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場上,掌聲如雷,經久不息。初春的陽光穿過薄雲,灑在每一個熱血青年的臉上,映出他們眼底閃爍的淚光。前排一個戴著圓框眼鏡的女生緊緊攥著筆記本,指節發白;她身旁的男生昂著頭,喉結上下滾動,似乎有千言萬語哽在胸口。
蔡元培站在講台側後方,看著這一幕,不禁冒出一個念頭:要是子瀚能留在北大教學就好了。
這個年輕人身上有種罕見的特質——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動人。
蔡先生悄悄瞥向身旁的魯迅,發現這位以犀利著稱的文人正低頭擦拭眼角。
“豫才?“蔡先生輕聲喚道。
魯迅苦笑著搖頭:“鶴卿兄,若是我能年輕十歲,跟他們一樣就好了。“
他的聲音很輕,卻透著深深的疲憊。這些年,他見過太多熱血青年被現實磨平棱角,最終淪為麻木的看客。
章太炎聞言,拍了拍魯迅的肩膀:“豫才無需如此悲觀,“他望向講台上挺拔的身影,“或許真如子瀚所言,總有一天我們的祖國會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巔。”
魯迅勉強擠出一個笑臉,目光卻穿過人群,落在遠處灰蒙蒙的天際線上:“但願我能看到那一天。“
講台上,秦浩的目光掃過台下那一張張年輕的麵孔。他們當中,有人會像曆史上那樣奮筆揮毫怒斥軍閥,有人會棄筆從戎以身報國,還有人會嘔心瀝血為國家撐起工業脊梁,這是民國時期最具追求、最有理想的一代人。
沉默良久,秦浩深吸一口氣,忽然高舉右拳。這個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全場瞬間安靜下來,連風聲都仿佛停滯。
“同學們!“他的聲音在操場上空回蕩:“我有一個夢想!“
瞬間,操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在秦浩身上,前排的女生猛地坐直身體,鋼筆從指間滑落都渾然不覺;後排幾個原本交頭接耳的男生齊刷刷抬起頭,眼裡滿是期待。
“我夢想有一天,這飽受屈辱的中華大地,能從列強的鐵蹄與軍閥的割據中真正挺直脊梁!租界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會被砸得粉碎!領事裁判權會像廢紙一樣被拋入黃浦江!“
秦浩的每個字都像重錘敲在人們心上,操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一名學生突然站起來,揮舞著拳頭高喊:“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這聲呐喊像火星落入乾草堆,瞬間點燃了全場。數百名學子齊聲呼應,聲浪震得講台旁的旗杆都在微微顫動。
秦浩等待掌聲稍歇,繼續道:“我夢想有一天,民有、民治、民享”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刻入治國理政的基因。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華夏大地每一個角落,無論你是穿長衫的先生、著短褂的夥計,還是握鋤頭的農夫、扛槍的士兵,在這片土地上,都能享有作為“人”的基本權利與尊嚴。“
魯迅猛地站起身,黑色長袍的下擺帶翻了凳子。他的眼中燃燒著久違的火焰,那些平日裡被壓抑的憤怒,此刻終於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錢玄同也跟著站起來,八字胡激動地抖動著,完全忘記了平日裡的文人風度。
在場的學生們早已眼含熱淚,特彆是那些出身並不太好的學生們,平日遭受的白眼、委屈都在這一刻彙聚成眼裡的洪流。
秦浩的聲音忽然變得悠遠,仿佛在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我夢想有一天,在這片多民族的廣袤土地上,地域的界限在共同家園的認同中日益消融,南北不再對立,東西不再阻隔。鐵路能暢通無阻地連接起關內關外、大江南北,四萬萬同胞能同心戮力,為著同一個目標而奮鬥——建立一個嶄新的、強大的、民主的國家。”
“我夢想有一天,工廠的煙囪冒起象征工業振興的濃煙,學堂裡響起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田野裡生長出富足與希望!”
章太炎突然老淚縱橫,他不敢想象,這樣一個國家是怎樣的景象,更不敢想象,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嗎?
“我深知前路荊棘密布。“秦浩的聲音忽然低沉下來,帶著幾分沉重:“內有腐蠹,外有強敵。“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與每一雙眼睛對視:“但吾輩有誌青年,請不要放棄希望!“
這句話像一柄利劍,直指人心。一個戴著深度眼鏡的男生突然摘下眼鏡,用力擦去奪眶而出的淚水。
“因為——“秦浩的聲音忽然拔高,在最後一個字上化作雷霆:“這是唯一能照亮我們在黑暗中前行的光!“
全場寂靜了一秒,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學生們紛紛站起來,有人揮舞著帽子,有人將書本拋向空中。前排的女生們相擁而泣,後排的男生們則齊聲高呼:“驅除韃虜!恢複中華!“
蔡元培看著這一幕,突然明白了秦浩的魅力所在。這個年輕人不僅提出了夢想,更點燃了希望——那種在絕望中依然相信光明的勇氣。他悄悄湊到魯迅耳邊:“豫才,我想邀請子瀚擔任北大文學院的特聘教授。“
魯迅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鶴卿兄終於忍不住了,不過.“
他望向講台上那個挺拔的身影:“恐怕不止你在打這個主意。“
果然,演講剛結束,清華學校的代表就擠過人群,向秦浩遞上了燙金請柬,師範大學的人也接踵而至。秦浩被團團圍住,應接不暇。
角落裡,胡適悄悄問錢玄同:“你說,子瀚說的這些,真的能實現嗎?“
錢玄同摸了摸八字胡,目光深遠:“三十年前,誰能想到大清會亡?二十年前,誰能想到會有共和?十年前,誰能想到白話文能取代文言?“
他頓了頓:“子瀚所說的這些能否實現,我不知道,但我肯定,假如我們去做了,或許會有奇跡出現,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就一定不會實現!“
清晨的陽光,將操場上的人群拉出長長的影子。秦浩站在光影交界處,看著那些不肯離去的學子們,忽然想起一句話:這世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現實的殘酷後,不屈服、不低頭,敢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些年輕人,都是未來的希望。
……
秦浩在北大的演講如同一顆火種,瞬間點燃了整個北京城。那些激昂的文字、熱切的夢想,通過在場學生的口耳相傳,以驚人的速度在各大高校間蔓延。
“你們那天沒來聽真是太可惜了!“北大文學院的學生王明遠激動地拍著桌子,震得茶碗裡的水都濺了出來。
在前門大街上的一家小茶館裡,他正向幾位師範學校的同鄉複述演講內容。
“白先生說到租界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會被砸得粉碎時,我們幾個渾身都在發抖,所有人都攥緊了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