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止是導演啊!
回到小鎮後,江培安一邊等著齊躍飛那邊的消息,一邊投入工作。
第二部民間小調《老光棍討媳婦》正式開始拍攝。
主演依舊是李守國和王紅,但劇組陣容卻是史無前例的壯大。
攝像師,王星星!
自從江培安從京城回來後,左手抽中華,右手摩托羅拉的派頭著實讓王星星吃了一驚。
“你小子去了一趟京城嘚瑟起來了,咋的,被京城的富婆包養了?”
王星星把玩著江培安的摩托羅拉,這是最新款縣城還沒上貨。
“你暴發戶,我吃軟飯,咱倆誰也彆說誰。”
江培安笑嗬嗬的說道。
“真的?”
“假的!天底下哪來那麼多富婆。”
江培安白了他一眼,簡單的把自己這段時間做的事情說了個大概。
當然,賣歌和認識高園園的事兒沒說。
說了對方也不信。
“怪不得你一聲不吭的就跑京城去了,你說的那個民間小調還缺人不?”
“你想來?”
“關於攝像這一塊,哥們還是有點想法的,彆忘了你用的dv是誰借給你的。”
江培安點了點頭,王星星之前拍婚慶時積攢了點拍攝經驗。
自己稍加調教,給他補充一些分鏡和景彆方麵的知識,拍民間小調夠用了。
導演,趙福生。
這是江培安之前就許諾他的位置。
江培安也不會一下子就從民間小調裡抽離出來。
他以製片的身份繼續參與,順便帶帶這群新手。
另外,群演若乾,場務若乾,基本上都是江台鎮梆劇團的演員。
這一部分的梆劇團演員,都是被團長趙福生帶過來的。
他們沒有選擇外出打工,基本上都是在家一邊務農一邊演出,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
這幾年梆劇團的情況急轉直下,一年都演出不了幾場。
不如來江培安這個民間小調的劇組賺點外快。
對於這些人江培安是來者不拒,反正也花不了幾個錢。
等第一部民間小調的碟片上市,所有人看到收益穩定軍心後。
江培安就準備開一家演藝公司,平時負責出演拍攝民間小調。
有演出後,以公司的名義接單、派發演員。
也就是收編鎮梆劇團。
可不要小瞧這種民間演藝公司。
2000年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對於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
而舞台演出這種形式恰恰就迎合了他們的喜好。
無論是紅白喜事、開業典禮、各種慶典都會請吹唱團、舞台表演等團體熱鬨熱鬨。
像後世著名的“遼東民間藝術團”不就是從劉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轉為。
後世一度成為東三省巨無霸級彆的文化產業集團。
當然,這其中不排除本山大叔的個人影響力疊加在公司上。
可以預見的是,江培安的演藝公司有多部民間小調演員的加入,影響力隻高不低。
後世那些成名的民間小調演員,每天隻是在短視頻平台賣貨直播,日子過的也相當滋潤。
這就是影響力!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眼前江培安最需要解決的還是這一大幫人的拍攝問題。
演員好說,都是有舞台經驗的老戲骨。
民間小調這種也不要求演技,隻要浮誇就行。
他們隻要稍稍轉變一下思路就能上手。
倒是劇組的運轉調度頗為棘手。
有了《老光棍討媳婦》這部民間小調的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