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情不錯!
回到滬市,又重新過起了教書育人的日子。
圈子裡現在也都知道滬市的戲劇學院有個老師對這方麵有研究。
每當有清宮戲的時候都喜歡找她做個禮儀、造型顧問。
自此,明婉也又多了個職業,為自己的升職路上添磚加瓦。
……
九十年代末國企改製,大批中小企業瀕臨破產,工人開不出工資,工廠裡積壓著大批陳舊貨物。
而他們要的就是這些陳舊的貨物。
暑假開始,明婉和尹禛就以探親為名離開了滬市,來到周邊的幾座城市。
紡織廠裡積壓的純棉布、被服廠的被褥、軍大衣、罐頭食品,隻要價格低廉的,他們都會收購一些。
明婉開著車來到一家小食品廠,打開車門,裡麵的工人連忙過來將車裡的肉類卸貨,再將做好的無日期的鐵皮罐頭裝上車。
來到半路,收起車上的東西,換個裝扮和車來到另一家紡織廠,拉走了一匹匹的布料和床單被罩。
另一邊,尹禛則開著車到一家製衣廠,卸下棉布,拉走一車做好的大碼背心和衣服。
轉身來到被服廠,卸下棉花拉走做好的一床床,按照尺碼定做的被褥。
衣、食,空間裡這些年存的東西被一點點的加工成成品,被收進倉庫,他們需要付的隻是加工費而已。
這些廠子的東西跟不上時髦,看起來有些土氣,可質量做工是真的好,他們可都是考察過的。
開車來到郊外的倉庫打開大門,不到半個小時,兩輛車子開進來,卸下一車車各種各樣的搪瓷用品和暖瓶、鋁飯盒。
隨後又陸續有車拉來了淘汰的襯衫、各種膠鞋、雨靴、球鞋、棉鞋等積壓的庫存。
整整忙了近一個月,這才結束采購啟程回家,空間裡則堆滿了各種物資。
看著擺放整齊的東西,倆人成就感滿滿,這要是自己做,得做到什麼時候?
想到空間裡的一堆雞鴨鵝,明婉索性在一個老小區的角落開了幾間小店,鹵味、蛋糕、早點。
一家點雇上四個人,每天早上將材料送過去,也不在意賣多少,反正每天都會統一打包回收。
誰知因為東西用的好,食材新鮮,居然賣的還算不錯?
沒辦法,隻能又雇上兩個人,提高產量,每天還能剩一批。
後來索性考了個會計證,專門管著幾家店的財務。
網購興起的時候,明婉就悄悄的關了店鋪,將幾個鋪子都賣了出去,錢則都換成了金條。
每年寒、暑假他們都會找個村子住上兩個月,找兩個當地做菜好吃的大席師傅做上一堆席麵。
東西封存到一次性飯盒裡,在空間摞得老高。
想到空間裡庫存的香囊、荷包、手帕和繡品。
明婉索性在網上開了店,專門賣這些東西,得來的錢則專門買各種沒用的東西。
卡通貼紙、本子、鋼筆、帆布書包對聯等一切不知道有沒有用的東西。
後來房子也都早早的賣掉,錢也都用在了買買買上。
阻擋她的不是金錢,而是睡眠!每次都要逛到困才會收手。
兩人退休之後都被學校返聘,明婉還好,尹禛快七十了,偶爾還有學生來問問題。
打發走學生,兩人坐在搖椅上,明婉笑道“這是最後一個了吧?”
尹禛點頭“是啊!最後一個了,明天會有人過來,銀行保險櫃的密碼我已經交給專人保管了,不會出問題的。”
說完,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文件袋子,裡麵是一份遺囑,還有一把銀行保險櫃的鑰匙。
那裡麵放著他這些年研究出來東西獲得的專利和股權,一部分捐給了學校,剩下的全部捐獻給了國家。
將袋子放到邊上的櫃子上,尹禛伸手拉住明婉的手,倆人相視一笑,慢慢閉上眼。
我們下輩子見!
(要說聲抱歉哈,最近過年在家消極怠工了很久,根本不想乾活,隻想刷手機。所以兩個預期的故事沒完成,就隻能找個寫了一大半的結尾,所以下個寫的是九零後的青梅竹馬,男女主的父母是重組家庭,也就是不是一個戶口本上的名義上的兄妹,雷這個的可以跳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