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雪寒霜耐歲寒!
傅雪一邊拍著她的背,一邊數落“這是喝了幾斤馬尿,全擱眼睛裡出來了。”
黎紅蟬淚眼婆娑的頓了一下,突然就哭不下去了。
她摸了摸,佩劍不在身邊。
真想就地處決了這麼個煞風景的玩意。
……
東彥前往北陰送訃告的使臣回到東彥時,步若鴻正命王後戚氏多留心一些權貴之女,幫步天行相看正妃,戚氏突然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覺得王室真是薄情寡義的很。
她表麵看起來是在詢問,實際卻是在抗議“王妃新喪不過數月,此時便相看王妃,是否有些不妥。”
步若鴻眼神跟刀子一樣“天行年歲也不小了,如今僅得一女,不早做打算,何時才有嫡子?”
戚氏見他動怒,不敢多說,喏喏應了。
步若鴻補充了一句“儘快相看,來年擇吉日成婚。”
到底還不算太過荒唐,好歹等到了明年。
使臣回王城複命,按說這種小事驚動不到步若鴻頭上,偏偏這使臣把北陰見聞當趣事與人多講了兩句,傳到了步若鴻耳中,他將人傳喚到書房,細細問了一遍。
封家倒台的確是個大事情,但緣於步若鴻對北陰的輕視,東彥駐守於北陰的探子不過隨意安排的三瓜兩棗,皆隱於市井,未入朝堂,得不到什麼細致的信息,所以特意尋這使臣問些詳情。
步若鴻聽完使臣敘述首先問的便是“又是得了哪個世家的幫助?”
不怪他這麼問,從前明氏扳倒於氏,就是借了封家的手,在他眼中,明氏總是與虎謀皮,如今封家覆滅,卻不知又是借了誰的手?
使臣回想他在北陰的見聞“不曾聽聞有彆的世家參與,倒象是突然之間,一夕傾滅。”
聞青燈倒是知情的,自明負雪回北陰後,那邊時常有消息傳過來,畢竟有個陸奇年(席暮長)在時時關注著北陰的動靜。
步若鴻停下筆“哪有什麼一夕傾滅,必是背地裡布局許久,才能直擊要害,隻不過旁觀者不得其中秘密罷了。”他頓了頓“若不曾借助世家,政權回歸明氏,貓兒成虎就不乖了。”
這話卻叫人不好接,使臣沒有吭聲。
就聽步若鴻又道“以明展眉的心性和手段,封家該是血流成河,一人不留才對,怎的如此仁慈?”
“聽聞北陰許多朝堂之事,都由當朝儲君二公主作主,廢除株連罪刑,主張服役還債、為國家創收……”
步若鴻很是不屑“養虎為患、婦人之仁!”
使臣沒法回答,但想起北陰境內一片欣欣向榮之狀都是二公主的功勞,便覺得仁慈之君有仁慈之君的好,又說道“北陰的禮部尚書曾讓臣轉告明氏三公主明負雪,說北陰國君思女心切,讓她多寫些家書回北陰,這……”
步若鴻的關注點卻在另一邊“什麼理不尚書?”
九卿之一的少府中有尚書令、尚書丞等官職,禮部尚書卻是頭一次聽聞。
使臣與步若鴻周旋了一個時辰才被一頭汗的放了出來,轉頭又去自在王府傳達北陰國君索要三公主‘家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