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雙龍尋找貞嫂,一無所獲。
就在他們失落的時候,遇到了以前的好友桂錫良。
桂錫良嗤之以鼻道“你真是死性不改。宇文化及根本不把昏君看在眼內,幫主死前和他關係很好,便說過他連昏君的女人都敢偷。
寇仲色變道“知不知他偷的是哪個女人。”
桂鍚長道“當然是美的,否則為何要冒險去偷,嫌命長嗎?”
寇仲心叫糟糕,楊廣身邊美的是蕭妃和朱妃,朱妃乃巴陵幫的人,該沒有問題。
但若是蕭妃,那宇文化及就該知道他和徐陵已專程到江都來媾害他。
“好慘的楊廣,身邊沒有一個可信之人。”
“太慘了,自己的妃子同時也是彆人的玩物。”
“當皇帝當成這樣,也是沒誰了。”
“頭上不知被戴了多少帽子,都渾然不知。”
讀者們對楊廣直接無語了,身邊的女人不是彆人的玩物,就是彆人安插在他身邊的內線。
楊廣站起來戟指喝道“朕待你們一向不薄,為何今天竟來逼朕做不情願的事。”
宇文化及冷哼道“聖上遺棄宗廟,巡幸不息,外勤征伐,內極奢淫,使丁壯儘於矢刃,老弱填於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複專任奸諛,飾非拒諫,若肯悉數處死身邊奸臣,回師京城,臣等仍會效忠,為朝廷儘力。”
“這宇文化極竟然要弑君,真是愚蠢!”
武曌對宇文化極的行為不屑一顧。
弑君,乃是大逆不道之舉。
從古至今,都是講君臣名分的,你要是殺自己的主公那更是要遺臭萬年的。
通常權臣起事,大多是假借清君側之類的幌子,然後先攝政,再建立巨大的威望,然後再禪讓。
比如《大唐》一書中的曹操,他就沒有殺死獻帝,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相反,司馬氏做了弑君之舉,毫無合法性可言。
司馬懿自己的後代晉明帝司馬紹曾經問王導,司馬氏何以得天下,王導就說了,司馬紹害羞得臉往榻上一擱,說得國如此,怎麼能長久?
這連自己後代都看不下去,這是何等的得國不正。
司馬家的江山也確實不穩固,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什麼都來了,最後導致神州陸沉,祖宗之地儘失,豺狼橫行中原,萬民陷於水火。
接下來是徐樂自己編的情節。
宇文化極看著楊廣道“你死後的諡號將會是煬!”
楊廣的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
“煬?”
楊廣自然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諡號。
諡法“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當初他攻滅南陳,俘虜陳叔寶,給陳叔寶定的諡號就是煬!
沒有想道兜兜轉轉,這個諡號就回到他的手裡,這還真是天道好輪回!
“我不甘哪!”
楊廣仰天長嘯。
“不甘又如何,都是自己作的。”
“古來未有之昏君。”
“隋末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都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楊廣崇拜秦皇漢武,隻學會了他們的浮誇奢侈,卻學不會他們的本事。”
“秦皇好歹還有幾個忠臣,控製了下局麵,但他死後立刻二世而亡,洪水滔天。”
“漢武雖追求長生,窮兵黷武,但是人家做到集天下之力的真實大一統,在折騰豪強上更甚於去折騰百姓,更多的對外戰爭都師出有名,邊疆開放的軍功製度,讓無數百姓爭相踴躍,對軍功的賞賜爵位財富毫不吝嗇,後期還能下罪己詔,調整自己的行政方向。”
“楊廣有秦皇漢武之雄心壯誌,但是手段韌性之差,簡直了,他就是典型眼高手低。”
讀者們議論紛紛。
“將一個盛世敗完,楊廣厲害。”
徐文也為楊廣豎起大拇指。
王朝是有周期規律的,一個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大一統帝國,楊廣時期社會矛盾並不算激烈,突厥分裂成東西突厥,內患不像秦末,漢末時嚴重,可正是處於這樣的情況,隋卻二世而亡。
文帝和楊廣前期中央實力強大,國庫充盈,文武百官能力不缺,武官無論是張須陀,秦叔寶,程咬金和羅士信都是他的手下,李靖,蘇定方,無一不是能支撐一個帝國的名將。
然而隋朝從鼎盛到滅亡卻僅僅十幾年,所以說他厲害。
石開問秦明道“秦老,你覺得隋帝因何而失敗?”
秦明回答道“敗在楊廣誌大才疏,剛愎自用。”
“營建東都,每月役使200萬人,近一半的人死亡。”
“修大運河,開通濟渠,征發河南、淮北各郡百姓100餘萬,開頇溝,征發淮南百姓10餘萬,開永濟渠,征發河北軍民100餘萬,死者無數。”
“大建離宮彆館及豪華龍舟,自長安至江都,修建離宮40多座;修建規模龐大的龍舟無數。”
“他的所作所為,比之始皇帝,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明道“我覺得他敗在高句麗之戰。”
“對於他的指揮,我到現在還想不通,要求任何行動都要向他請示彙報,世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指揮。”
高句麗之戰乃是隋朝的國運之戰,楊廣自己也很重視。
他製定了一種空前的決戰方略,傾國動員,從嶺南到涿郡都有任務,集中一百多萬軍隊,製造無數軍資器械,征發數百萬民夫保障後勤,直接、間接參戰人員超過五百萬,完全不想其中的風險。
可是在指揮上麵,他卻要求任何行動都向他彙報。
戰場瞬息萬變,將士就算發現敵情,也不敢隨意行動,還要去向楊廣請示,加上交通不方便,一來一去,很有可能過了幾天,機會也會這樣稍縱即逝。
石開熟讀兵書,從來就沒見過這樣的指揮。
這分明是瞎指揮,完全束縛了將士們的主觀能動性。
秦明道“楊廣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獨取戰勝高句麗的功名。”
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