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文藝時代!
第184章魚塘要炸?(求訂閱)
選美是不可能選美的,高姐姐雖然依舊是個戰五渣,但女人的醋勁從來都不小,要不然袁梁就直接用賈靖雯了。
女警這個角色,袁梁整體考慮的還是續集的故事。
見到試鏡現場這麼多人,袁梁也加了一定的試鏡難度。
不過科幻始終是科幻,對於表演上的要求並沒有文藝片那麼苛刻,就算袁梁加上了續集中的部分表演要求,來試鏡的藝人大部分都能應付。
最後的選擇,還是回到了藝人的整體形象和藝人今後的發展規劃上。
“蔣師姐,你有考慮過往國際市場發展嗎?”
試鏡了兩輪,合格的藝人也都被篩選了出來,袁梁在最後一輪的親自試鏡上麵,也問出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隻是沒有機會,有機會肯定想要試一試!”
然而蔣琴琴的回答,卻讓袁梁不由一愣。
袁梁小覷了袁女郎對於這些女藝人的誘惑,畢竟如今大紅大紫的章紫怡都經受不住這樣的誘惑。
而且蔣琴琴、章紫怡、李兵兵他們都明白一個道理,袁梁的作品很可能是麵相全球的。
袁梁沒再在意這個問題,而是讓助理去準備了一份包含續集的合同。
《腦語者》的續集很宏大,也正因為續集宏大,袁梁從現在開始就得去考慮續集的製作成本。
而藝人的片酬,也是藝人成本很重要的一部分。
限薪令上限製藝人的片酬隻能占影視作品製作成本的40不是沒有道理的,《複仇者聯盟》係列成本一部比一部高,人人都成了大咖之後,電影的製作成本就會堆積到一個很難想象的地步。
袁梁要拍係列片,星空也要做係列片,這就不得不去考慮電影今後的成本問題。
雖然當下的普遍的藝人片酬不算高,可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藝人身價暴漲是遲早會出現的。
而《腦語者》的續集因為星空在後期視效的技術原因,出現的時間又會比較晚,電影投資,藝人身價都是袁梁要去考慮的問題。
從這方麵去考慮,藝人的影響力反而沒那麼重要。
而從時間跨度上去考慮,蔣琴琴儘管國民度不低,還是被袁梁果斷的ass了,畢竟婚後的蔣琴琴的重心已經放到了家庭上。
這樣一來,留在袁梁麵前的選項就不多了。
章紫怡、李兵兵、舒琪、馬伊利和曾梨。
再從續集的製作成本來考慮,最合適的竟然是馬伊利和曾梨。
而馬伊利之所以能來參加這次的試鏡,還是管虎推薦過來的,知道兩人後續的袁梁覺得還是不要接這個燙手山芋的好。
“曾師姐,你先看看合同中的一些條款吧,如果沒問題我們再談後續的事情。”
袁梁得先要看看曾梨的態度,畢竟續集的時間跨度太長,長得幾乎能耗儘一個女人最美好的青春。
不過他相信這些合同條款拿到章紫怡李兵兵麵前,兩人會毫不猶豫就簽下來。
所以袁梁才把李兵兵當成了女警這個角色最後的一個備選。
曾梨沒想到袁梁在試鏡現場就談起了合同條款的問題,當即接過簡單的合同條款就看了起來。
條款中不涉及普通合同的片酬問題,主要就是續集和續集片酬的增幅。
當看清條款上的內容後,曾梨頓時就抬眼看向辦工作前坐著的男人。
她怎麼也沒想到《腦語者》的續集至少要在七年後才會開機,要接這個角色,就必須答應這份跨度為七年的條款。
“七年時間,會不會太長了?”
然而袁梁卻搖了搖頭,“七年隻是保守估計,真正開機的時間恐怕要比這個長很多,十年甚至十二三年都有可能。
要不然我就不會邀請師姐你們這個年紀的藝人了。”
曾梨這才恍然大悟。
剛剛在試鏡過程中她還在好奇,劇組邀請的都是跟她年紀差不多的藝人,可試鏡的過程卻被要求畫了魚尾紋的裝束刻意扮老,為何劇組不會邀請一些年紀大一些的藝人呢?
現在謎底全揭開了。
她不由再次看向辦公桌後那個僅僅接觸了兩次的男人,“導演,我能回去考慮下嗎?”
袁梁點了點頭,“過年之前給劇組回複,年後就會開機。”
有李兵兵這個備選在,袁梁對此倒是不怎麼擔心。
曾梨離開了試鏡的辦公室,臨了還不忘回頭看了眼辦公桌上那個年輕的身影。
左一口師姐又一口師姐叫得真夠甜的,然而選角的標準卻從來沒有放低要求。
《功夫》如此,《腦語者》也如此。
然而真正讓她好奇的,還是這個《腦語者》這個故事。
《腦語者》續集的劇本出來了麼?樣的一個故事,要橫跨七年才能拍攝,袁梁衡量這個時間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袁梁肯定是沒法解答的。
問題的答案他也隻能悄悄放在心裡。
間隔七年才拍續集,也是袁梁迫不得己才做出的決定。
七年後是什麼時間,《阿凡達》席卷全球,電影特效3dax再次掀起全球電影工業的技術變革。
《腦語者》續集的故事在特效的需求上雖然沒有《阿凡達》那麼多,但畫麵和鏡頭的需求上卻不能比《阿凡達》低太多。
《腦語者》續集的故事,也必須要放在《盜夢空間》之後。
七年時間,其實已經算袁梁最短的預估了。
七年時間,星空到底有沒有能力走到那個地步,袁梁心裡還真沒底。
如果星空經過七年的發展還達不到要求,到時候袁梁就隻能尋求好萊塢的視效公司一起合作開發了。
曾梨的回複很快,袁梁的條款雖然無理,但在七年後藝人片酬的補償方麵,卻是目前的任何人都計算不出來的。
而且就像蔣琴琴說的一樣,能有走出去麵對全世界影迷的機會是誰都不願錯過的。
圈裡很多人對影視資源進行了大致的分級。
馮曉鋼、周星池、張一謀、袁梁四人的電影,算是妥妥的一線資源。
其他人像徐客、李鞍、王嘉衛、薑紋甚至台省的侯笑賢這類的導演,雖然他們的作品也屬於一線資源,但這些導演在選角的要求上,往往是全憑導演的個人喜好。
李鞍稍好一些,可現在人家的目光已經放到了好萊塢,國內香江的很多藝人都還追不上。
而在這四人中,馮曉鋼之前一年一部已經算是很高效了,但馮曉鋼畢竟是華藝陣營,電影裡角色在華藝內部都還不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