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朝煙雲!
三日後,雖說昇元帝一聲崇尚節儉,但他的身後事,還是操辦得極為隆重。眾臣畢集景福殿,宋福金因為後妃不預朝事的祖製,並沒有到場。
景通三日之間仿佛瘦了一圈,因為發自內心的哀慟,使他看起來頓覺蒼老了幾歲。燕王景遂,到了這日,才總算趕了回來。
原本靈前即位的事情,是順理成章的。燕王、鄂王等毫無異議,但是景通拒絕了眾人的提議,說道“父皇在世的時候,最喜歡的兒子其實是景遂,所以,大家應該遵循父皇的遺願,擁戴景遂為帝!”
聞得此言,燕王李景遂眼光莫測,給父皇治喪,他為何晚到?此時他想必心知肚明!本來昇元帝派他出外,原是要他巡視軍務。皇帝病重清醒時,早派人去追景遂了,吳廷紹提議追回做者,李景通不置可否。李寧安卻已會意,派心腹先行追回了先皇使者,而後他本人再去通知景達。等李寧安到了卾王府,劉太監前後腳也到了。可景遂就這麼晚了三天。
景遂此時連忙匍匐於地,叩頭不止道“陛下若此提議,是要陷臣弟於不仁不義、不孝不悌之境!皇上,萬望收回此言!”
景通知道景遂言辭懇切,忙與他對麵跪了,泣道“三弟!父皇留下大好江山、德昌重寶,也曾說道可保大唐國數十年無虞,可……可為兄自知才德不逮,怕守不好先皇和義祖皇帝留下的好山河……三弟,看在你我兄弟的情份上,這擔子,你就接了吧!”
景遂臉上涕淚交流,又怕失了體統,忙擦了擦眼淚道“兄皇若真顧念小弟,不可再出此言!”
景通又看看跪在景遂旁邊的景達,道“四弟……有德不在長幼,要不你接了吧!”
景達道“一母幾個兄弟,大哥三哥都了解景達,雨師是個莽漢子,遇事打不定主意,所以有時候才相信鬼神之說……哥,你就彆拿我說事了……”
宋福金在後宮昭和殿等消息,見遲遲沒有進展,便吩咐劉太監道“叫人吩咐周大人,催催。我聽聞景通有意讓老六從嘉與周大人偏房的長女定下娃娃親,他們倆最親不過,是個忘年交,一定管用。對了再叫上一位旁的大臣,彆太惹眼了。”
劉太監忙遞了個眼神給徒弟文小何,立時去了。
周宗帶頭將龍袍披上景通的後背,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辭下來,李景通繼位的事算是定了下來。
光文肅武高皇帝入土為安,李景通坐上了唐國皇帝的寶座。由於景通人望不低,朝中支持景通的大臣,眼見主上即位,自己前程有望,個個欣喜異常。可是,近臣們卻在登基大典後的第二天,就集體聽聞了一個奇怪的消息皇上不在宮裡,隻留下一紙手詔,上寫四個字“兄弟傳國。”
聽到這個消息,最緊張的當然不是外朝的大臣,而是後宮的宋福金和鐘凝煙,因為隻有她們最清楚,就在登基的那天夜裡,景通確實已經離開唐宮。
一起出去的,還有李寧安和原齊王府的四十多個一等護衛。
恪守禮法的宋福金,望著剛剛裝飾一新的大殿,輕輕歎了一口氣“煙兒,莫急。船到橋頭自然直。等等吧——嫁了這樣‘多情’的夫婿,你的磨折還會很多,苦了你了,偏偏,伯玉還是個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