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另類和親_明末遼東從軍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明末遼東從軍行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另類和親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另類和親(1 / 1)

有了土地和牲畜也就有了家,不管軍還是民都成為了地主和自耕農,他們的心也會逐漸安穩下來。楊林就是要用這些實實在在的利益把人拴住,讓他們今後上戰場時知道為何而戰。雖然這樣有些殘忍,但這是贏得戰爭的必要手段。

楊林還規定,如果有的家庭不想種地或者是不會種地,那麼可以把土地以“包大戶”的形式租給其他人。但是要上繳兩成的租金給官府當稅金。畢竟土地是官府發的,個人賺錢怎麼著也得給分潤分潤吧。

楊林還規劃了靉陽未來三年至五年的發展計劃。首先是發展農業,糧食自給自足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後來的毛文龍之所以沒有扯旗造反,最大的困境就是糧食不能自足,全靠關內輸送。隻要糧食一斷立馬完蛋。在這個年代沒了糧食啥都白扯。

現在還沒有後世的化肥和農藥,遼東地區糧食畝產量根本沒法和後世相比。但是預購的玉米、土豆和紅薯的種子正在來往靉陽的途中,這一點阿爾弗雷多上尉和安東尼奧上士可是當著楊林的麵,拍著胸脯對著上帝發過誓的。

楊林對這事也是極為重視,每日派出大批斥候出城百裡進行偵察,就怕運送種子的人出什麼意外。他深知隻要這三樣農作物推廣種植開來,經過幾年的適應栽培和種植,解決靉陽上萬軍民的溫飽不是問題。

其實這三樣農作物早在萬曆中後期就已經傳入中國,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得到推廣。而在遼東的沈陽,三樣農作物中的玉米在萬曆三十八年左右就有少量種植。也許是沒有掌握好栽培技術或者水土不服,這些少量種植的玉米紛紛夭折或是歉收。

楊林知道這三樣農作物種植和栽培的方法,也知道如何防止它們產生病蟲害。所以他才要大力推廣這些耐旱、產量高的農作物。但必須要經過適應性種植,不是說隻要種在地裡一下子就會打出很多的糧食。這個時間的長短就看如何侍弄它們,讓它們適應遼東的氣候和條件。

農業發展起來後緊接著就是工商業。楊林計劃要把靉陽的鐵礦擴大,至少能滿足軍隊的需要。還有銀礦和瀝青礦,都是亟待開發的問題。當然,軍隊絕對不能沾染商業,否則由此帶來的貪腐問題將嚴重腐蝕戰鬥力。那麼解決的方法就是由城中的商家們來操持這些事情。

楊林的計劃是以承包和股份製的形式來開發礦產,官府是要占據絕對領導權的,但是管理權和經營權歸商家。不能任由商家一家獨大,也不能對商家放任不管。畢竟礦產帶來的效益會比農稅、土地等稅大的多地多。

礦產的發展必然會帶動工業的發展,工業產出又會帶動商業和其他行業的發展。現在這個時代的工業還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而靉陽也是如此,不過這已經是了不得的“工業”了。周邊的鎮江、寬甸等城都要從靉陽采買農具、五金、鐵鍋等用品。而邊貿貿易中這些產品更是搶手貨。

楊林打算在靉河及其主要幾條支流上興修堤壩等水利設施,多建水車、風車以提高生產力。這樣生產力提高後商品才有剩餘價值向外輸出。至於那些穿越大神們的神器——“蒸汽機”,說實話現在還真做不出來。隻能等以後技術和工業能力積累到合適的程度了,才能打算試試。

靉陽地理位置較好商賈往來繁多,因此楊林不僅要把靉陽打造成軍事重鎮,也要打造成貿易重鎮。屆時不僅能吸引更多的人員來此貿易,還要發展為之配套的服務業。但這一切的前提條件是需要先投資。

楊林把手裡所有的錢攏了攏,扣除官兵六個月的軍餉,再變賣處理戰利品。他還剩將近三萬兩銀子。這些銀子聽著挺多,但是對於一個城池的運轉來講根本就不算多。好在靉陽的商家都能按時足額繳納稅銀,這讓府庫還能充盈一些。

靉陽每月算上所有的稅收也不過五六百兩銀子。聽著不多,但是在遼東眾多城堡中這已經是極為富裕的了。

根據《全遼誌》記載,同時期各地城堡中有的稅收僅有幾十兩或者十幾兩,甚至幾兩或者負數的也不算罕見。靉陽能保持這樣高的稅收離不開泰昌號孫家的支持。

楊林對於泰昌號孫家這樣的商人肯定是要維護的,因此不少軍政訂單都是交給他們。至於孫家是否轉包或者分包出去他不過問。因為不管那種形式都是在靉陽內部運行,都會讓商家們受益。

在明末時期因為後金頻繁進犯和擄掠,再加上各地將門對商貿的壟斷。遼商們根本就無法與晉商、徽商、浙商等商團相比。但楊林知道隻要給遼商們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他們絕對不會比關內的同行差。因此他要扶持他們,讓他們成為自己發展的助力。

楊林也知道,如果自己按照遼東各地將門的方式壟斷商貿,那麼就會涉及到軍隊經商的問題。這個問題會腐蝕軍隊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那麼自己苦心訓練打造的靉陽標營就會在金錢中迷失自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俗仙 亂世饑荒:我打獵趕山當皇帝 資本家大少爺?正好扛回家做老公 流放?改造反派一家,頓頓有肉吃 重生八零,二婚改嫁大佬搞事業 神級選擇:我的獎勵不對勁! 八零小嬌軟,帶崽隨軍後被寵上天 攬腰!失控!清冷大佬親到紅溫 這遊戲也太逆天了 兩眼一睜就是殺,都重生了磨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