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了拍工作人員的肩膀,趙玄把他們推給了楊威,反正楊教授這麼多年接受的采訪不下幾十次,經驗十分豐富,麵對再不專業的問題,也能臉不紅的說下去。
當然,去現場也不是趙玄的推詞,試飛工作結束以後,大廳內的工作人員的工作就暫告一段路。
可趙玄自己的工作卻沒有停,飛船起飛降落時所產生的數據都要重新分析,確認無誤。
還要檢查飛船各部分狀態是否正常,這可是計劃能夠執行上千小時飛行任務的星際飛船,不是一次性產品。
等到趙玄乘車抵達飛船降落區的時候,著陸區已經被圍了起來,有50多台智能安保機器人在外圍執行安保任務。
趙玄作為總師一樣得接受身份認證,過安檢區檢查。
經過一道道程序之後,趙玄從飛船放下來的升降梯進入飛船內部空間。
試飛隻是為了確認飛船脈衝激光推進器發動機的性能,並沒有超越卡門線,因此在飛船內部還保持著毛坯狀態,各種線路還裸露在空氣中。
位於飛船中心位置的,就是為飛船發動機以及其他電子設備能源的核心,裡麵存放著高密度的液氫燃料棒,燃燒效率極高。
同時,在發動機產生動力的時候,所產生的熱能並沒有浪費,全部轉換為了電能,很好的解決了散熱的問題,還沒有浪費能源。
這樣在太空中,“神舟”星際飛船即使不通過太陽能充電,也可以擁有足夠的電能。
至於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飛船駕駛室了,裡麵承擔著整艘飛船的動力控製功能。
在地麵的控製大廳內,所能做的就是接受飛船回傳的信號數據。
現階段,大廳內可以控製飛船動力係統,一樣在飛船內也可以進行一樣的操作。
剛剛飛船起飛以及降落,就是由飛船ai控製完成,操作遠比人精密。
之所以還需要航天員來駕駛的原因,更多的是為了起保險作用。
無論是在大氣內,還是太空中,飛船係統都存在失效的可能性,這個時候,手動操作就顯得彌足珍貴。
………………
“據報道,我國第一艘在研星際飛船“神舟”號,於下午3時許,在酒泉航天發射場進行了第一次試飛任務,試飛過程順利,完成全部既定任務目標。
據悉,接下來各部門還將繼續執行數次試飛工作,確保飛船研發過程的順利。
“神舟”星際飛船,是我國所研究的第一艘可以實現載人飛行的星際飛船。
目標任務區瞄準地球軌道、月球、火星等太陽係星體。
接下來請看本台記者在前方的采訪報到。
“趙總師,您作為神舟”星際飛船的總設計師,不知道對於這次試飛任務是否滿意…………”
晚上7點的央視新聞非常準時播出,以往年輕人不常看的新聞時段收視率突破報表,尤其是網絡收視率突破曆史記錄。
下午看的直播並不爽,還想從央視這裡看到一些有關星際飛船的最新畫麵。
沒辦法,保密工作做的實在太好,平常網上有關“神舟”星際飛船的圖片以及信息一點都沒有,可謂是吊足了胃口。
至於央視,還是采訪到了趙玄本人,拉著他在鏡頭前接受了短暫的采訪,就是這個一直在改變世界的男人。
趙玄是總設計師,出於宣傳工作的要求,他必須得出境,麵對全國乃至全世界觀眾,這對央視來說,可是獨家報道,其他媒體連門都沒有。
他們當然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