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雪寒霜耐歲寒!
四是南奏的使臣攜了許多財物再度進入東彥聖京,開始議和。
這些消息都透著一股兒歲月靜好的味道,與傅雪回北陰之後的忙碌形成了鮮明對比。
她這段時日便忙著脅迫封應時轉移名下所有的商鋪,按律法和正常流程應是問罪然後抄家,抄家便包含名下所有私產,所得全部充入國庫。
但因著那邊境和礦脈都需要徐徐圖之的緣故,問罪隻能延期,否則容易打草驚蛇不說,封應時失去了礦脈的控製權,而朝廷又沒有足夠的人力接手,便會得不償失。
但傅雪卻等不及了,她暫理戶部,深知國庫空虛,至今還在用著老百姓的捐贈款,所以看到金山銀山堆在眼前,她怎麼忍得住不伸手去拿?
何況由於封應時名下鋪麵過多,等問罪後再統一去接手,未免會有些手忙腳亂。
且封家世族也並非隻有封家三兄弟,還有一堆子的旁支虎視眈眈,傅雪既然沒有一人犯罪連坐九族的觀念,那若叫這些旁支得了風聲,在封應時問罪之前轉移財產,不是不能拿回來,但會很麻煩。
傅雪哪裡能讓耗費了大力氣到手的鴨子飛了。
於是她一早便開始變相的抄封應時的家,謀他的家產。
但她這種脅迫的方式、以惡製惡的做法既不符合道德、律法,又違背了官方流程,朝中一些知情的官員皆心知肚明,卻又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也站不到道德的製高點去批判她。
雖然他們收繳私產時都知道那些私產是誰的,但誰看見封至北和封應時被她抓去了?誰看見她脅迫他們了?也許是自願捐給國庫的也說不定……
所以他們隻能心懷矛盾的乖乖配合她,調出各地下屬衙署派出人來拿著封應時的親筆信,秘密去查抄點登記、入庫,把私營單位暗渡成為國營單位,或者掛賣。
尤其是司掌律法的刑部,一邊覺得尚未問罪就拿人私產,這麼做不對,一邊又懷著‘我什麼也不知道’的心情積極配合為國家增收、充盈國庫。
傅雪安慰刑部尚書任觀言“這是給你經典範例讓你們這些律法世家能夠將律法補得更加全麵些。”
任觀言無奈道“還得多謝殿下為我北陰的律法做出的貢獻。”
戶部的就更不用說了,如今財大氣粗就是有底氣,再不是從前被人堵著要錢的時候了,誰不願配合,第一個拍桌子不同意“他們的錢本來就是剝削老百姓的,我們拿回來用在老百姓身上怎麼了?”
“怎麼就拿不得了?不是遲早的事麼?”
“再等下去,被那群旁支得了消息,就刮分乾淨了,還有你什麼事?”
有文化的人耍起流氓來,誰招架得住?
工部的人隻看戲,不出聲,他們偽造封至北字跡的事,還沒敢讓人知道呢。
(這一段當個趣事看看就好,畢竟是個架空文,我們生活在法製社會,法律健全,凡事還是要遵守法律,不要崇尚以惡製惡,以惡製惡並不適用於現代社會。)
也就是在朝廷如火如荼的清點封應時富可敵國的家產時,傅雪收到了夏觀風和陸奇年的消息,大意是說,明雪顏難產而死,誕下一女,而衛子卿失蹤。
陸奇年提醒她要小心防範,衛子卿應是回了北陰,且衛子卿沒有找夏觀風要多的解藥。
傅雪將這兩條消息反反複複看了許多遍。
她想起衛子卿說過的‘待產時歸’。
傅雪算了算日子,除非明雪顏肚裡懷的是哪吒,否則足月生產那誰都知道這孩子定不是步天行的。
隻可能讓她早產,所以什麼死於難產,十有八九是用了什麼惡毒手段讓她早產,結果人死了。
明雪顏一死,衛子卿逃走就無需再有任何顧慮。
所以陸奇年說得對,衛子卿極有可能就在回北陰的路上。
再算算時間,這則消息的傳遞最快要一個半月,衛子卿說不準都已經要到帝京了。
既然回北陰,卻不要解藥,那說明,他已經知道身中的蠱毒,是假的。
傅雪頭疼起來,一想到衛子卿知道自己被耍了那麼久,再加上家破人亡的消息,不知道他的精神狀況還會不會保持良好。
她隻得將黎紅蟬抱住乾嚎“救命啊,姐姐!”
傅雪原本是想讓衛子卿回北陰後,利用他奪得礦脈、扳倒封家,哪知衛子卿有自己的計劃。
不是她不願早點除去衛子卿,比起衛子卿還有封家這個牽絆,明雪顏才是一顆應儘早除掉的定時炸彈,既然衛子卿有這個想法,她樂得坐享其成。
傅雪出門的排場大了起來,兩名貼身婢女,六名錦衣衛,每日幾乎寸步不離,且大大減少了出王城的次數。
與此同時,當初護送封尤眠一家出境的人回來了。
封尤眠一家出了北陰之後,護送的人又暗地裡跟蹤了他們一段時日,以防他們出爾反爾又偷偷摸摸回了北陰。
誰知這一跟蹤,卻不得了。
因為一路上沒有婢女侍候,封尤眠一家吃了些奔波的苦頭,對那毀了容的小娘子形如婢女,又將如今遭受的一切都算在她的頭上,對她非打即罵。
護送的人乾涉了幾回,但也沒什麼用處,畢竟是他們的家事。
那小娘子可能早就受夠了,一直忍耐到護送的人‘離開’,也大概是因為境外本就是法外之地,她這才惡向膽邊生,竟操刀將封尤眠及其父母一個一個趁其不備時殺掉了。
那小娘子摸走了銀票,帶著繈褓中的兒子去了西照國。
護送的人一直暗地裡跟著她到了西照國邊境,眼見她進了西照城門,這才返回帝京。
傅雪有些唏噓,想起被折磨至死的白氏,還有這反殺的小娘子,一時不知該作何評價,於是在見到任觀言時,就提醒他,新增律法應該多重視婦女的權益和保障,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慘案發生。
任觀言當時頓在那裡,遲疑道“這個還需從長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