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仙難為!
彆人家的紛紛紛擾擾都和鐘淩兒無關,她隻埋頭苦乾,大錢掙不了,但學費她還是能搞定的,隻有大半個月的時間了,她不僅采藥和撿山貨,還設陷阱抓山雞野兔,不放過任何的機會,竟意外發現一株老參,所以這一個月的收獲不少,鐘母整理好這些要換錢的,還有鐘淩兒的包袱,把家裡的羊托給三花嬸看兩天,就帶著鐘淩兒上了山大叔的牛車,車上同行的人知道她要去諭縣上學,有的人恭維道喜,母女兩人就笑著道謝,也有的人說些酸話,母女倆又一致有同的裝傻,嗬嗬,越來越有默契了。
一路到了香雲鎮,輕車熟路的到了藥材店,村民們賣了藥就打道回府了,而她們母女留在最後,一個是有個老參,人多的時候不方便拿出來,再一個她們是要隨藥材店的宋掌櫃去諭縣的,所以就不同他們一起走了,本來是鐘淩兒一個人去諭縣的,但臨到出發,鐘母又改主意,說想去看看她姨母,要一起走,鐘淩兒知她是不放心,就答應了,反正有老參打底,多花點錢也不影響啥。
老參果然給力,宋掌櫃也是良心商家,竟給了八兩銀,其它藥材共計五百銅,五星好評沒得說。
天已然大黑,母女倆擠在藥材鋪後院的雜物間將就一下,因為藥材鋪會在淩晨四點左右出發,住客店反而不方便,雖說宋掌櫃人品過硬,但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兩人身上還揣著銀子,所以就和衣靠近門口坐著,兩人輪流守夜。
鐘淩兒向鐘母打聽姨母的事,鐘母隻簡單說了些,說兩人並不是親戚關係,兩人隻是同鄉,當年一起在一所大戶人家做工,關係親近,後來就結了姐妹之義,再後來年齡大了之後,姨母嫁給了主家店鋪裡的管事,在諭縣安了家,而鐘母則回了小山村,她的爹娘早已不在世,也沒有兄弟姐妹,就自己找了個上門女婿,沒幾年男人又跑了,她就再沒找過,鐘母看著她,滿眼憐惜“你是我在路邊撿的,小小的像隻貓兒,包你的小鬥蓬我還留著,你若是想尋親生父母,阿娘是同···”,鐘淩兒不等她說完就打斷了“阿娘,我誰也不尋,你就是我的親娘,永遠都是。”鐘母摟著她,像是哭了,又像笑了。
鐘淩兒對自己的身世沒什麼興趣,不管當年親生父母因何拋棄了她,她都對他們無愛也無恨,隻當他們是有緣無份,她一個成年人自然不會那麼脆弱,現在這樣的生活也好,有鐘母的疼愛,她很滿足。
一夜無事,淩晨,宋掌櫃來尋這母女倆,貨物已經裝好,可以出發了。
母女倆擠在一輛裝得不太滿的貨車上,拉車的是馬,倒是比牛車快多了,天剛擦黑,就進城了,宋掌櫃把貨送到後,就領著母女二人去了陳府,就是她姨母家。
站在陳府大門前,三人等著門房通傳,待門房帶走母女二人,宋掌櫃才離開,鐘淩兒對這個宋掌櫃很有好感,雖說是交易,但這人做得漂亮,就讓人覺得有人情味,願意深交,這樣的人朋友一定很多,宋掌櫃才三十多歲就做到了掌櫃,以後的前程差不了。
前麵領路的丫頭規距應該很好,一路不急不徐,輕聲慢語,遇有轉彎台階之類都會提醒,在諾大的宅子裡穿行,倒不至於讓人急燥,路上已經有人開始掌燈,鐘淩兒不懂什麼門什麼道,也顧不上認路,一路扶好鐘母,倒底是年齡大了,路上顛簸,有些受不住了。終於在一處燈火通明的門前停了下來,那丫頭略施一禮先進門通告,不一會就出來另一個丫頭領她們進了門,見到了她的姨母。
廳堂裡上首位坐著的一個中年婦人,眉目清明,圓臉豐唇,身形富態,衣著富貴,看著就是個有福之人,這就是鐘玉桂,她見麵就喊“桂姨好”,鐘玉桂一楞,才笑著點頭,又看像鐘母,起身拉著鐘母的手,“姐姐你還是這麼清瘦”,其實她想說你老了好多,話到嘴邊又咽下,鐘母也濕了眼眶“妹妹你還是那麼漂亮”,卻是說的實話,說完兩人又相視一笑,多年未見的隔閡仿佛消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