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關於知行合一的討論_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武俠修真 > 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 第495章 關於知行合一的討論

第495章 關於知行合一的討論(2 / 2)

那鳥翼巫士臉色大變,急忙振翅起身,身體還未飛起,便見秦牧的拳頭轟來,那一拳轟出,龍吟震蕩,他的眼瞳驟縮,看到的不是一個拳頭,而是猙獰凶惡的龍頭!

下一瞬,他看到兩個龍首,然後是三個,四個!

他的翅膀震動,想要躲開,已然來不及,倉促之下隻得兩根黃金杵交錯擋在身前。

兩根黃金杵突然間彎曲下來,秦牧那一拳的力量竟然將這兩口靈兵打得像是泥做的一般,將黃金杵轟成薄紙。

“‘我是天生霸體,普天之下,相同境界,無人能勝我’,這句話好牛逼呀。”

秦牧好奇道“國師暫時不會動天聖教,那麼道門和大雷音寺呢?”

“那要看他們怎麼做了。”

延康國師認認真真道“看看他們是否能夠做到知行合一。倘若他們能夠貫徹他們的理念,做到知行合一,我會儘一切力量和手段除掉他們。倘若他們做不到,存活下來也是不難。”

秦牧心頭微震,問道“國師的理念又是什麼?”

延康國師搖頭,道“我不必告訴你。不要看我說什麼,看我做什麼,我的理念會體現在我做的事情之中,這便是知行合一。年輕的聖教主,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秦牧還是看不透這個人。

現在的他,還無法與延康國師這個層次的人做出理念上的辯論,延康國師的眼界太高,見識太廣,城府太深,對於道法神通的理解,也達到了令人仰止的程度,他沒有達到這個層次。

他無法琢磨透延康國師的心思,也不知道將來會是敵是友。

“‘我的理念會體現在我做的事情之中,這便是知行合一’,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

徐文喃喃的道。

“知行合一?”

秦明感覺這四個字有神奇的魔力,讓自己陷入深深的思索中。

“所謂的‘知’,應該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

“所謂的‘行’,應該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

“因此,知行關係,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秦明喃喃的道。

“徐樂應該在中多寫一些關於‘知行合一’理念的內容。”

石開道。

石開繼續《牧神記》,他驚喜的發現在隨後的章節裡出現了更多有關“知行合一”理念的內容。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

“今人卻就將知行分作兩件去做,以為必先知了,然後能行。故遂終身不行,亦遂終身不知。”

“立誌用功,如樹使然。方其根芽,猶未有乾;及其有乾,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

“初種根時,隻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離。隻為後世學者分作兩截用功,失卻知行本體,故有‘合一並進’之說。”

……

讀者們在《牧神記》中讀到這些理論的時候如醍醐灌耳。

“今人做事,絕大多先立誌而後行,我亦屬於那範疇,以致說多做少,最終落空。知行合一是為良劑,知不棄行,行不離思,慎思之,篤行之。”

“惟言行合一,知行合一,方可立命。”

“沒有那麼複雜,知行合一簡單地說就是‘既然知道,那就按你知道的去做,不要找理由,特彆是不要被內心的欲望情緒等主觀因素影響’。”

“不怕從零開始,隻怕從未開始!人生就像選擇題,無法回避,你我都得做出選擇,若要如何,全憑自己!最怕你不甘平庸,卻又不去行動!空有誌氣,沒有勇氣!讓勇氣配得上誌氣,才是知行合一!”

讀者們議論紛紛。

“每個人都是知行合一的,不存在知行不合一的情況。”

“人和人的區彆在於覺知到的規律,有多大程度上是接近客觀規律本身的,有多少偏差。”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像旁觀者一樣的自我,我把它稱為覺知者,它好似一麵明鏡。”

“當這麵明鏡沒有灰塵時,它可以照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律,行動就利用可用資源來構建某個客觀規律,也就是道法自然,以道禦術。”

“當這麵鏡子上有灰塵時,比如被驕傲的情緒所挾持時,這麵鏡子所照射出來的影像與客觀規律就有了偏差。”

“人們就會依照這個被扭曲的規律采取行動,就會做出一些不自量力的事。”

“按照沾有灰塵的鏡子所反射出來的扭曲影像行動,也是知行合一的表現,隻是所構建的規律比較低效。”

“所以想要有更高效的行為,就要擦除灰塵,使得內心的明鏡能夠照射出,不增不減,不生不滅的客觀規律。”

魏得祿在天下酒館之內向眾人闡述自己對“知行合一”理論的理解。

“所謂的知行合一,從字麵講就是認知和行為是一樣的。認知是對事物的看法,大腦裡麵演算了事物的原理運作。可以是從自己的思考中誕生,也可以是來自於他人的經驗。”

“我認為認知裡麵包含了大部分對我們行為的指導,且這部分都大概率是我們所認為的‘正確的行為’,因為認知本身就是曆史經驗的累積和對未來計劃的糅合。”

“知行合一這個理論實踐起來是困難的。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做不到知行合一的。”

“普通的行為,比如走路先邁左腳還是右腳,這種是不需要有認知的,但是下麵的路是跑步還是走路,這個是需要決策的。認知在我們的決策的時候發揮作用。”

“但是在我們的過往決策經曆中,實際做這些大大小小的決策時,會受到很多的影響,這些影響有外部快速變化的因素,有對風險的評估,還有來自人性的扭曲。”

“在這些因素的乾擾下,我們的認知在決策中被執行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最後導致我並不能在某個事情上做到知行合一。”

李雲對自己身邊的朋友道。

“書中的說延康國師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句話,有點像繞口令。”

“舉個例子,我們吃飯。知道如何吃飯是知,吃就是行想吃飯這個行為成立,必須要把飯吃了,知道如何不吃飯,或者是知道如何吃飯卻不去吃,吃飯這個行為都不成立。”

“所以說,知道如何吃飯是吃的開始,吃是知道如何吃飯的完成。這就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許多人一生中總有些半途而廢的事,為什麼會半途而廢呢,有兩個原因。”

“一是做一件事時的念頭不對,導致事情本身就是錯的,所以半途而廢,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明白知是行之始,卻沒有做到行是知之成。從術的層麵來講,知行分離了。”

“比如,任何人都知道要做道義之事。知道做道義之事就是行的開始,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行動,就沒有完成這個知。”

“再比如,任何人都知道不義之財不可取,知道不義之財不可取就是行的開始,但又因為種種原因去取了,這就是沒有完成這個知。”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給了我們兩個啟示。”

“一是,知行不可分,是一回事,而且必須要是一回事。二是,知和行要是一條線,不能知的對不去行,也不能知的錯而去行,所以,知行合一。”

陸武對自己身邊的朋友道。

7017k


最新小说: 金雀花與荊棘鳥 通感絕嗣京少,小孕雀帶崽瞞不住了! 快穿之炮灰逆襲成boss 心理罪之人性的扭曲 麒麟出世,師父讓我下山去結婚 萬界鑒寶師 鎧甲:都重生了,誰還願意當好人 苟在末世當城主 極致偏寵,失憶二爺成病嬌小奶狗了 公考撿漏:從女友拋棄到權利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