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有了,就為普通人前往太空,甚至為將來修建太空城市,掃平了技術上的阻礙。
所以趙玄才非常認真的對待這次轉運作業,同時也是機密程度最高的一次轉運。
機密到整個運輸團隊裡,隻有趙玄以及火種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知道是什麼。
抵達機場之後,經過嚴密的檢查,設備被叉車送上了運輸機。
啟程前往酒泉航天發射基地,也是“神舟”星際飛船的總裝生產廠房。
每架“神舟”星際飛船都將在這裡完成生產、改裝、維護的工作。
楊威院士因為心梗動手術之後,負責“神舟”星際飛船的總工程師也變為了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旗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也就是負責毀滅世界的一院。
大名鼎鼎的df係列就來自於這裡。
讓一院院長彭飛來負責“神舟”星際飛船總工程師一職,也證明了國家有多看重“神舟”星際飛船。
酒泉航天發射場機場上空,一家y20在兩架j10c的護衛下,在空中拉出長長的煙霧。
彭飛早已帶人等候在機場。
直到現在,彭飛都忘不了之前看到有關“慣性阻尼器”的理論研究時有多震撼。
文章裡的內容如果投放到國際期刊的話,彆的不說,哪怕諾貝爾物理學獎拿不到,今年的國際宇航聯合會的世界航天獎一定也是趙玄的。
作為一名航天人,再了解不過運輸機裡存放的設備能夠解決多大的難題。
目前最要緊的就是地外星球探索以及太空空間站的建設工作了。
想要完成這些工作,最缺的資源除了硬件,還有航天員的缺乏。
看著19人很多,但輪替下來,根本沒幾個。
其實在太空最需要的除了能夠駕駛星際飛船的航天員,還有進行科學研發的航天員,也就是一些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可這些人往往身體素質達不到航天員的標準,你不能要求航天員既能掌握太空方麵的知識,有得在生物領域有成就。
但現在等趙玄將慣性阻尼器安裝在星際飛船上之後,對於航天員的限製也不複存在。
真正可以做到普通人哪怕沒有經受訓練也可以像坐飛機一樣,搭乘星際飛船。
因為這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已經開展太空超大型航天器的研究工作,也就是俗稱的太空城。
至於他們1院,原有的火箭技術已經全部封存,全力開展對“神舟”星際飛船的研究,準備發展衍射型號。
有趙玄這樣的人才在,彭飛一點都不發愁,隻要國家支持,趙玄自然會帶給這個世界以驚喜。
其實實在是趙玄不願意,否則航天科技集團8個研究院,趙玄都可以擔任其中一個研究院的負責人。
隨著“呲”的一聲,運輸機輪胎與地麵接觸在了一起。
彭飛也做好提貨的準備,至於保密嚴格程度,頗有上世紀搞蘑菇蛋時的樣子了,讓經曆那番歲月的彭飛無限感慨。
已經有很多年這個機場沒有這樣熱鬨過了,一步一崗一哨,空中戰鬥機護航,地麵甚至把裝甲部隊拉了過來。