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航天員訓練中心內,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各種訓練器材。
那個非常大的離心機,坐上去以後體驗過載感,8個g的過載,普通人根本受不了。
趙玄此行的目的是指導航天員在“神舟”星際飛船模擬駕駛艙內進行操作,簡單來說就是給航天員上課,恐怕再也找不出比趙玄更適合的人。
畢竟到時操作星際飛船的不是趙玄,而是麵前這些航天員。
“大家放鬆一些,神舟星際飛船的操作難度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難。
相反,飛船駕駛的絕大多數需要操作的步驟,我們能讓電腦完成的就都交給了電腦,智能化程度非常高,這點請大家放心。”
照趙玄看來,駕駛星際飛船與之前的載人飛船比起來,與戰鬥機和民航客機之間非常相似。
這段時間以來,趙玄可沒閒著,將飛船操作係統編寫了出來,再配合ai係統,當然飛船係統iu就不需要趙玄動手了。
“另外,我們為飛船配備了ai係統,智能度非常高。
同時,我們還將配屬3台智能機器人教授大家飛船操作。”
趙玄已經將科雷利亞輕型貨船yt1200飛船的設計刪去了很多,像飛船雷達、武器這種可有可無的設備,就全部刪去。
空出來的麵積以及容量用來當貨艙。
即使這樣,編寫出來的飛船操作手冊厚度也有半部新華字典厚。
這麼多數據,其實最好是由機器人來操作,成本低,而且可複製。
但由航天員來操作,能夠發揮非常高的主觀能動性,即使遇到緊急情況也能夠得到處理。
所以趙玄決定屆時星際飛船的操作由航天員來完成,智能機器人輔助。
有智能機器人來輔導所有航天員,能省去非常多的麻煩,這樣一來就不需要趙玄細細去規劃了。
而且航天員有自己的保障團隊,可以完美的服務所有航天員。
“楊教授、薛主任,是不是要開展下一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了。”
每名航天員都十分興奮的排隊上機模擬,趙玄非常適時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21名航天員都不夠嗎?這裡麵有14名航天員有過太空飛行的經驗,能力非常足,都具備往返太空的能力。”
薛萍這麼說,直接讓趙玄莞爾一笑。
“不夠,估計sa已經在這邊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選拔工作了吧。”
“我作證,趙總師不知道這回事,應該是他猜出來的。”
看到薛萍看向自己,楊威立馬解釋起來,生怕薛萍懷疑是自己對趙玄泄密的。
“趙總師猜的果然沒錯,第三批預備航天員的申請工作已經遞了上去,估計很快就能開始。”
算起開趙玄現在看到的21名航天員並不是國內第一批航天員,最早的航天員選拔工作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隻不過當時沒有載人航天的能力,才不得不選擇退役。
第二批航天員的選拔、訓練經驗都來自第一批時所積累的經驗。
其實趙玄開發星際飛船,最開心的就是薛萍了。
21名航天員不是每個人都有前往太空的機會,有些航天員次次做備用航天員人選。
訓練了十幾年,結果還默默無聞,哪怕能力足夠,都沒有機會前往太空,這是非常可惜的。
可有了星際飛船以後,可預見的每周都會有一次航天發射活動,21名航天員輪流替換,每個人都有前往太空的機會。
所以在場21名航天員都很感激趙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