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就是張飛現在代表劉儉來招安他們。
畢竟這些涼州軍閥的構成很雜,有漢人豪強,有漢人士族,還有羌族部落豪帥等等,情況複雜的很。
要是把這些人都當成敵人來打,那張飛最後可有事兒做了。
馬騰和韓遂號稱三十萬叛軍,但是依照張飛的估計馬騰和韓遂所率領的本部主要戰力也就是在八萬左右。
且不管這些叛軍的人數到底是馬騰韓遂虛報,還是他們確實有這麼多兵馬,現在關鍵的一點就是,他們的糧草都是從哪裡來呢
根據張飛的分析,他的涼州生產建設兵團後麵有朝廷的補給,有劉表協助屯田,還有這些生產建設兵團自行耕種,如此才使得涼州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將在涼州東部站穩了腳跟,能夠不愁後方的糧草供應。
馬騰和韓遂雖然是本州的人,但是涼州這個地方相對起來還是很貧瘠的。
他們這麼多的軍隊靠什麼來供養
仔細想了一想,張飛還是覺得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張掖郡、酒泉郡這些地方。有許多當地的豪強在暗中支持他們,不然的話,馬騰和韓遂是不可能供養這麼多的軍隊的。
而涼州西部,漢人豪強的支持,對於馬騰和韓遂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彆看涼州這個地方的羌族很多,但是能夠真正掌握話語權的,還得是漢族豪強。
能夠引導各郡羌族部落與張飛抗衡的還得是漢族豪右,同時,想要緊守他們自身利益的人,也是漢族豪右。
當然,所謂的地方豪右支持,也得要看分給誰。
畢竟,涼州是個窮困的地方,地方豪右的財貨與糧食相比於中原諸豪,也是相差甚多。
所以他們不可能大麵積的供養叛軍,隻能挑選一些重點的叛軍進行供給,比如說馬騰和韓遂。
至於說,段煨,候選,程銀,李堪,楊秋,馬玩這些二流叛軍貨色,也就是跟在馬騰和韓遂身後撿一口剩飯吃。
說實話,涼州豪強給的具體好處,跟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關係。
沒辦法,蛋糕就那麼大,誰拳頭硬,誰吃的多
所以說,張飛在這個時候派人對小股軍閥進行招撫,並許諾以重利,對於這些跟隨馬騰和韓遂的叛軍來說是極具有誘惑力的。
畢竟涼州的這些賊寇都是一些窮賊呀。
張飛派出的使者很快就開始與那些小股部隊溝通,其中有李堪、侯選、楊秋、程銀四個人對於張飛的提議非常感興趣。
其他賊寇雖然沒有直接同意張飛的意見,但是也並沒有把這件事告知馬騰和韓遂。
這些賊寇也不是傻,他們看到張飛的軍隊已經在涼州站住了腳,直到馬騰和韓遂這些為首的叛軍,恐怕以後無法在涼州順風順水的過活了,萬一張飛以後真的攻入涼州西部,朝廷方麵徹底掌控了涼州,那他們現在將張飛的消息出賣給馬騰和韓遂,以後朝廷找他們翻舊賬,他們可就一點回旋的機會可就沒有了。
但是大部分的叛賊首領還是想觀望,並不想立刻脫離馬騰和韓遂的麾下,所以他們對於張飛的招攬既沒有應承,同時也沒有反對,隻是一致性的保持了沉默。
唯有楊秋、李堪等四人心中起了小心思。
張飛等人占據了隴西郡後,地方豪強對於朝廷的依附感越來越強,很多羌族也被他們拉攏過去了,叛軍的生活來源失去了不少,每年所得的糧秣支持實在是不夠支撐養兵的呀。
而張飛許諾給他們的利益以及財富,包括糧食,可以說是他們原先都沒有聽說過的數量。
畢竟現在劉表在涼州東部屯田很見成效,涼州生產建設兵團也日漸強大,張飛手中有足夠的糧食和財富用來招攬這些人,而且張飛背後靠的是整個朝廷,是大漢朝最大的金主。他許諾給這些叛軍首領的承諾,肯定不會食言的。
李堪,候選,楊秋、程銀四個人最終決定接受朝廷的敕封。
接受了敕封,就代表他們從今往後將成為朝廷的人了。
張飛也並沒有讓他們作為內應,與自己來裡應外合的謀算韓遂和馬騰。
張飛知道那樣是不現實的,這些小股的叛軍若是在馬騰和韓遂身邊當內應,很快就會被他們發現,到時候連根鏟除,那對於張飛來說就得不償失了。
李堪、程銀、楊秋、侯選這四個人,朝廷方麵皆敕封他們軍職,張飛則是讓他們率兵來隴西,到他的轄地裡,並大張旗鼓的公布朝廷方麵的聖旨,正式去除了他們身上賊寇的惡名,並予他們校尉的稱號,同時他們的軍隊也成為朝廷正規的軍隊,被收編於張飛的生產建設兵團下。
而張飛先前許諾給他們的財貨和糧草,也一應不差的全部供應到了他們的軍隊之中。
張飛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拿這些叛軍給其他叛軍做一個榜樣。
他要讓涼州所有的豪強和當地的羌族看到,朝廷對待涼州不論是何方的勢力,都是有諾必踐行的。
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朝廷在涼州方麵的公信力,同時也可以降低叛軍在涼州方麵的影響。
張飛現在非思路非常清晰,戰場上的事情不是最緊要的。
打贏一場仗,或者是打輸一場仗,對於大局而言,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現在關鍵的問題是要讓朝廷的威嚴以及朝廷的名望豎立在涼州,讓涼州人對於朝廷有依賴感和憧憬感。
先前的朝廷在涼州的影響力實在是太薄弱了,這才是涼州人不斷反叛的原因。
隻有加強朝廷在涼州及羌族人心中的影響力,才能夠一勞永逸的掌控西北。
先前朝廷對於如何掌控涼州,曾有著將漢人大量遷移到這兒來的想法,但是張飛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隻要能夠得到羌族們的心,涼州依然是朝廷的。
何處的子民不是朝廷的子民呢
本章完
atbaatb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