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一次性收取專利費用,可以為火種實驗室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現金,現在正是缺錢的時候。
“這是火種實驗室的部分,公司呢,你們難道不想開展鋰電池業務嗎?”
才大年初六,保護傘科技公司裡的管理層基本都在,足以說明他們在期盼著什麼,靠火種實驗室的技術,他們能獲利的方式不要太多。
“公司現在有限的資金基本都用來擴大機械外骨骼以及無人機的產能了,工廠那邊還等著用錢。
所以在鋰金屬電池生產上,公司不打算介入,不過趙總,我看想要生產這種電池離不開特殊電解液吧,我打算就做這個。”
鋰金屬空氣電池生產是一整條產業鏈,上上下下包含很多技術,現在已經申請好的技術專利就有30多條,還有一多半還在排隊等待。
至於說這條產業鏈內什麼最重要的話,當然是處於產業鏈最上遊、最高端的項目了,電解液就是其中之一。
聽到王文菱的選擇以後,趙玄確認自己當初選擇讓王文菱來管理公司是一個多麼正確的決定。
下遊的電池生產企業非常多,市場競爭非常大,但上遊的鋰金屬空氣電池電解液生產未來在民營企業中隻可能有一家那就是保護傘科技公司。
雖然趙玄已經將鋰金屬空氣電池捐給了軍科院,但在軍隊不能經商的情況下,他們隻能用來做技術研究。
隻要把握鋰金屬空氣電池生產所必須的電解液,投資並不算多,又能掌握行業絕對話語權,何樂而不為呢。
————
————
就在趙玄和王文菱商議接下來鋰金屬空氣電池專利技術授權具體方案的時候,外界對於火種實驗室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
國外媒體站在了第一線,仿佛有通稿一般,十幾個國家的媒體,從電視、網站、報紙都在出聲質疑火種實驗室有關鋰金屬空氣電池的真實性。
甚至像平常專門報道娛樂八卦的《太陽報》都在第一版,用整版篇幅報道火種實驗室的一切。
這還僅僅是在媒體屆,學術界的質疑聲更多,紛紛出聲要求火種實驗室公開實驗詳細數據,證明鋰金屬空氣電池的真實性。
這些輿論層麵的新聞被孫怡整理好之後第一時間交到了趙玄手上。
“竟然也有我的照片,還把我說成是本世紀最大的學術詐騙。”
即便是趙玄都不得不佩服這些國際媒體巨頭的調查能力,這麼快就挖出了火種實驗室主要的負責人就是自己。
竟然還跑到張江市拍了幾張自家水果攤外的照片,采訪了自稱是自己高中同學還有初中同學的人,雖然趙玄一個都不認識。
看著裡麵的報道,趙玄有些慶幸全家人已經搬來帝都,否則的話還不知道有多熱鬨。
同時也慶幸國內看這些外國報紙以及媒體的人並不多,所以他還算不是很出名,黑紅也是紅嘛。
至於學術界的質疑聲,趙玄更不去理會,他才不想花時間長篇幅寫篇論文投稿到國外的專業期刊上,增加他們的權威性,仿佛得不到他們的驗證,就不科學一般。
技術層麵的進步並不需要他們來承認,當電池生產出來擺在他們麵前時,他們會跑來自己談合作的。
大年初七,全國正式上班的日子,一份嶄新的邀請函也被冷鋒送到了趙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