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心學?理學?_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8章 心學?理學?(2 / 2)

徐樂陷入思考之中。

《正氣歌》達到鳴洲級彆,厲害無比,但它終究隻是一首詩歌,不適合當根本經。

儒生的根本經,基本上都是聖賢大道,比如《論語》,《尚書》,《大學》,《中庸》等等。

彆的儒生在修《尚書》,《大學》,你修一首詩歌,這檔次立即就下去了。

“選理學,還是陽明心學當我的根本經?”

作為一個穿越者,徐樂自然要標新立異。

選擇《尚書》,《大學》等聖賢經典作為根本經,徐樂就是在走彆人的路,前途不大。

這也是為什麼自春秋戰國之後,半聖少出的原因。

後人學的依舊是《論語》,《孟子》,沒有突破前人的束縛。

你照葫蘆畫瓢,怎能成為半聖呢?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你一直走我的路,還想超越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將皇權與天命聯係在一起,這才突破前人的束縛,成為半聖。

董仲舒證明了隻有劍走偏鋒,才能突破前賢束縛,走出自己的道。

在徐樂那一世,後世隻有朱熹可以比肩前賢,陽明公則緊隨其後。

朱熹在後世被罵慘了,陽明公則被捧上神壇。

朱熹被扒出各種黑曆史,又是和兒媳不清不楚,又是禁錮人類的天性,甭管這些是真是假,都一定程度上形象了朱熹的聲譽。

但其實,在徐樂看來,一個人的作品是要和人品分割開來的。

蘇軾,元稹,金庸,列夫托爾斯泰,愛因斯坦等等,你真要細究的話,能探索出所謂一大堆黑曆史。

朱熹的那套,“存天理,滅人欲”的理論,實際上是好理論,他滅的隻是超出人需求的貪欲,色欲,節製欲望也沒有什麼錯。

錯在統治者,將他的這些好理論,用錯了地方。

陽明公的理論本來很小眾,結果因為《明朝那些事》的傳播,陽明公一下子登上神壇,在加上後世成功學的繁衍,仿佛學了陽明心學,就能發財,無所不能一般,一下子將陽明心學推上了一個高峰。

“理學還是心學?”

徐樂陷入糾結之中。

二者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到最後殊途同歸。

存天理,滅人欲,節製自己欲望,讓自己接近聖賢。

致良知,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了,才能有正確的良知,才能正確的格物。

二者都是讓自己接近“無善無惡”的聖人境界。

選擇理學的話,好處很大,朱熹在古代可是近乎媲美孟子的聖賢。

選擇心學的話,徐樂對心學還是有很多好感的。

他最喜歡的是那句“知行合一”,後世有很多對這句話的解讀,有的講的高深莫測,讓人聽不懂。

徐樂理解的隻是字麵意思,用俗語來說就是光說不練假把式,彆光嘰嘰歪歪,不乾實事,先腳踏實地把事情乾了再說,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最新小说: 綜武:救下李莫愁後,她讓我負責 惡雌帶崽,誰家毛茸茸獸夫醋瘋了 我,解夢師,不好惹! 玫瑰戟 火紅年代:從片警到刑偵之王 軍旅:我有一支動物百萬大軍 命運世界 八零:嬌嬌一撩,冷麵大佬破戒了 九獄鎮界塔:從與魔女同修開始 大明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