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威風雲!
5、車輪戰
出發去拜訪媒體之前,韓奇問大家怎麼解決午飯。arun給他展示了本地外賣的傳單,一張a4紙上,畫了幾幅蓋飯的圖,一坨飯旁邊,擺著炸鴿子和生豆角,還有一勺辣椒粉,一點咖喱醬。
看起來怪怪的,但當地員工說這是本地特色的手抓飯。
韓奇本著入鄉隨俗的心態,也跟著點了一份,3萬印尼盾,也就十幾塊錢。
飯來時,本地人確實是洗手之後直接抓著吃的,韓奇自然不敢下手,拿著紙巾,捏住鳥的肉塊,吃了幾口,有點像炸雞,焦脆,生豆角配著咖喱也能吃,就是有點怪怪的。辣椒粉實在不敢多撒,稍微配了點,確實味道就上來了。
但吃完感覺好像缺點什麼——原來,本地人是要中午去咖啡館坐坐的。
韓奇問arun,為什麼不直接吃完飯出發,下午還能多聊幾家。他連說帶比劃,原來所有人都要午休,不隻是睡覺,還要吃飯、咖啡館聊天,不到兩點的話,你是找不到人的,去了也隻是乾等著。
韓奇隻好跟隨,咖啡館坐坐,然後找個地方眯一會。
約莫一點半了,arun和ala才晃晃悠悠起來,頂著大太陽,三個人找到車子——一輛體型很小的豐田,像第一家媒體進發。
路上,韓奇問了很多對本地的疑惑,比如路口指揮交通的人,晚上站在路邊的人,還有很多躺在路上也不乞討也不說話的人——對韓奇來說,雅加達這個城市,有很多的未知數。
而對arun他們來說,任何外國人的疑問,都隻是因為他們還沒了解到雅加達的節奏,等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熟悉了雅加達的節奏,那麼他們都會入鄉隨俗,跟本地人一樣,愛上這裡的生活。
媒體對韓奇還算友好,隻是大家溝通的方式過於傳統,就像中國八十年代的會議,坐到一張大長桌上,主編、商務、編輯、科技記者,大家麵對“外賓”都有些緊張。
不過,雅加達銷量第一的報紙主編,還算說出了一些實話,“你們這次準備在印尼做多久?”
“我們是準備按照三到五年來做計劃的。”
“之前來過兩三個中國品牌,後來都是半年不到就回去了,再也沒有回來。我們給消費者推薦過他們的產品,但是後來,甚至連售後服務都找不到人。這給人的感覺很不好。印尼人會認為中國品牌不願意長期耕耘,隻想賺快錢。”
其實,韓奇自己也不知道,這次出海,品牌能夠在當地撐多久——畢竟,商業的事,如果兩三年不能盈利,做到區域自負盈虧,大概率也是會全盤撤出的。
但至少目前來看,公司的計劃是年內,進入當地手機排名的前三。
這個目標,就驅動著各個模塊的人,前赴後繼,趟出一條路來。
下午風風火火見完三家媒體,韓奇已經有些疲勞,因為語言問題,大家交流的有效信息並不多,韓奇說淺白的英文,arun根據意思,再翻譯成印尼語,媒體則表達自己的疑問和問題,然後arun再轉述回來。
韓奇突然覺得,在小語種國家工作,還是要配一些說中文的本地員工,這樣至少翻譯過程中,可以少一些折損。
晚飯前,arun特意約了四五個kol,他們都是本地youtube最火的科技博主,可以說是本國最有人氣的頭部大v了。
“大家好,這是中國區派過來的kt負責人,韓奇,以後他來主管印尼的營銷。”
“歡迎歡迎,希望你喜歡印尼。”
韓奇客客氣氣跟每個人打了招呼,其中有個kol倒是能說流利的中文——他的爺爺奶奶都是福建人。
arun跟他交流時,偶爾還可以用一些閩南話——這也是南洋的吊詭之處,很多華人後裔不會說普通話,但是聽得懂粵語或閩南話,還有客家話與潮州話,也都有自己的廣泛受眾。
於是,晚飯+咖啡的組合,搭配現場七八個人的英語、漢語、閩南話、印尼話,大家七嘴八舌,幫著華威出主意,給了十幾條行之有效的本地化傳播建議。
韓奇的腦袋快滿了。
晚上回去之後,已經十點多了。
泡在浴缸裡,他差點睡過去。
再起身時,一看時間已經一點多,乾淨上床睡覺,第二天還有幾家電視台要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