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欲定國安邦,必學唐宗兵法。”
讀者們震驚了,這成吉思汗他們知道呀,乃是幾乎橫掃了世界的梟雄,他都佩服李世民的軍事能力?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
明太祖朱元璋“惟唐太宗皇帝英姿蓋世,武定四方,貞觀之治,式昭文德,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明太祖????”
“這莫非是徐樂以後小說的主角?”
“堂堂明太祖,一點都不知兵,李世民不過徒有虛名而已,打仗還是看我楊大帝。”
“實錘了,明太祖就是楊黑。”
……
努爾哈赤“從來國家之敗亡也,非財用不足也,皆驕縱所致耳。”
“昔唐太宗撥亂反正,貞觀盛世,自古罕論。”明成祖永樂。
“想不通,曆朝曆代為何都黑我楊廣。”
“一定改史了,楊廣功在千秋,弊在當代。”
“這個世界都在針對我楊廣。”
“我楊廣有大運河。”
“大運河?春秋秦漢曹丕孫權晉朝楊堅楊廣唐朝忽必烈都開挖的運河?都成了楊廣的財產?”
“就是那個到唐朝就堵塞了的大運河?”
“我楊廣有進士科,我爹有科舉製。”
“就是那個不允許投碟自進,跟察舉製一般無二的科舉?”
“科舉製有漢朝起源,有南朝起源,有隋朝起源,有唐朝起源,曆史學界還沒有定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你先彆裝逼。”
“投碟自進,有南朝起源,公認的是李淵時期正式開始。”
“我楊廣萬古一帝,我不慫,我跟世家硬剛,我千古豪傑。”
“你不慫?一個人躲到江都整天玩女人,喊著大好頭顱,誰斬之的是誰?”
“你跟世家硬剛,你硬剛唄,你乾嘛把老百姓當螻蟻?讓老百姓到處送人頭?老百姓招你惹你了?”
讀者們看的津津有味。
圖書館管理員“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準士兵談論進攻的事,談論者殺。待敵人屢攻不克,兵士氣憤已極,才下令反攻,一攻即勝。這樣一可練兵,二可練民……這是華夏兵法的精妙之處,李世民找到了這個精髓,並以此戰法馳騁天下無敵手。”
讀者們一愣。
“這圖書管理員是誰?竟然能評價李世民和明太祖?”
“最讓我覺得好笑的是他評價趙光義的語句,此人不知兵。”
“趙光義?那個高粱河車神?這評價還真是一針見血。”
“曆朝曆代的人怎麼了,怎麼都讚賞李世民這個有名無實之輩。”
“我猜李世民這麼厲害,肯定是被改史了,真實的他肯定很菜,楊廣才是最厲害的。”
“他這麼菜?怎麼終結亂世?楊廣那麼厲害,他怎麼就把大一統王朝給崩完了?”
……
一座茶樓之內,秦明和石開高興的喝酒。
“李世民真光明正大,殺凶逼父,讓史書如實記載。”
“《唐會要》蘇氏曰。貞觀中。每日仗退後。太宗與宰臣參議政事。即令起居郎一人。執簡記錄。由是貞觀注記政事。稱為畢備。”
秦明道。
“你說後世之人,會不會覺得他改史?”
石開道。
“他要是改史,直接說李建成禍亂宮闈,他替父行道不就行了麼?”
“明太祖等古人都認為,李世民讓直書玄武門,是“欲以公天下也”,後人又怎麼會顛倒黑白呢?”
秦明回答道。
“李淵也夠無聊的,讓溫大雅寫《大唐創業起居注》。”
“在書中把自己塑造的英明神武。”
石開笑道。
“李淵除了生兒子,也隻能寫私人回憶錄了。”
秦明笑道。
“你說後世之人,會不會把這本溫大雅奉李淵之命、獨自撰寫的、靈異事件滿滿的“私人回憶錄”當作金科玉律?”
石開繼續問道。
“不會吧?真有人不信正史,信私人回憶錄?”
“《大唐創業起居注》靈異事件過多,一會兒紫氣如虹衝北鬥;一會兒紫雲飄在李淵頭上,還會變成五色呢;一會兒江水暴長數尺,逆流而上,這樣的書也有人信?”
“大唐創業起居注,對平陽公主的功勞隻字不提,反倒是新舊唐書提了平陽公主的功勞。”
“他們會認為正史被改,私人回憶錄,才是最真實的。”
“這……他們怎麼想的,如果李世民真要改史,為何不把這本私人回憶錄禁掉?還讓它在官方流傳?”
“曆朝曆代的史官都能看到這本私人回憶錄,他們為何不采用裡麵的言論?後世的史官也捧李世民的臭腳?”
“《舊唐書》五代修的,《新唐書》北宋修的,他們都不是唐朝人,為何要捧李世民這麼一個殺凶逼父的人臭腳?”
“他們會覺得曆朝曆代的儒家跪舔李世民。”
“這?李世民殺凶逼父,在儒家是大逆不道,為何儒家要跪舔他?”
“儒家尊崇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李世民不是嫡長子卻繼承皇位,儒家應該抵製他才對。”
“我不信後世有這樣的人。”
就在這時候,茶樓下麵有人吵了起來。
“唐朝拿什麼跟隋朝比?”
“終唐一朝,盛不及隋!”
二位讀者為了唐朝和隋朝誰更強盛吵了起來。
石開和秦明對視了一眼,心中納悶。
終唐一朝?盛不及隋?
我們看的是一個小說麼?
沒準後世,真有那種自認為舉世皆濁他獨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