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鈞的說法,讓石韜也是灑然一笑。
“那崔兄以為誰才是能匡扶漢室的?是曹操?還是袁紹?還是孫策?亦或者是韓遂,呂布?崔兄和袁紹,曹操都共事過!”
“……”
崔鈞欲言又止,似乎並不想說此事,一時間沉默以對。
“不談此事了,二公子確實才能過人,吾最近在學院學習拚音之法,確實是利國利民之事!”
孟建見尷尬的情況,於是出來轉移話題,這也是目前荊州的狀況,一部分並不認同劉表父子,但是他們也沒其他地方可去。
畢竟荊州安穩,在這邊學術也更加開放,劉表幾乎不乾涉學術的事情,劉表也經常參與到一些討論之中。
“嗯,不過二公子提出了設想,鄭老等人加以完善,連二公子都說,此事乃鄭老等人的功勞!”
“石兄,二公子不過謙虛罷了,你我都清楚,有時候開頭才是最難的!”
孟建則不認可,崔鈞在一旁聽著,不知道內心在想什麼。女衛一事雖然在襄陽引發了議論,但是關注的並不多。
畢竟有了紡織女工坊,而且是公主親自負責,又有蔡邕之女,劉表兒媳蔡昭姬,劉表女兒等協助,議論此事的更多。畢竟八卦的人物更有趣,更符合八卦的口味。
“對了,崔兄,過兩日有文會,不知崔兄是否願意一同前往!”
石韜問道,襄陽隔三差五便有文會,都是一些年輕俊傑組織的,劉琦就特彆喜歡組織這類活動,王粲也喜歡組織這類活動。
“文會?不了,我這幾天有事,今日家中還有一些事情,先告辭了!”
崔鈞起身抱拳而去,看著石韜都一頭霧水。
“既然他不去,公威,我們兩一起去!”
“好!”
楚侯府。
“公子,外麵有人求見!”
“誰?”
“崔鈞!”
“請他進來!”
劉琮一愣,崔鈞請了多次,但崔鈞一直不願意出仕,劉琮也就放棄了。今日居然不請自來,讓劉琮有些摸不著頭腦
“見過二公子!”
“早就聽聞崔家二郎之賢名,一直未能如見,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兩人分賓主而坐。
“今日崔某過來到有一問,聽聞二公子一向光明磊落,鈞冒昧,敢問二公子之誌向?”
崔鈞似乎斟酌了很久,這才有此問,劉琮一聽也是笑了,這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平定天下,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使得百姓饑有食,寒有衣,病有醫,居有定所!使我大漢民族屹立於世界之巔!”
劉琮直視崔鈞說道。
“平定天下之後呢?是還政於天子還是?”
崔鈞盯著劉琮問道。
“此事琮無法回複,興複漢室是琮作為高祖後裔的使命,至於以後的事情,琮無法保證什麼!”
“若天子不認同二公子的改革呢?”
“必須認同,改革也勢在必行,大漢四百年,如今已經是風雨飄搖,真的僅僅是董卓或者十常侍的問題?
在先帝起,烽煙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僅僅是十常侍的問題?我大漢宗親沒有問題?汝等世家沒有問題?
如果不改革,問題依然在,百姓依然是民不聊生,那何談天下平定?改革是為了大漢的未來,誰也不能阻攔!”
劉琮眼光堅毅,崔鈞沒想到的是劉琮看問題居然如此透徹,大多數人都隻看到世家的問題,幾乎很少人看到大漢宗親的問題。
大漢宗親經過官府認證之後,擁有免稅,免役等諸多特權,劉琮似乎不擔心他泄露,有一說一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二公子就不怕我將今天的談話泄露?”
“汝非迂腐之人,否則汝父打你的時候,你就不會跑!”
劉琮笑著說道,崔鈞一聽也是有些臉紅,也有些傷感。昔日崔鈞說自己父親有些銅臭味,崔烈拿起手杖就要打他。
結果崔鈞開跑,其父罵他不孝,說老子打兒子,孝順的兒子就應該站著讓老子打,結果崔鈞說,舜對待他的父親,小杖則挨,大杖則跑。
“沒想到二公子對某知道的如此詳細!”
“對於天下賢才,琮都會調查清楚,一是清楚其為人,二是方便為其分配合適的位置!”
“二公子以為某勝任什麼位置?”
“典農校尉,崔兄出任過中郎將,崔寔是您從祖,家學淵源,而且琮派人去調查過崔兄在襄陽種的農田,皆為良田,且收成非常好,農事自然不差!”
“謝二公子誇獎,不知某何時能上任?”
劉琮愣住了看向崔鈞,崔鈞則是笑著看著劉琮。
“二公子光明磊落以對待,崔某服氣!”
“我現在去和父親說,崔兄稍等!”
崔鈞看著劉琮,點了點頭!劉琮穩重,並沒有因為他的投效就忘乎所以,劉琮此時去請示劉表才是最正確的選擇,雖然劉表鐵定會同意,但是有沒有請示是兩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