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止是導演啊!
第94章這些可都是寶貝啊!
江培安從溫哥華飛京城,跟高園園、胡婧二女分彆交流了一下感情後,又從京城直飛新陽。
沒錯,新陽這座十八線小城市也是有機場的。
這還要歸功於某人……
臘月二十三,江培安終於風塵仆仆拎著大包小包的趕到家裡。
今天是北方的小年,又叫祭灶。
江培安老家的方言聽起來有點像“雞灶。”
他從新陽市直接包了一輛黑車開到鎮子口。
前陣子剛下過大雪,泥路難走,司機也不敢往鎮子裡開。
這種黑車專門從事拉人的活,放在後世有一個專業詞語形容
專線車。
悄眯說一句,這個真的賺錢,後世新能源車上市,買一輛跑專線半年就能回本。
剛下車,大地一片雪白。
腳下的小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很多非常熱鬨。
耳邊是人家辦喜事請的吹唱團吹嗩呐的聲音。
風裡已經有了年味。
“喲,安子回來了。”
“安子沒少買東西啊,看來是賺大錢了!”
“這不是安子嘛,長得真光棍(帥)大娘給你介紹對象你要不要?”
……
回家的這段路上,不斷有人熱情的跟江培安打招呼。
江培安手裡拎著的,後麵背著的,脖子上掛著的。
大包小包幾乎要把他壓垮。
這些東西都是胡婧和高園園給江培安家裡人買的。
衣服、保健品、鞋子、零食啥東西都有。
如今的郵局也可以寄包裹,但速度奇慢無比,寄到家估計年都過完了。
不過江培安還算好的,年關將至,許多外出務工的人都趕回來過年。
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甚至還有拉著小推車的。
外出打工的人,一年基本上也就回來這一次,過完年初三初四又要離家。
一年又一年,老樹換新樹,地裡的莊稼割了一茬又一茬。
後來家鄉發展的越來越好,泥巴路也換成了寬馬路。
但路上來來回回總是這些人。
錢沒有賺多少,腰板卻越來越佝僂……
江培安走到家門口的時候還有些不習慣。
因為他印象裡的那座小土坯房已經變成了水泥砌的平房。
江培安這一年基本上沒有缺過錢,民間小調每個月都在進賬。
他把這些錢寄回家一部分用來蓋房子和改善生活。
又寄給遠在江浙打工的父母一部分。
不敢多寄,生怕家裡人擔心他在外麵做什麼違法亂紀的事兒。
饒是如此,也把家裡人嚇得不輕。
他隻好謊稱自己在外麵跟著劇組拍戲,小賺了一筆。
“安子你回來了,趕快進屋,凍壞了吧我的乖孫。”
奶奶的手裡拿著木撐子心疼的說道。
江培安的鼻子嗅了嗅,院子裡彌漫著一股油煙焦香味。
“俺奶,伱在炸饊子麼?”
“不止炸饊子,還有菉豆(綠豆)圓子、小酥肉、酥魚、油條、油角子。”
奶奶笑著說道,連忙拉著江培安的手往廚房裡走去。
廚房裡爺爺在燒鍋,姑姑在翻油條。
江培安跟爺爺姑姑問好,奶奶抓了一把饊子放在書紙疊成的小鬥子遞給他。
“嘗嘗可酥?”
江培安吃了一口,兒時的味道。
“酥!”
“俺奶我先喝口水去,嘴乾的厲害。”
江培安說完話後才發現,爺爺奶奶姑姑都抬眼看著他。
他猛地反應過來,連忙捂住嘴笑著跑回客廳。
……
“安子!你個狗日的,把我丟在農村,自己一個人浪到國外瀟灑去了!”
江培安在房間裡歸置好自己的物品,隻聽門外傳來一陣嚎叫。
不過這聲嚎叫很快就慫了
“俺大奶你在家呢,我、我就是跟安子開玩笑不是罵他。
嗬嗬,您忙您的不用給我倒水,又不是外人,嗬嗬。”
這話不說還好,江奶奶聽到“水”這個字,臉色更不對勁了。
“家裡炸東西呢。”
奶奶麵無表情的說道。
“呃……我忘了,忘了嘿嘿。”
江培安走到門口,隻見王星星手裡拿著相機,正笑嗬嗬的跟奶奶道歉。
“還拿著相機呢,這快過年了都沒停工啊?”
江培安驚訝的問道。
“嗨,這不是看民間小調賺錢了嘛,大家積極性都特高。
每個人都拖家帶口哭著鬨著要參演。
劇本快拍完了,大家夥合計著等到臘月26再停工。”
王星星放下相機,笑著說道。
江培安點了點頭,齊躍飛每個月都會固定的跟他保持兩三次聯係。
他人雖然在國外,但對民間小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