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父宋母見到徐縣長格外熱情,特彆是宋父,握著徐縣長的手久久不放。這份恩情,老宋家始終銘記於心。
酒過三巡,徐縣長將晉陵縣這一年多的產業發展情況娓娓道來。秦浩認真傾聽,不時在關鍵處提出建議。
當談到電線廠改製時,徐縣長突然壓低聲音:“其實省裡正在研究外資參股國企的試點方案……“
秦浩舉杯的手微微一頓。這個信號太重要了!他故作隨意地問:“高層對外資直接收購國有企業是什麼態度?“
徐縣長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浩然國際打算在國內建廠?“
“不瞞您說。“秦浩放下酒杯:“現在浩然國際的優勢是結合國內低成本的生產力打開國外市場,但隨著改革開放深入,這種優勢遲早會被蠶食。在國內建廠不僅能保住核心業務,還能帶動上下遊的產業鏈升級,絕對是個雙贏的方案,我現在最擔心的還是政策因素。“
徐縣長沉思良久,終於開口:“總體來說,高層擔心外資衝擊國企體係。但浩然國際有個獨特優勢——你們的產品主要出口。“
他意味深長地看著秦浩:“高層對於浩然國際的印象還是相當不錯的。“
這番話讓秦浩心中大定。他知道徐縣長背景不凡,這位北京四合院裡長大的乾部,未來可是要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他的消息絕對可靠。
夜深人靜,秦浩在書房奮筆疾書。宋運萍端來熱雞湯,語氣有些不舍:“是不是馬上又要走了?“
“時不我待啊。“秦浩拉過妻子的手貼在臉頰。
“什麼時候走?”
“一周後吧。”
宋運萍沒有吭聲,隻是抱著秦浩的手更緊了。
“萍萍,我們要個孩子吧?”
“嗯。”
……
一周後,秦浩前往北京,
得益於浩然國際這些年帶來的外貿訂單,秦浩都得到了座上賓的待遇,各個領導口中得到的信息,也更加確定了秦浩在內地建造核心工廠的決心。
“雷總可是我們國家的創彙功臣啊。”一位主管外經貿的領導笑容和煦,看著手中的材料:“聽說今年浩然國際的外貿訂單銷售額能夠突破20億美元?”
“按照上半年的銷售情況,20億美元的目標應該是不成問題。”秦浩的回答不卑不亢。
一番寒暄過後,秦浩開誠布公地闡述了“浩然國際”未來十年的核心戰略:在內地建造屬於浩然國際自己的核心生產基地——一個集研發、製造、檢測於一體的高新科技產業園區。
他將這個園區的規劃藍圖鋪陳開,上麵詳細標注了新興材料研發、高端精密機床、集成電路等等高精尖項目。
“核心工廠立足國內,但產品定位和市場,將繼續堅定不移地瞄準海外中高端市場,絕不打價格戰衝擊國內剛剛起步的同行企業。”秦浩補充道。
當秦浩拋出最終的計劃投資預算——“浩然國際初步預計,未來五年內,對這個高新科技產業園區及相關產業鏈配套的總投入,將超過一百億人民幣”時,會議室裡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即便是在座的高層領導,眼中也難掩震動。
1984年的一百億!這是一個足以撬動一座城市命運的驚人數字。杯中的熱茶似乎都凝滯了一瞬。
手指在報告上輕輕敲了敲,沉聲道:“雷總的雄心壯誌,令人欽佩。這件事意義重大,我們會認真研究,儘快拿出意見。無論是產業升級、技術引進,還是巨量的創彙和就業,這都符合國家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其他幾個關鍵的反應也大同小異。雖然決策需要時間、需要論證,需要無數細化的程序和協調,但秦浩從幾位領導的表態中,捕捉到了核心的認同感和濃厚的興趣。
他此行探路的兩個目標——確認高層風向、並引起足夠重視——基本達成。
高新科技園區的宏偉構想和那擲地有聲的“百億”承諾,猶如一顆投入深潭的巨大石塊,激起的漣漪遠比秦浩想象的更快、更廣。
他人還沒離開北京,神通廣大的地方大員們,似乎就已經捕捉到了風聲。
秦浩下榻的賓館房間裡的電話,接機頻率陡然增加。
各地方的領導,通過各種渠道表達了希望“浩然國際”去考察、投資的迫切願望。
沿海開放城市、老工業基地城市、交通樞紐城市……開出的條件一個比一個誘人,土地價格減免、稅收政策優惠、配套設施優先建設、甚至是專門的協調小組……
秦浩耐心地聽著電話那頭或豪爽、或殷切、或精於計算的邀請,臉上波瀾不驚。他在心中迅速篩選著:地理區位、產業配套基礎、人力資源儲備、政府效率和開放意識、交通物流條件……這些,都是他核心工廠能否真正高效運轉的關鍵。
在眾多主動伸出橄欖枝的聲音中,秦浩的目光落在了其中一個名字上:東海市。
電話是東海市的一位主要領導親自打來的,態度之誠懇、言辭之急切、決心之堅定,都遠超其他城市。
“雷總,請您務必把東海作為考察的首選!”對方的聲音洪亮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心:“東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深水良港條件得天獨厚,工業基礎紮實,高素質勞動力資源豐富。我們深知高新科技園區對土地、對政策靈活性的高要求。隻要你點頭,看中哪塊地,要哪塊我們給哪塊!政策方麵,東海將在國家允許的框架內,製定最具吸引力的專項政策!就是我代表東海一千多萬人民給秦總和浩然國際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