈大小姐在敦煌搞數字化 現代曆史課,被皇帝們旁聽了 四合院:開局爆錘眾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