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長……”很少在指揮作戰問題上發言的譚偉忍不住插話道。
“這不也是跟日偽軍打消耗戰嗎。”
“你剛才說了,日偽軍掃蕩部隊總兵力是我們的好幾倍,打消耗戰的話我們必敗無疑。”
“就算我們留在縣城的兩個連沒有遭到日偽軍重炮跟飛機的轟炸,跟日偽軍進攻部隊順利打上巷戰,最後還是避免不了全軍覆滅的結局。”
“哪怕日偽軍付出兩倍,甚至三倍的兵力代價吃掉他們,最後吃虧的還是我們。”
唐林笑了一下,很自信回答:“我要讓他們打得巷戰可不是跟日偽軍進攻部隊硬碰硬。”
“駐蒙軍針對我們的大掃蕩還沒有開始,情報顯示,他們的輜重部隊還在源源不斷向前線參戰部隊運送彈藥補給,這個時間大約還會持續半個月。”
“也就意味著我們還有整整半個月準備時間。”
“速度快的話,足夠我們在每個縣城都挖一條通往外界的地道。”
“我聽說翼中根據地的同誌們為了打鬼子,在根據地挖了大量地道。”
“既可以藏糧食,也可以藏部隊,還可以通過地道來殺鬼子。”
“咱們這兒隔翼中並不是很遠,土質也相差不大,應該可以挖地道。”
“從城中心挖一條通往城外的地道。”
“留守城內的部隊提前修建好巷戰工事,院牆上該打洞的提前打好洞,該留射擊孔的提前留好射擊孔,還可以在必經之路提前埋好好地雷。”
“日偽軍進城以後,兩個連利用提前修建好的巷戰工事,邊打邊撤退,用最小代價消滅最多的日偽軍。”
“退到地道口以後利用提前挖好的地道快速撤出縣城,讓進城日偽軍撲一個空。”
“以我們對縣城的熟悉程度,加上提前修建好的地道跟巷戰工事,隻要不跟進城日偽軍硬碰硬,邊打邊退,讓進城日偽軍感受不到進攻壓力,一場遭遇戰乾掉四五個日偽軍,溫水煮青蛙一樣慢慢消耗他們。”
“等戰鬥結束,日偽軍傷亡加起來隨便都可以突破五百人。”
“我們的傷亡則可以控製在五十人以內,相當一個戰士拚掉十個日偽軍。”
“相對於敵我雙方硬碰硬打巷戰,我們一個戰士頂多拚掉兩三個小鬼子。”
“這種小規模巷戰我們還是能打得起。”
譚偉還沒從疑惑中反應過來,參謀長陳大中已經激動的開始拍桌子,腦子裡瞬間浮現出唐林剛剛介紹的戰鬥場麵,看著譚偉很自信回答。
“政委……”
“如果真能在縣城挖一條通往城外的地道,你給我兩個連,我有十成把握利用城內提前準備好的巷戰工事以五十人的傷亡代價乾掉最少五百日偽軍。”
說完就把目光轉移到提出這個想法的唐林身上:“旅長……”
“你說的這個辦法能用在我們可能放棄的三個縣城,是不是也可以用到公路沿線大一點兒的村子。”
“提前挖好撤退地道,留下最多一個排的兵力分散在村子裡跟日偽軍打巷戰,邊打邊撤退,以此來慢慢消耗日偽軍兵力。”
唐林點點頭:“可以,但僅限於大一點兒的村莊跟鎮子。”
“但也不能每一個村子都這樣打。”
“撤退的時候最好把地道口給炸了,讓日偽軍察覺不到我們是怎麼撤離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