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世界大賽開幕,總是圍棋界一次熱鬨的盛會。
這不,走到日本隊這桌,芮艿偉和依田紀基等一眾棋手站起來跟汪羽打著招呼。
“趙治勳和小林光一怎麼沒來?”熟知日本棋壇的汪羽有點好奇,日本曆來是七大頭銜戰得主出戰世界棋戰,今年芮艿偉雖然十段輸給了彥阪直人,但在名人賽突襲了趙治勳,用小冠換了大冠,可以說還多賺了2000萬日元,同時正式加冕日本棋壇三大冠之一。
“就五個名額,他們這次發揚風格了。”芮艿偉解釋道:“這次還有選拔賽入圍的。”
芮艿偉指的是工藤紀夫。
如果要說世界棋壇汪羽還有略感歉意的人,工藤紀夫當屬一個。
自從1987年在第三屆中日圍棋擂台賽,汪羽使出熬鷹戰術陰了工藤紀夫一盤,每每回憶當年那潘棋,汪羽想起既好氣又好笑,當年為什麼能那麼皮。
不過工藤紀夫在日本棋壇屬於老好人類型,這些年也沒揪著往事耿耿於懷,反而在很多場合都公開稱讚汪羽的圍棋。隻能說單純從棋來講,日本棋壇大多數還是很純粹的。
12月26日,第一屆“春蘭杯”在中國棋院開戰,今日是24進16的首輪,中國一方聶偉平、汪羽、馬小春、常浩作壁上觀。
本屆“春蘭杯”,中國一方是用推薦名額和個人賽前二再加公開報名製選拔賽進行選拔的。這種模式還是過於繁瑣。不過從明年開始,一種全新的選拔製度即將出台。
1999年1月1月後,所有參加世界大賽的名額,除了富仕通杯依然采用種子加全國個人賽以外,其他選拔全部采用等級分前列製度進行選拔,為了配合等級分的公正公平性,在等級分獲取上邊也采取了“馬氏積分”製度。
這樣的話,比如下屆“春蘭杯”選拔,除開上屆比賽前三種子,再拿掉國內等級分前兩名,剩餘等級分前38名選手組成選拔賽構成,並單獨拿出3-6名設為種子選手免選一輪,保證了更多高水平選手能出現在國際賽場。
試運行兩年的等級分開始正式發揮出它的作用,而等級分前38成為了衡量一個棋士能否獲得選拔資格的關鍵。
首日的比賽顯得波瀾不驚,其中最大的冷門算是來自中國台灣的林聖賢三段戰勝了日本工藤紀夫九段。
然而林聖賢也沒什麼時間用來慶祝,因為在他們上邊的種子選手,正是當前世界棋壇第一人汪羽。
首輪出戰5名中國棋手,宋學林九段執黑中盤負結城聰九段,邱俊四段敗於崔明勳六段,其餘三人均順利過關,十六強戰8名中國棋手上陣,其中常浩和葉力的內戰最為引人注目。
12月28日,春蘭杯十六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