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式,王星星同誌不僅是導演兼任攝像。
還是新安民間藝術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教導員。
白天拍攝,晚上幫能識文斷字的年輕人培養攝像技能!
前有小老弟江培建“文學顧問”兼任“副導演”和“場記”。
後有管叔夥食負責人兼燈爺。
再有王星星攝像師兼任導演和教導員。
跟著江導混的人,都是一專多能的高素質人才啊!
江培安回來後,王星星輕鬆許多。
至少晚上的培訓課程有人分擔了!
“辛苦了,加雞腿!”
江培安看著日漸憔悴的小夥伴,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早知道這樣我還不如開婚慶店呢,累死了。”
王星星抱怨道。
“星星,你的目光得長遠啊,你開婚慶店是用你老爸的錢。
但你來我這裡打工……奮鬥,是實現人生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啊!
咱也可以不說那些虛的,你開婚慶店是不是賠了好幾萬?
但你在我這裡隻有進項,沒有支出,還能開創咱們共同的事業,上哪能找到這種好事兒?”
聽到江培安的話,王星星若有所思道
“好像是這麼回事兒。”
“還有,等你用自己的工資給你老爸買一雙足力健。
他走路都輕飄飄的,因為這是他兒子的孝心啊!”
“足力健是啥?”
“老人鞋。”
“哦,我爸不穿老人鞋,他穿皮鞋……”
江台鎮一共有三個民間小調劇組同時開機。
除了王星星這個劇組不需要怎麼盯,江培安幾乎天天在另外兩個劇組來回跑。
影視拍攝技術很重要,但思路同樣重要。
江培安這個導演就是其中的靈魂人物。
這兩個劇組的進度非常慢,但江培安也不著急,邊拍邊教。
經過二十集的民間小調打磨,江培安有信心將他們培養成獨擋一麵的“影視人”。
“機器就放你們那裡,沒事就拿出來玩玩。
手感這個東西很玄乎,我說的再多,不如你們實際操作一番。
不用擔心磁帶,我會讓齊總給你們多備一點。”
江培安跟另外兩個劇組的攝像認真囑托著。
江培安的思路很簡單,沒有槍沒有炮,我們就自己造。
而且他現在對民間小調劇組是否有導演也沒那麼執著了。
就像後世拍攝短視頻,隻要有好的創意,拿著手機就能拍,而且照樣火!
導演?編劇?設備?
沒有這些,一樣有爆火的網紅和段子。
至於有些專門組建一個部門,各個職位配齊還沒出效果的公司。
隻能說是“差生文具多。”
……
“好,我宣布《婆媳不和》殺青,大家辛苦。”
劇組,王星星一臉苦逼的宣布。
江培安回來後拍攝進度加快許多。
但同樣意味著,他接下來要投入另一部民間小調的拍攝。
就像海王找女朋友,無縫連接!
江培安在江台鎮待了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齊躍飛那邊來電話了
“來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